肠是第二大脑?它还能与多个器官双向交流 | 新民·健康新知

AI划重点 · 全文约1480字,阅读需5分钟

1.肠道被认为是我们的第二大脑,名为“肠脑”,两个大脑可以通过复杂的生化信号进行交流,称为脑肠互动。

2.肠道微生物群参与了大脑认知功能、情绪和免疫等方面的调节,与多个器官之间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

3.房静远教授发现,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通过膳食纤维调节肠道菌群是研究的热门方向。

4.此外,肠道菌群移植(FMT)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移植健康人的粪便功能菌群来调节肠道菌群失衡。

5.典型的“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是最健康的饮食之一,它能促进肠道微生物群生长,有益于肠道健康。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生活中我们会发现这样一些现象:马上要上台发言了,紧张得肚子痛;一到考试,肚子就开始咕噜叫;长期肠胃功能不好,情绪也会受到影响……

经过多年研究,科学家提出“肠脑轴”及“脑肠互动”等概念。我们可以将肠看作我们的第二大脑,名叫“肠脑”。两个大脑可以互相交流,它们之间的复杂生化信号就叫脑肠互动。大脑VS肠,究竟有什么样的关系?近日,记者采访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消化科房静远教授,听他解读肠的健康密码。

肠道里住着“超级外援”

胃肠道居住着大约5亿个神经元,70%的人体免疫细胞和超过100万亿个微生物,是一个庞大的家族。“肠道中细菌的个数就是人体细胞的10倍多,肠道菌群基因总量是人类基因数量的150倍以上!”房静远教授说,肠脑轴(GBA)不仅对食欲控制和肠道免疫十分重要,也在大脑认知功能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肠道微生物群就像是“超级外援”,参与了这些双向相互作用,通过神经、免疫和内分泌三种主要途径联系。此外,肠道屏障和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变化也会影响肠脑轴。

那么,肠道微生物是如何影响肠道与大脑之间的交流呢?首先,大脑和肠道直接通过迷走神经和脊髓中的自主神经系统进行交流。其次,肠道的双向通讯系统——肠神经系统也参与了这一过程。

中枢神经系统、微生物和肠道之间还存在双向的肠-脑通信系统,即微生物-肠-脑轴(MGBA),这一轴线与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帕金森病精神分裂症等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

打开微生物治疗的大门

如果脑肠轴功能改变,可能涉及各种胃肠道疾病和神经疾病的发生。有句古话,“万病之源起于肠”,不无道理。随着微生物研究的深入,专家发现,肠道菌群与多个器官之间同样存在复杂的相互作用,这种关系被称为“肠-器官轴”。

“肠道菌群是个宝库,胃癌、大肠癌的发生发展除了遗传因素相关外,还特别受微生物及其代谢物组成的胃肠微生态调控影响。”房静远团队在国内开创关于肠道微生物组和癌症相关性研究的先河。

房静远研究发现,我国人群中低膳食纤维是大肠肿瘤发生的高危因素。低膳食纤维导致粪便低丁酸盐,提示进展性腺瘤发生的高风险。因此,通过膳食纤维来调节肠道菌群是研究的热门方向。

图片房静远教授在门诊

“富含膳食纤维的饮食有助于维持健康的肠道微生物群,而菌群的特殊变化甚至能预警胃肠道腺瘤的发生。”他的团队发现,共生梭菌联合粪便隐血试验可早期预警大肠肿瘤。对于已经罹患肠道肿瘤的患者,他们的肠道中具核梭杆菌数量同样和健康人群不一样,这意味着,未来通过对大肠癌患者肠道菌群的检测,可预先评估相关化疗用药与复发风险的趋势,将帮助医生调整化疗、用药等方案。

肠道菌群移植(FMT)也是一个常见的治疗方法,又叫粪菌移植,是将健康人粪便中的功能菌群通过一定方式移植到患者肠道内,帮助患者重建新的肠道菌群,以调节肠道菌群失衡,实现肠道及肠道外疾病的治疗。房静远介绍,早在1700多年前,古人就用人粪“金汁”治病了,但是粪菌移植不是简单粗暴地移植粪便,首先需要评估供体的健康状况、肠菌组成、粪便质量,然后通过深度洗涤,通过内镜、灌肠或药物的方式“举家搬迁”到患者的肠道。

“地中海饮食”有益肠道微生物群

对没有发生胃肠道肿瘤的人群来说,房静远表示,“地中海饮食”被认为是最健康的饮食之一,它能促进肠道微生物群生长。典型的“地中海饮食”是多吃水果、蔬菜、坚果、豆类、橄榄油和鱼,少吃红肉和饱和脂肪。此外,地中海饮食可以让肠道细菌产生有益的短链脂肪酸,对健康有益。

在当今的健康食品市场中,酸奶常被标榜为促进肠道健康的优质食品。经常喝酸奶,能改善肠道菌群吗?房静远教授说,饮用酸奶增加有益菌、减少致病菌,以及调整代谢产物,促进肠道健康。酸奶的长期摄入有助于将肠道菌群向更健康的方向调整,达到一个平衡状态。这种改变可能是微小的,但却是有益的。而在酸奶的选择上,含有活益生菌的酸奶调理肠道的效果更好。

当然,房静远教授也谈到,肠道菌群的研究太火了,市场营销也有点“刹不住车””。他认为,这是一种研究和探索方向,但不能凡事“都怪肠菌”,更不能认为“肠菌治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