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14

评论

106

41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免费体检“诱饵”引发悲剧:单采血浆有何用途?涉事企业年收入超10亿

事件回顾:

2025年2月18日,四川绵阳三台县一名52岁妇女代某某在参与血浆站“免费体检”活动后献血浆,随后突发脑梗死,经抢救无效于21日去世。家属控诉血浆站以免费体检为名诱导献血浆,且在事发后未及时提供体检报告,延误治疗时机。涉事血浆站隶属于远大生命科学集团旗下子公司,三台县卫生健康局已成立联合调查组介入。

图片

这一事件引发公众对单采血浆行业规范性的质疑:为何“免费体检”成为吸引献血浆的手段?单采血浆对人体有何影响?其用途与合法性如何?

单采血浆的用途与争议

1. 单采血浆的流程与用途

单采血浆(Plasmapheresis)是通过离心技术分离血液中的血浆成分,将红细胞等回输给捐献者的过程。与献血不同,献血浆每次可采集约580毫升血浆,频次可达到每两周一次。

图片

主要用途

  • 生物制药原料:血浆中的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等是生产血液制品(如凝血因子、疫苗)的关键原料。

  • 商业驱动:单采血浆站多由生物医药企业运营,血浆采集后流向制药公司,用于商业化生产。

图片

2. 单采血浆的潜在风险

尽管正规操作下献血浆被认为是安全的,但以下风险需警惕:

  • 短期反应:头晕、恶心、低血压等,多因血管迷走神经反应或血容量暂时减少导致。

  • 长期影响:频繁捐献可能引发电解质失衡或蛋白质流失,但医学界对此尚无定论。

  • 个体差异:若捐献者隐瞒健康问题(如未确诊的心脑血管疾病),或操作不当(如消毒不严、过量采集),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此次事件中,家属质疑代某某的脑梗死与血浆站操作或健康筛查疏漏有关,但因未进行尸检,因果关系尚未明确。

法律与行业监管的灰色地带

1. 合法性争议

我国《单采血浆站管理办法》规定,献血浆需遵循自愿原则,且捐献者需通过严格体检(包括血压、血红蛋白等指标)。血浆站可向捐献者支付“误工费”,但不得以金钱诱导。

图片

涉事企业年收入超十亿

争议焦点

  • “免费体检”是否构成诱导?家属称血浆站将体检与献血浆捆绑,涉嫌变相强制。

  • 误工费性质:三台县血浆站提供300元补助,被部分公众质疑为“变相买卖血浆”。

2. 行业乱象的根源

  • 农村地区的目标人群:部分血浆站通过下乡宣传吸引低收入群体,利用免费体检、误工费作为“福利”。

  • 企业利益驱动:血浆作为生物制药的核心原料,市场需求大,企业可能通过扩大采集量降低成本。

  • 监管漏洞:家属反映体检报告迟迟未公开,暴露出部分机构流程不透明、事后推责的问题。

图片

如何平衡公益与安全?

此次事件折射出单采血浆行业亟待规范的问题:

  1. 加强监管:需严格审查血浆站的宣传手段与操作流程,确保捐献者知情权与健康筛查落实。

  2. 透明化运作:体检报告应及时提供,异常情况需第一时间告知捐献者。

  3. 公众教育:普及献血浆的医学常识,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导致健康风险。

代某某的悲剧警示我们,在生命科学与商业利益的交叉地带,唯有强化制度约束与人文关怀,才能让医疗公益真正造福社会。

(注:本文综合多方信源,事件最终结论以官方调查结果为准。)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