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离不开新业态、新消费、新产品,更离不开资源要素创新和经济体系优化。”2025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全国政协委员、民盟广东省委会副主委、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总经理张志兵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文化金融是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
张志兵
文化金融必须培育健全四大市场体系
文化资源如何“点石成金”?张志兵认为关键在于抓住“产权化-资产化-金融化-证券化”这条发展主线。“产权明晰是市场交易的基础,也是金融进入产业的基础。”例如版权、文物、非遗等文化资源要想进入资本市场,首先要解决登记确权问题。
张志兵认为,应加快落实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规范。“我们的字画珠宝、文字图片能到银行质押拿出钱来,我们五千年的文明沉淀才有经济价值。”他呼吁国家应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文化金融产品,出台尽职免责规定,畅通产业血脉。
“文化金融要行稳致远,必须培育健全四大市场体系。”张志兵表示,“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困扰文化金融产业发展的信息不对称、匹配效率、交易费用、风险控制等难题基本可以解决。”
“文化金融产业的发展需要既懂经营又懂文化的经营管理人才。”张志兵强调,需要具有创新担当精神的企业领导人,在文化市场中带领我国的文化企业参与国际竞争,这是文化金融发展的基础。“如果运用不当,资本就像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可能冲向任何地方。”
他提醒,在创新文化金融产品的同时,要建立防范金融风险的制度规范体系,切实做到对各类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补救,这是文化金融发展的保障。
“相信随着文化金融产业市场体系的不断完善,文化产业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化+科技+金融,打造爆款缺一不可
“《哪吒》的火爆,离不开优质的资源和炫酷的特效。”采访中谈及近日热点话题,张志兵表示这部电影的成功,为文化产业与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宝贵经验。
“《哪吒》的成功首先是科技的成功。”张志兵认为,作为传统题材之所以能获得如此高的票房,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加持。“从画面渲染到动作设计,从算力支撑到IP形象塑造,科技的力量贯穿始终,尤其是AI技术的应用,为影片注入了新的活力。”
张志兵认为,除了科技创新,资本的助力同样功不可没。《哪吒》从创作到制作再到宣发,背后离不开雄厚的资本支撑。“2019年上映的《哪吒之魔童降世》同样取得了成功,但也是‘六年磨一剑’。庞大的团队、精良的制作、体系化的运营,都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
“《哪吒》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文化产业要打造爆款,离不开文化、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张志兵建议未来文化产业应积极探索与科技、金融的跨界合作,利用科技手段提升文化产品的创作水平和表现力,借助金融资本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规模化、专业化发展,创作出更多像《哪吒》一样叫好又叫座的文化精品。
“相信随着文化、科技、金融的深度融合,中国文化产业将迎来更加繁荣发展的春天,涌现出更多像《哪吒》一样走向世界的文化IP。”
未来履职方向:推动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AI时代已经到来,我们必须拥抱它,而不是排斥它。”在AI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如何平衡科技便利与教育本质,将成为未来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针对近日“中小学生用AI技术赶作业”的热搜话题,张志兵也表达了自己对科技与教育融合的看法。
“其实我对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持开放态度。”张志兵坦言,就像之前人们使用GPT等工具辅助写作一样,AI技术的出现必然会带来一些新的挑战,甚至引发社会焦虑。“但我们要客观分析,任何新事物的创新发展都伴随着机遇和挑战。”
对于“AI赶作业”现象,张志兵委员认为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和规范。“小学生应该学会利用AI技术,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学习的能力。”他强调,这需要建立一个体系化的引导机制,这也是文化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在科技赋能时代需要共同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当被问及未来履职方向是否会关注AI技术的应用时,张志员给出了肯定的回答。“我们一直在关注文化产业的发展。”张志兵说,科技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文字到图片,从电台到电视,每一次文化产业的进步都离不开科技的支撑。
“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科技与文化融合的过程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张志兵表示,我们要在发展中不断解决问题,更好地利用科技的力量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
文/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黄岚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编辑: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