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民闺女”到疯批女高中生,她经历了什么?

AI划重点 · 全文约2345字,阅读需7分钟

1.韩国女星李惠利在新剧《善意的竞争》中颠覆形象,饰演一个腹黑的女高中生。

2.该剧改编自同名网络漫画,以校园为背景,讲述两位女主之间的依存与对抗关系。

3.其中,李惠利饰演的刘在伊是一个表面光鲜亮丽的天选之女,但实际上却深受家庭压力影响。

4.另一方面,禹瑟琪(郑秀斌饰)则是一个在孤儿院长大的转校生,为了改变生活而努力学习。

5.《善意的竞争》揭示了韩国教育体制中的问题,如校园霸凌、阶级差异和财阀操控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提起韩国女星李惠利,观众总会想到她在韩剧《请回答1988》中饰演的“德善”一角——一个善良、可爱的邻家妹妹,而她也因此成为了韩国人心目中的“国民闺女”。

图片

然而,《请回答1988》开播至今已有十年,剧中的大部分年轻演员都已有了新的转型作品,唯独李惠利还停留在过去的影视角色里。相较她饰演的一些新作品,人们更关注她与柳俊烈的“分手大戏”。

原以为她会归于沉寂,没想到开年没多久,她便手撕“德善滤镜”,在新剧《善意的竞争》中演一个腹黑的女高中生,颠覆了观众对她的固有认知。这一角色表面上是品学兼优的乖乖女,私下里却生活混乱、烟酒不断、流连夜店。

不仅如此,作为一部打着19禁标签的尺度剧,李惠利在剧中还有很多突破性演出,吻戏、浴室戏、床戏不断。这种从甜美到暗黑的转型,被韩媒评价为“李惠利职业生涯的拐点”。

图片

尽管打着尺度的噱头,但《善意的竞争》的野心却不止于此。与《弱小的英雄》《猪猡之王》《黑暗荣耀》等剧类似,《善意的竞争》也从校园这一微缩社会切入,嵌套悬疑外壳,带出校园霸凌、阶级差异、财阀操控等暗黑话题,从而激起观众的反思。

该剧由同名网络漫画改编而来,主打双女主路线,通过聚焦两位女主之间的依存与对抗关系,将观众拖入了一场令人窒息的校园生存游戏。

图片

故事以转校生禹瑟琪(郑秀斌 饰)的视角展开叙述。禹瑟琪从小在孤儿院长大,过着十分黯淡的生活,孤儿院的修女经常忽视她、忘记叫她起床,导致她错过吃饭时间,只能喝水充饥。上学后,她的个人境况不仅未得到好转,还陷入了被霸凌的泥淖,被人嘲笑、吐口香糖、泼水等。

为了改善生活,瑟琪只能在课余时间去打黑工,帮小混混贩卖处方药。尽管同是底层,但小混混却对她好言相劝,告诉她“你最好认真读书,这样才不会过得像我一样”。这句看似不起眼的话意外打动了瑟琪,鞭策她开启另一种人生——一种向上攀爬的人生。

自此,瑟琪发愤图强,只用很短的时间,就考到了年级第一。这期间,为了让自己专心学习,保持充沛的精力,她嗑上了混混贩卖的“神药”。而导演则使用了一种心理惊悚的拍摄方式,放大了瑟琪因学业内卷而产生的异化和扭曲,比如她嗑“神药”后,一边做题一边流鼻血冷笑的镜头,令观众头皮发麻。

图片

而名列前茅的成绩也改变了瑟琪的境遇,“好学生”的光环为她赋能、镀金,使她被他人区别对待——孤儿院的修女开始对她关怀备至,而学校里的坏孩子也不再霸凌她了。

恰在此时,瑟琪找到了她失散已久的亲生父亲——一位名校教师兼韩国高考委员会成员。凭借优异的成绩和父亲的帮助,瑟琪转校到了首尔顶级女高彩华女子高中。只可惜,好运尚未眷顾她多久,噩耗便接踵而至:父亲禹赫道离奇死了。

图片

种种迹象显示,父亲的死亡与彩华女子高中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于是,以此为节点,瑟琪在女高有了两重使命:一是好好学习,力争上游;二是调查父亲死亡的真相。

