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刘宁:在新时代讲好中华诗文

图片△刘宁调研小学生古诗文学习情况。

“履职途中常记取,韩欧风骨少陵诗。”这是我成为全国政协委员后,写下的两句诗。作为一名中国古典文学学者,我长期从事唐宋诗歌和唐宋八大家古文研究。中华诗文大家的精神风范,激励我心怀“国之大者”,做好履职工作。在过去的一年中,我的履职和弘扬中华诗文紧密相连,而在政协平台的理论学习和协商调研,让我对如何推进新时代中华诗文的传承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体会。
我多次参加全国政协组织的理论学习,去年还参加了全国政协“构建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原创性学术体系”专题研究。这一研究,启发我从更高的理论视野、社会视野和学术视野出发,深入理解做好中华诗文传承的意义。作为全国政协委员读书活动荐书组成员,我多次参加荐书工作。荐书要关注经典著作,还要充分反映新时代建设成就,重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每一次荐书交流,都让我不仅提高了政治理论素养,而且进一步理解了中华诗文传承所面临的时代要求。
过去的一年中,我通过讲座、会议、座谈等多种形式,与社会各界一起品读研讨中华诗文。我参加了共青团中央维护青少年权益部开展的“支持青年成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创新力量”主题研究工作,了解到广大青少年学习中华诗文的强烈热情。青年人的激情让我感受到,弘扬中华诗文要着眼于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建设,要以创新推动传承发展。我将政协的协商文化融汇在古诗文的讲解交流中,很注重了解听众的需求,希望古老的诗文经典能和时代对话。
作为政协委员,我也十分关注当前诗文传承中的问题,去年我在《人民政协报》发表《中华诗文蕴含中华文明的精髓要义》,分析如何走出诗文传承的盲区和误区。青少年阶段的古诗文学习十分重要,我去年提交了关于加强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提案。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发现目前高中文言文教学存在学习篇目偏少、选篇不够合理、文白混编不利于文言文教学、《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占用过多必修时间等问题,其中像《滕王阁序》这样的经典名篇不再列为必修,非常可惜。对这些问题,我提出了改进建议。我还关注中华诗文的对外传播,去年参加了第十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等国内外交流活动,进一步思考中华诗文在文明交流互鉴中的意义。
去年我还参加了“中央和国家机关统一战线成员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五周年作品征集活动”。我的征文以“在新时代讲好中华诗词”为题,记录了传承中华诗词的心得。征文荣获了二等奖,我作为获奖代表作大会交流发言。
一年的履职,让我以更开阔的视野,认识弘扬中华诗文对中华文明发展的意义,2025年,我将继续努力。
(本文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研究员

作者:刘宁

文字编辑:罗韦

新媒体编辑:石伟强

审核:李木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