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刚刚,西安市自规局发布《西安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1-2035年)》。
简单整理内容重点如下:
一、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1. 构建“一屏一带、八水七田、双心六片、轴线传承”总体格局
规划提出构建“一屏一带、八水七田、双心六片、轴线传承”的空间发展格局:
“一屏”:秦岭北麓生态屏障,强化生态环境保护,筑牢西安生态安全基石。
“一带”:渭河生态景观带,改善水环境,增强城市通风廊道功能。
“八水七田”:涵盖渭河及其主要支流,并保护农业生产空间,确保粮食安全。
“双心六片”:形成西安中心城区和西咸副中心“双心”格局,并布局六大城镇发展片区,以提升区域协同发展能力。
“轴线传承”:结合历史文化轴、科技创新轴、丝路发展轴等城市轴线,确保历史文化资源的传承与城市功能的优化。
这一空间格局的提出,既强调了西安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需求,也为未来产业布局、生态治理和人口承载能力提升奠定了基础。
二、优化城镇空间布局,促进西咸一体化
1. 构建“双心六片”城市结构
西安中心城区:进一步优化功能布局,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西咸新区副中心:加快西安-咸阳一体化进程,打造产业、居住、科技创新并重的副中心。
六大片区:
富平-阎良片区:发展高端制造产业。
杨凌-武功-周至片区:推动现代农业和科技创新。
高陵-泾河-空港片区:建设临空经济区,发展高端制造与物流业。
鄠邑-丝路科学城片区:布局未来产业,推动科教创新。
临潼片区:加强文化旅游产业,提升文旅融合度。
东南川塬片区:推进生态农业和乡村旅游。
三、优化城镇空间布局,增强城市竞争力
1. 推动西咸一体化,构建双中心城市结构
西安和咸阳的联动发展是本次规划的重要内容,规划提出要推进西安-咸阳一体化,形成西安中心城区+西咸新区副中心的“双心”格局,并加强外围六大片区的功能配套,以减少人口和产业过度向中心城区聚集的问题。
2. 提升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水平
规划强调要完善高品质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教育、医疗、文化、体育资源布局,以提升市民生活质量。
同时,西安将进一步优化综合交通体系,加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提升对外交通枢纽功能。
四、加强生态保护,构建可持续发展城市
1. 严守生态保护红线
本次规划将3795.65平方公里的区域划入生态保护红线,主要涵盖:
秦岭山脉:严格管控开发活动,防止破坏生态环境。
渭河流域:提升水环境质量,恢复湿地生态系统。
森林与草地:扩大天然林保护范围,提升森林覆盖率。
2.推进生态系统修复
水资源管理:优化水资源配置,减少地下水开采,建设雨水收集和再生水利用系统。
污染治理: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控制,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湿地保护:加强泾渭湿地、浐灞湿地保护,维护水生生物栖息地。
此外,还有包括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强化耕地保护等方面内容。
总体来看,《规划》全面布局西安的未来发展方向,强调生态优先、空间优化、城乡融合和产业升级,为未来西安建设现代化国家中心城市奠定了基础。
编辑=鹿璐 编审=周鑫 消息来源:西安是自然资源和规划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