而瑟琪的到来,也揭开了女高的肮脏秘密。比如,女高28%的医学院录取率,是靠全校学生被迫参与“嗑药竞赛”得来的,一到午餐时间,同学们就会集体吃下“神药”。再比如,女高学生的出身非富即贵,只有瑟琪是没有背景的“乡巴佬”,这让她从一开始就输在了起跑线,比如无力承受校外的巨额补习开支,而这也影射了韩国权贵阶层对教育资源的垄断。

图片

尽管转校后瑟琪再次遭遇霸凌,但她却得到了学霸刘在伊(李惠利 饰)的垂青。在伊是个如太阳般耀眼的天选之女。她出身好,父亲是高级私人医院的院长,打小含着金汤勺出生;她学习好,靠着家中资源和出色的学习能力,总能轻松拿下第一名;更难得的是,她还长得美,有领袖气质,能端庄体面地以学生代表的身份发言,成为学校的门面担当。

可这样一个“妙人”,却偏偏选中了瑟琪。高三第一天开学,刘在伊走进教室后全班立马沸腾了起来,每个人都向她投去了热烈的眼光,希望她能成为自己的同桌,可她却在巡视一圈后坐在了瑟琪的身旁,向瑟琪主动示好。

其后,在伊多次以拯救者的姿态,在瑟琪狼狈时挺身而出,而两人的微妙互动也构成了前几集的一大嗑点。第一集,两人牵手,瑟琪被他人堵在厕所霸凌,在伊走进厕所,问了句“要不要和我去吃饭”,然后拉着瑟琪的手走出来;第二集,两人拥抱,在伊把自己的备用校服给瑟琪穿,调侃“你能塞进我怀里耶”;第三集,钻衣柜,听到有人说瑟琪的坏话,在伊忙捂住瑟琪的耳朵……如此一番操作下来,两人很快便拉近了距离,荡漾开了一些暧昧的情愫。

图片

可观众很快又会觉察到,刘在伊的刻意接近是另有目的。因为她并非骄傲的白天鹅,而是深藏不露的黑天鹅。从出生开始,她就活在父亲完美的算计里,为了让她拥有绝佳的八字,父亲刘泰俊甚至特意更改了妻子剖腹产的时间。

刘泰俊只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在伊曾有过一个同样优秀的姐姐,而父亲则只疼爱成绩更优秀的姐姐。为了博得父亲的注意,在伊只能发奋学习,为了追上姐姐的学习进度,她愣是把自己憋到尿裤子都不离开书桌。凭着这样的劲头,她只用六个月的时间就超过了姐姐,之后从未掉下过第一名。

但好成绩带来的不仅仅是父亲的关注,还有与姐姐的疏远。为了激发两个孩子的竞争意识,父亲会让成绩好的女儿用藤条打成绩差的女儿。每当在伊哭着打姐姐掌心时,她心中都五味杂陈,既心疼姐姐,又恐惧于自己今后成绩落后被姐姐打。带着这种复杂的想法,她成了父亲变态教育规则下的受害者兼施害者。

图片

在伊与姐姐之间的竞争,看似只是孩童之间的较量,但创作者却以此映射了韩国社会的“强者法则”:生而为人,落后就要挨打,你不打别人,别人就会来打你。

面对这样的生存法则,在伊除了成为强者别无他法。而被父亲鞭策着长大的她,则养成了表里不一的两面性做派——她在校园、在学习中有多压抑,在私生活中就有多放纵、多不羁。

如果说禹瑟琪是一株坚韧的野草,那刘在伊就是一朵带刺的玫瑰。两人的较量,不只是学习上的较量,更是情感、信念上的较量。她们会拼个你死我活,还是会彼此救赎,共同反击陈腐的体制,这道关乎个人抉择的选择题,无疑决定着《善意的竞争》后续剧情的关键走向。

图片

事实上,禹瑟琪也好,刘在伊也罢,她们都以不同程度的自残、自我异化,努力换取着韩国教育体制内的生存资格。而导致她们不幸的背后黑手,则是韩国财阀对教育的操纵和垄断。剧中那所谓的“神药”看似夸张,实则却来源于疯狂的现实——韩国学生为了延长学习时间,不惜服用神经兴奋剂,甚至吸食毒品。

现实远比观众想象的更疯狂,这让《善意的竞争》在讲述之余,具备了更浓的控诉意味。

它意在告诉观众,那些看似“善意的竞争”,实则还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在此之下,每个人都可能是这内卷体制的受害者、殉道者和共谋者。

钢瓒儿

责编 柴颖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