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背景
继山东之后,浙江也在电力现货市场上出现了负电价。1月19日,浙江电力现货市场首次记录了-0.2元/千瓦时的最低价,次日再次出现相同价位。这一现象的背后,是浙江新能源装机的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底,浙江新能源装机达到5682万千瓦,占全省发电能力的比例超过40%,其中光伏装机4727万千瓦,风电装机649万千瓦。浙江的负电价主要出现在光伏大发的中午1时附近。此外,浙江省政府一直致力于为民营企业降电价,这也是促成负电价的一个重要因素。
负电价的出现主要是由于新能源发电量远远超出用电需求,尤其是在新能源大发时段。这种情况下,电力系统缺乏足够的调节能力,导致供大于求。山东和浙江的经验表明,随着新能源装机的不断增长,负电价可能会变得更加常见。未来几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将继续以每年2亿千瓦的速度增长,到2030年,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0亿千瓦左右。各地纷纷下调新能源保障性收购小时数,新能源全面入市的趋势越发明显,这将进一步加剧负电价的风险。
负电价的出现引发了社会对电力市场供需平衡和能源政策的广泛关注,#山东之后浙江首现负电价#、#负电价来势迅猛:山东之后浙江首现-0.2元负电价#等话题相继冲上热搜。
网民们对浙江出现负电价的现象表达了不同的看法。一方面,有人认为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表明新能源的发展取得了显著进展,未来有望进一步降低碳排放。另一方面,也有不少人担心负电价会对新能源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负面影响,建议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措施稳定市场价格。还有些网民提出,负电价可能是暂时的市场波动,不必过度解读,但仍需关注长期趋势。
网友声音
声音1 新能源装机激增导致供过于求
浙江新能源装机的迅猛扩张是负电价产生的关键原因。随着光伏、风电等新能源项目的大量建设,新能源发电在电力供应中的占比不断提高。在光照充足或风力强劲的时段,新能源发电功率大幅增加,远超本地电力负荷需求。例如,在某些阳光明媚的午后,光伏电站满发,而此时工业生产负荷相对较低,居民用电也未达到峰值,电力市场出现严重供过于求的局面,从而使得电价被压低至负值。这一现象反映出当前新能源快速发展与电力消纳能力之间的矛盾。据中国贸易报报道:无论是欧洲,还是山东、浙江,负电价都出现在新能源大发时段,这是因为新能源无法像煤电那样伸缩自如去控制出力。并且,随着新能源装机的持续快速增长,新能源负电价局势还将愈加恶化。“双碳”目标刚刚提出的2020年底,中国新能源装机仅为5.3亿千瓦,而截至2024年底,中国的风光新能源装机已经达到了14.1亿千瓦。未来数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仍将以每年2亿千瓦以上的增幅持续增长,到2030年,中国的新能源装机将达到30亿千瓦左右。新能源装机规模越来越庞大,这么多新能源一股脑涌入市场,新能源电价又怎么会不下行呢?
声音2 呼吁优化电力市场交易机制
部分网民指出,浙江电力市场交易机制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优化以应对负电价等异常情况。他们认为,现有的市场交易规则在应对新能源大规模接入时,缺乏有效的价格调节手段和风险防范机制。例如,市场出清价格下限设置不够合理,未能充分考虑新能源发电的波动性和不确定性。此外,电力交易的灵活性不足,难以实现电力资源的高效配置。因此,呼吁相关部门完善电力市场交易规则,建立更加科学合理的价格形成机制,提高市场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
声音3 对新能源产业发展前景表示担忧
部分网民对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前景表示担忧。他们认为,负电价现象表明新能源发电的快速增长可能面临一些困境。一方面,负电价会导致新能源发电企业的收益受到严重影响,降低企业投资新能源项目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这也反映出新能源发电的消纳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如果长期存在负电价情况,可能会制约新能源产业的健康发展。例如,一些小型新能源发电企业可能因负电价导致经营困难,甚至面临倒闭风险。因此,需要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有效措施,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声音4 质疑能源规划的合理性
一些网民对浙江省的能源规划质疑,认为负电价现象暴露了能源规划与实际电力需求之间的脱节。他们指出,在大力发展新能源的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本地电力负荷的增长速度和消纳能力,导致新能源装机规模过度扩张。同时,能源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如电网的输电能力不足,无法将过剩的电力及时输送到其他地区。此外,对传统能源与新能源之间的协调发展重视不够,未能形成合理的能源结构。因此,呼吁重新审视和优化能源规划,确保能源供应与需求的平衡。
声音5 认为是能源转型的阶段性现象
不少网民支持浙江负电价是能源转型过程中的阶段性现象这一观点。他们认为,随着全球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能源转型是必然趋势。在这个过程中,新能源的快速发展会带来一些新问题和挑战,负电价就是其中之一。但这并不意味着新能源发展出现了问题,而是表明能源结构调整正在进行中。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优化能源结构、提高电力消纳能力等,可以逐步解决这些问题。例如,加强储能设施建设,将过剩的新能源电力储存起来,在用电高峰时段释放,从而缓解电力供需矛盾,稳定电价。
声音6 支持加强区域电力协同
也有不少人支持通过加强区域电力协同来解决浙江负电价问题。他们认为,浙江作为经济发达地区,电力需求波动较大,而周边地区的电力供需情况可能存在差异。通过加强区域电力联网和电力交易合作,可以实现电力资源的跨区域优化配置。例如,在浙江出现电力过剩时,将多余的电力输送到周边电力短缺地区;在浙江电力供应紧张时,从其他地区调入电力。这样不仅可以解决浙江的负电价问题,还可以提高整个区域的电力供应可靠性和经济性。同时,这也有助于促进区域间的能源合作与协同发展。
文/傅铭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