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有弯弯曲曲的黄河,也有弯弯曲曲的山路,连元宵节观灯也是弯弯曲曲的。
元宵节转九曲,是十分红火热闹的民俗活动。九曲场也叫灯滩,旧时,人们在开阔平坦的地上用高粱秆围成一座方城,按照一种奇妙的曲线有规则地连接起来横竖19行,共361盏灯,最中间俗称老杆,点着七星灯。老乡说,360盏灯,表示一年360天每天一盏灯。灯台是用小圆木做的,灯盏是用洋芋或萝卜削成的,有的地方每家制作数盏精致的灯,那更好看。灯内点的是清油,或者老麻油、动物油,每盏灯用彩色纸围起来,旁边又插一面彩色的小旗,灯与灯之间的距离一般是两米左右,两人并肩可以通过。九曲门朝南,右进左出,门上还有六盏灯。进门出门分别贴上“一轮明月千家乐,九曲黄河万盏灯”“观灯赏月人富贵,娱乐唱歌长精神”等对联。九曲图像一个围棋盘子,其中变化妙不可测。观灯路线弯弯曲曲,每走一个相似的小径,俗称一个城子,九曲回廊,路径曲折而不重复。
为何叫九曲?有人说是根据《封神演义》里的黄河阵设计的,九曲黄河故名九曲。也有人说九曲是道家太极图的变体形式,一个大的太极图,其中包括九个小太极图,分别代表九种神祇的势力范围。这种说法似乎也有道理,因为转九曲是和“闹老教”有关系的。闹老教的仪式繁琐而复杂,但每次闹老教必转九曲,转九曲的时间也不固定,有在正月转的,有在二月二龙抬头那天转的,有在三月三转的,还有在腊八节转的。佳县白云山道观的道教活动中也有转九曲。有人说九曲图和道教的阴阳八卦有很大关系,九曲图是神秘莫测的,转九曲也是一种神奇而有趣的活动。每个城有一道门,共有九个门,九个城由九位神灵居住,最中间的神灵是太上玄元祖师。后来宗教色彩渐渐淡了,形成了一种元宵节的民间观灯习俗。
最早关于“黄河九曲灯”的文字记载是明《帝京景物略·春场》:“十一日至十六日,乡村人缚秫秸作棚,周悬杂灯,地广二亩,门径曲黠,藏三四里,入者误不得径,即久迷不出,曰黄河九曲灯。”陕北的九曲黄河灯也称转九曲或观灯。据说源于《封神演义》,是云霄、琼霄、碧霄为了给她们的兄长赵公明报仇布下的阵图。九曲阵共有361盏花灯组成,表示一年360天,而多余一盏,指节庆有余之意。它原来是道教的一种科仪,后来传到民间,也是陕北过大年的必备节目。清光绪《米脂县志》载:“十五日元宵,街市遍张灯火花炮,铺户聚石炭垒作幢塔状(俗名火塔塔),朗如白昼四、五、六三日,阖邑僧众于十字街作斋醮,关城外,以高粱秆圈作灯市,娓曲回环,游者如云(俗名转九曲)。”
定边县生态九曲广场“游九曲”图
转九曲一般在晚上举行。届时,九曲灯竞相点燃,五颜六色的彩灯如天上的繁星。秧歌队在伞头的率领下先绕九曲外城转一圈,然后到九曲门前,唱请神秧歌、祭风秧歌,之后龙灯、狮子、水船、秧歌队等依次而入,群众缓缓而行。灯光闪烁,月明如昼,彩旗飘扬,花炮齐放,鼓乐喧天,人们兴致勃勃地观看着、议论着、嬉笑着。每到一个门前,伞头都要唱秧歌。到了九曲中心,又称“老杆灯”,在这里群众祈福求祥,保佑平安。还有一个特殊的习俗,将老杆灯周围的小灯偷走,曰“偷儿女”,将灯小心翼翼地端回家中,添入植物油,让其一直燃至天亮。后将灯盏收好,来年归还。如路途遥远、不能归还者,可在“偷灯”时,放点钱于杆头,作灯的资费,不可白拿。转九曲队伍到了七星灯前(即最中心)最为热闹。有烧香还愿的,有祈求四季平安的,有取土祈福的,有求男求女的,烟雾腾腾,虔诚的男女口中喃喃有词,叩头祈愿。
转完九曲,群众还会在广场上围着火塔塔观看耍水船、推小车、耍狮子、骑竹马、张公背张婆等娱乐节目。如登高而望,盏盏明灯,像颗颗明星,闪闪烁烁。鼓声震天,歌声悦耳,令人心旷神怡。有一首诗说的正是这种景象:圆圆明月灯千盏,灼灼灯中月一轮。月正明时灯正新,灯月交辉明如银。月下观灯灯富贵,灯前玩月月精神。今宵月明灯影里,尽是观灯赏月人。
陕北群众十分喜欢转九曲,说是元宵观了灯,一年顺利,诸事遂心。也有抢观头灯独占鳌头者,据说,观了头灯,可以更顺心、更有精神。还有偷端灯盏者,据说,偷了九曲上的灯盏可以生个胖小子,因此那些无孩子的小媳妇转九曲时,总要设法“偷走”一盏灯。
市民驻足观看九曲中的楷模事迹展
府谷、神木也有转九曲活动,叫灯游会。横山马坊牛王会期间要转四次九曲,正月十四中午、晚上各一次,正月十五中午、晚上各一次。其中,十五晚上为“绽九曲”,即倒转,从出口进、入口出,前面转,随后拆,九曲转完了,九曲场也拆除完了。
近年来,转九曲的宗教神秘色彩渐渐少了,变成一项以娱乐为主的民俗活动。元宵之夜转九曲,规模一年比一年大,一年比一年热闹。油灯也基本改为了电灯,明亮好看,不过少了油灯的肃穆和泥土味。
我是子洲转九曲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非常关注榆林转九曲活动。2023年春节,榆林举办了“镇北灯光秀”活动,其中也有转九曲活动,我参与了全程活动,并撰写了两副对联:万里长城,万家烟火,万象更新,人民万岁;九边重镇,九曲花灯,九州欢乐,华夏九如。瑞兔迎春,守正创新,天地和谐,星光灿烂;东风贺岁,笃行致远,人民喜庆,业绩辉煌。
今年正月初八,我专程参与了家乡子洲县马岔的转九曲活动,鼓乐秧歌花炮,非常热闹,用竹竿作围墙,灯是电灯,颇有阵势。美中不足的是场地不太平展,坑坑洼洼。九曲黄河灯(转九曲),是黄河流域历史悠久的独特民间艺术,是黄河两岸儿女祈福禳灾、追求光明的娱乐活动,应该研究、保护、继承并有所创新。我经常思索榆林也应建一个固定的转九曲场所,这样使“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更加丰富多彩。据了解,宁夏的盐池,陕西的延安、定边就有这样的场所。
来源:各界导报文化版
作者:张俊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