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抢占先机!中国后发制人!欧洲奋起直追!AI为何成为大国博弈工具?

AI划重点 · 全文约2237字,阅读需7分钟

1.DeepSeek发布新模型引发全球关注,美国对其强烈关注,担忧其在AI领域的竞争地位。

2.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针对DeepSeek的禁令与审查措施,试图构建技术“围墙”应对中国崛起。

3.然而,美国盟友并非铁板一块,部分欧洲国家在对DeepSeek的审查中持有不同看法。

4.与此同时,欧洲和亚洲一些国家努力构建独立的技术发展体系,避免过度依赖美国技术。

5.全球AI治理呈现“重创新”和“重监管”两种模式,美国与欧盟在政策层面和实际操作中面临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DeepSeek发布新模型以来,其强大的推理能力和开源策略引发全球关注。美国对此反应强烈,政府和国会更加关注AI领域的竞争,重新审视对华技术竞争策略。

AI为何成为大国博弈工具?不仅仅是因为它能改进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更因为它正在塑造国际关系的未来。美国对DeepSeek的关注背后,正是对AI在全球竞争中的主导地位的焦虑。而在全球范围内,AI竞争正逐渐分化成阵营,技术和市场的力量逐渐偏向那些能够掌握AI核心技术的国家。

图片

美国加大AI封锁,“脱钩”策略显现

近期,美国的AI政策可谓愈加激进。1月以来,美国政府频繁出台一系列针对DeepSeek的禁令与审查措施。民主党和共和党议员联手提出《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DeepSeek法案》,声称这款AI产品可能威胁美国的数据安全。毫无疑问,这场关于AI的对抗已经不仅仅是技术的较量,更是政治、经济和安全的全方位博弈。

美国还提出了一项被称为《2025年美国人工智能能力与中国脱钩法案》的提案,目的是全面切断美国与中国在AI领域的合作。虽然这一法案的推行仍面临不少争议,但可以看出,美国在追求全球技术霸权的同时,正尝试构建一套技术“围墙”来应对中国的崛起。

此外,美国众议院“中国问题特别委员会”向国家安全顾问发出了警告,建议对英伟达生产的AI芯片实施出口限制。该委员会主席约翰·穆莱纳尔还宣布,他们将重新提交《综合对外投资国家安全法案》,禁止美国公司在半导体、量子技术和AI等领域对中国的投资。同时,民主党和共和党参议员联合致信给即将上任的商务部长,要求对中国的芯片出口管制采取更严厉措施,尤其是针对DeepSeek带来的技术突破。他们提出的方案包括加强AI扩散规则、限制H20和类似芯片的出口、打击芯片走私,并将中国的长鑫存储技术列入实体清单。这一系列行动,显示出美国在技术竞争中越来越紧张的态势。

美国的这种封锁策略能否成功?实际上,这种做法不仅仅会阻碍中美两国的合作,更可能对全球技术合作产生深远影响。正如哈佛大学的研究员所言,这种封锁行为可能会导致全球技术领域的“自我孤立”,而AI的未来发展也可能因此受到重大拖延。

 图片

全球反应:美国盟友并非铁板一块

在美国的主导下,许多盟友也加入了对DeepSeek的审查行列。意大利于1月28日率先对DeepSeek发起调查,并于1月30日宣布全面禁止DeepSeek。2月4日,澳大利亚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在政府设备上使用DeepSeek。韩国部分政府部门已屏蔽对DeepSeek的访问。爱尔兰、比利时正在对DeepSeek安全问题进行调查,而英国和日本则向公众发布了数据安全潜在风险的提醒。

受美国政策影响,日本、荷兰近期加码了对华半导体出口管制。1月31日,日本政府宣布收紧对先进处理器、量子计算机用低温冷却器和光刻机的出口管制,以防止这些技术被用于军事用途。同日,荷兰首相表示,预计美国将继续施压,限制阿斯麦向中国出口芯片制造设备。荷兰与美国正在就阿斯麦问题进行讨论,在对华政策上,美荷两国的立场将保持一致。

但与美国坚定的立场不同,部分欧洲国家却有着不同的看法。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国家虽然担心数据安全,但欧洲却面临着一个更加复杂的选择:是跟随美国的步伐,还是选择自主发展AI技术并寻找与中国的合作机会?

此前,拜登政府于1月13日发布《人工智能扩散中期最终规则》,限制部分欧盟成员国获取先进AI芯片的能力,引发了欧盟内部的强烈不满。布鲁盖尔研究所指出,在美国盟友逐渐被视为“非盟友”的背景下,美国的AI政策可能难以为欧盟带来科学合作或技术转让方面的利益。随着DeepSeek的崛起,欧洲或许可以迎头赶上,借此机会发展本土的AI产业,而不是一味依赖美国的技术。欧洲的领先企业,如法国的Mistral、德国的Aleph Alpha以及许多其他较小的创业公司,也可能在AI竞赛中迎头赶上。

 图片

DeepSeek的崛起与未来展望

DeepSeek的崛起不仅仅意味着中国在AI领域的迅速崛起,也为全球技术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美国、欧洲及其他地区对这一局势的反应各不相同,而这一切背后,正是AI所带来的全球力量重塑。

对于未来的技术格局,可以预见的是,AI将成为全球大国博弈的关键。美国虽然在不断加强对中国的技术封锁,但其国内技术界的反对声音却愈发强烈,批评“脱钩”策略可能会削弱美国的全球竞争力。例如彭博社认为,“打地鼠式”封锁中国科技行业的做法反而推动了“恶性竞争”,过于注重“美国优先”的脱钩将只会让中国态度更加坚决,同时削弱美国自身科技行业的竞争力。不过,加强对华技术封锁目前仍是美国政策的主要方向。

与此同时,欧洲和亚洲的一些国家,尤其是欧盟,正在努力构建一个更为独立的技术发展体系。查塔姆研究所指出,随着中美竞争加剧,美国优先考虑国家力量而非国际合作,导致美国盟友的经济利益与美国的利益日趋背离。这些国家的目标不应是与任何技术超级大国对齐,而应是在彼此之间进行合作,以确保长期独立的竞争力和适应性。

图片

而在AI治理方面,特朗普政府采取更加自由放任的人工智能发展政策,并缺乏对国际合作的兴趣,可能导致全球AI安全治理出现真空。2月11日,在法国和印度举办的AI行动峰会上,包括中国、欧盟在内的60个国家共同签署了《关于发展包容、可持续的人工智能造福人类与地球的声明》。但美国拒绝签署该声明,副总统万斯声称,欧盟的过度监管正在扼杀行业活力,美国绝不会让安全焦虑阻碍技术进步。

可以看出,全球AI治理正呈现出“重创新”“重监管”两种模式。美国倾向于推动自由市场机制,强调创新驱动和竞争力提升,而欧盟则更侧重通过严格的法律框架确保AI技术的安全性和伦理性,强调对社会风险的控制与管理。这种分歧不仅会在政策层面上导致全球治理的滞后,也将使得国际合作在实际操作中面临较大挑战。

(本文作者为刘媛、李函璐、苏倬平、杨垚)

  • 数据来源于白宫及国会官网、布鲁盖尔研究所、查塔姆研究所、彭博社、《华盛顿邮报》、《南华早报》等

  • 图片来自于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