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5日,随着《关于优化营商环境的八项行动举措》在县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沈阳市康平县纪委监委谋划开展的八大“硬核”行动正式启动。
为深入贯彻落实《辽宁省纪委监委2025年营商环境问题监督行动方案》、全县优化营商环境暨全面振兴新突破三年行动决胜之年一季度工作推进大会精神和县纪委十八届五次全会关于营商环境监督有关工作部署,康平县纪委监委锚定护航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目标,结合深化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谋划开展八大“硬核”行动,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清障开路、清淤护航。
行动一:开展“回头看”行动。督促营商部门对2024年群众诉求开展“回头看”,对“不满意件”“未解决件”列出清单、跟踪督办,细化分类、销号整改,确保合理诉求真正解决到位。对全县2024年查处的案件开展“回头看”,组织承办单位、审理部门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精准分析、深入研判违纪违法行为中涉及破坏营商环境问题的特点规律、表现形式、易发群体等,梳理出突出问题及其表现,以工作提示形式分发至各办案部门,将其作为重点内容审查调查,对破坏营商环境问题“零放过”。
行动二:开展问政督效行动。坚持监督和服务同向推进,结合“领导干部进企业、服务振兴新突破”专项行动,督促营商部门着力发现解决援企惠企政策不落实、干部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等问题。紧盯沈阳生物化工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及园内企业签约落户,班子成员点对点联系、相关部室配合,聚焦关键环节开展驻点监督,及时发现和查处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落户等过程中的瓶颈阻碍,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全力服务保障项目攻坚。
行动三:开展“小切口”整治行动。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营商环境问题作为“小切口”开展专项整治,紧盯项目招投标环节围标串标、行贿受贿、利益输送、领导干部站台背书等问题,项目施工环节偷工减料、政商勾结、监管失守、验收走过场等问题,资金拨付环节通过虚列项目、虚假审批套取资金以及吃拿卡要等问题,严肃查处以权谋私、政商勾连、政商交往不正等问题。
行动四:开展12345热线提质增效行动。督促营商部门充分发挥《康平县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疑难诉求联系会议制度》的作用,解决跨部门、职责边界不清的复杂事项。督促营商部门压紧压实12345热线办件责任单位工作责任,严格落实“红黄绿灯”制度,对接件超期、办结质量低、久拖未结等问题及时警示提醒;对经提醒催办仍不积极履行办理责任、回避矛盾、推诿扯皮、不作为、慢作为造成不良影响的,依托纪营联动工作机制,移交纪检监察机关严肃追责问责。
行动五:开展优化窗口服务行动。督促营商部门结合全县“纪律建设年”活动,以严明工作纪律、强化作风建设为抓手,切实加强对全县窗口工作人员的监督管理,不断提升窗口服务质量,进一步增强企业和群众获得感和满意度。依托“康平阳光三务”平台开展“码上监督”,拓宽群众反映意见、信访举报渠道。开展“清风辽宁政务窗口”评选活动,推动“办事不找关系、用权不图好处”成为常态,持续打造“清风康平”系列品牌。
行动六:开展涉企黑恶势力惩治行动。督促政法机关严厉打击对企业敲诈勒索、强买强卖、强揽工程、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行为,重点关注农村“小微工程”领域相关问题,坚决打击“村霸”“乡霸”“沙霸”“矿霸”“街霸”“市霸”。坚持领导包案,加强与政法机关协同攻坚,循线深挖细查、依规依纪依法从严查处黑恶势力背后的腐败问题和“保护伞”。
行动七:开展党员干部违规经商办企业预警监督行动。加强对领导干部配偶、子女及其配偶违规经商办企业等情况的及时预警监督,利用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研判,严肃查处经商办企业、拥有非上市公司(企业)的股份或者证券、违规兼职取酬等问题。建立政商交往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进一步规范政商交往行为,加快形成既亲又清,良性互动的发展氛围。
行动八:开展规范涉企办案执法行动。稳慎处理涉案民营企业的违规违法行为,对企业少用慎用查封扣押冻结措施,对企业人员慎用少用短用留置措施。注意维护企业声誉,严禁因办案方式方法不当给企业造成负面影响。督促相关职能部门严格规范涉企执法、监管,推行“无事不扰”,避免“小过重罚”,坚决杜绝“一刀切”现象,对违规异地执法、趋利性执法、办案与利益挂钩严管严治,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和正常生产经营。
围绕八大“硬核”行动,康平县纪委监委将持续加大护航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力度,紧盯项目建设、企业服务等方面存在的难点堵点和群众“急难愁盼”问题,靶向施策、主动担当、靠前监督,坚决护航康平县营商环境“再提档升级”。(康平县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