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转折处的美团

AI划重点 · 全文约1683字,阅读需5分钟

1.《日经亚洲》报道称中国监管机构已将美团的反垄断“整改期”延长三年,导致美团股价大跌。

2.尽管受到监管处罚,美团近两年的业绩仍可圈可点,2024年以来股价已上涨2倍多。

3.然而,美团在2025年面临诸多挑战,包括对商家收取过高的佣金、骑手问题等。

4.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计算,美团若为80万骑手交社保,每月需多支出约10亿元,一年额外支出将超100亿元。

5.由于此,美团在2024年大赚特赚,但仍未实质性为骑手购买社保,直至京东率先宣布为全职骑手上五险一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近日,《日经亚洲》爆出了一个猛料,说“中国监管机构已将食品外卖巨头美团的反垄断‘整改期’延长了三年。”消息出来后,美团股价大跌。        

图片

2021年被媒体称为“反垄断”之年。当年,国家市场监管总局以“滥用市场支配地位”为由,对美团开出34亿元人民币罚款。同年,监管机构以近似的理由,对阿里巴巴集团开出182亿元的罚款。 

如果《日经亚洲》的消息属实,那就意味着时至2025年,监管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仍然悬在美团头上。

实际上,虽然遭到监管处罚,但美团近两年的业绩可圈可点,不但即时配送业务的效率稳步提升,其酒店及旅游业务也取得了连续增长,财报上的营收和利润数据也比较好看。2024年以来,美团的股价已经上涨了2倍多。      

图片

然而,2025年,在其他互联网厂商都大展拳脚的时刻,美团却时常受到批评,包括对商家收取过高的佣金,“被困在算法里的骑手”,以及经常爆出的黑外卖等现象,这不得不让投资者为美团捏把汗。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副教授张成刚,在接受《经济观察报》采访时算了一笔账:如果美团给自己的80万骑手都交社保,相当于外卖平台每月需多支出约10亿元社保费用,一年额外支出将超100亿元。

而美团在2024年前三季度的净利润是295亿元,全年净利润有望突破400亿。

美团之前一直说做外卖生意是苦活累活不挣钱,但在2024年却大赚特赚。按照2024年的利润水平,其实是完全承担得起这笔社保费用的,却一直未见有实质性的举动,直至京东率先宣布为全职骑手上五险一金,美团才匆匆跟上。

不止如此,京东在2月24日还宣布,全部承担外卖骑手五险一金成本,骑手不用自己掏一分钱,这无疑让美团更为被动。

跟还是不跟,美团走到了十字路口。

图片

如果从体量和江湖地位来说,美团的确是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头牌选手,如今炙手可热的宇树科技,美团也曾参与投资。

然而,商学院教学中的“胜负同源”理论,似乎在2025年被直接怼到了美团面前。

10年前,美团兼并大众点评,在“百团大战”中最后胜出。其能笑到最后,所依靠的核心技能,就是多年积累的技术(后来被称为“算法”)优势,以及对迅速壮大的骑手群体的高效管理。

然而,十年过去后,这两个优势似乎都成为了美团继续前行的负担。

2020年以来,“算法”这个词,在大众舆论场逐渐被赋予了某种“道德低下”的标签,美团骑手为这一负面标签不断贡献鲜活示例,ESG长期负分,搞得美团不堪其扰。2024年12月27日,在舆论的不断催促之下,美团还发布了针对外卖算法的八项改进举措。

同时,由于宏观经济下滑,外卖骑手成为了“灵活就业”大军的第一选择,大量年轻人的涌入,又加剧了美团的ESG成本,说白了就是社保成本。

图片

在被京东外卖抢了风头之后,美团进行了多轮解释,比如,美团核心本地商业CEO王莆中就在美团内网中说:

“我们讨论社保问题很久了,也和相关部门做了很多汇报……”

王莆中说的这个“很久”,的确是实情。特别是在2021年被“反垄断”之后,美团先后尝试过试点全职骑手职业伤害保险,与保险公司合作开发商业意外险,等等。

但为何美团就是不肯一步到位,像京东一样给全职骑手上完整的社保?

就是那句话:胜负同源。张成刚给计算的超过100亿社保成本,美团是否愿意拿出来,不好说。

就像《日经亚洲》评论的那样:

“由于外卖配送员人数众多,尤其是随着经济低迷导致失业的人员越来越多地加入这一行列,平台一次性为所有配送员购买社保并不现实。在京东宣布之前,没有一家外卖平台为配送员购买社保,因为成本太高,尽管这一做法早已引起公众的不满。”

此次京东率先于美团宣布给全职骑手交社保,被网民称为“京东卷美团,卷出科技良心”, “AI时代打工人难得一见的好消息”,实现了最好的品牌传播效果。同时,也客观上倒逼美团下了一个长痛不如短痛的艰难决定。

由于美团的骑手规模要远超从0到1的京东外卖,所以,在较长一段时间内,美团都要背负比对手更为沉重的负担。

图片

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以及宏观经济的下滑,商业巨头之间早已经没有了缓冲空间。相互之间的“偷塔游戏”,才是2020年代的商战主题材。

图片

其实,说起商战“偷塔游戏”,美团曾经是该领域一顶一的高手。

无论是在出行领域“偷塔”滴滴,还是在酒旅领域“偷塔”携程,美团都取得了丰厚的战果,后者已经成为了美团营收的重要支柱。

然而,随着美团外卖业务的一家独大,美团在近些年来已经放弃了“狼性”,其重要标志,就是美团在2023年放弃了自营打车业务。

时至2025年,一面是监管部门持续施压的反垄断“达摩克利斯之剑”,一面是公众对其社会责任缺失的不满。当前的美团,亟待重塑自己,重点不是如何赚钱,而是要思考如何才能做一家受人尊敬的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