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民营经济是数字经济时代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

【贾康学术平台迁移公告】

尊敬的读者朋友:
期待与新老朋友再相聚,欢迎在新账号与我留言互动!迁移期间您仍可查阅历史文章。

图片

▼本文主要内容已见于2025年2月25日《环球时报

信息革命发展到当下以“人工智能+”为前沿状态的数字经济时代,创新大潮汹涌澎湃,数实融合不把方兴未艾,中国式现代化宏伟事业的推进,必须在硅谷先发引领的日新月异的月数字化赛道上急起直追奋勇争先,实现以新质生产力支撑的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以数字经济平台为头部企业的高新科技产业集群的发展,是数字化创新发展的代表性主体,而民营经济是其中大显身手的生力军。

2月17日中央举行的民营经济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营经济发展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大显身手正当其时。这是领导人依照党的“两个毫不动摇”大政方针对于民营经济作用的充分肯定,和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指导思想的再度重申,也是基于民营经济对于我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实践经验科学总结。上世纪下半叶人类社会以“半导体”概念发轫而推展至“互联网+”的新技术革命进程中,我国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于改革开放新时期迅速成长,并积极地投身于追赶硅谷数字化创新的市场竞争中。千年之交后,终于产生了一批脱颖而出的数字经济平台头部企业,体现着其具有不可替代性的促进“全局皆活”地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领军作用。实践表明,由于民营经济主体的决策与运行机制的特点,它们在成功率低、即失败率和风险度高的数字化前沿创新项目的突破上,具有相对优势,即有相对高的适应性,可以更具决断力、耐受力和“敢赌服输”式试错魄力地去面对必须"痛苦扛过”争取成功必有的"烧钱”瓶颈期的考验,所以为数不多、终于“一飞冲天”而影响力与辐射力巨大的数字平台头部企业,在我国迄今清一色是民营经济主体--它们成为这一赛道上成千上万参与者中比例极低的"成功者",而一旦成功后,体现出的经济价值和对于全局的社会价值,都极为可观。今后的继续发展中,固然有主打“混合所有制”的企业改革路径上国企、民企更多以股份制为规范化框架的利益共同体式创新发展,但二十届三中全会指出的国企民企“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基本原则,其内涵又包含着对于民营经济在数字化前沿创新等领域内其相对优势因素的认知,以及对于继续发挥此种优势的鼓励。我国民营经济在已不止“五六七八九”份量底盘上,以数字化支持高质量升级发展,其生力军的冲锋陷阵功能与贡献,有望承前启后地在未来继续大放异彩。

无庸讳言,在贯彻中央支持民营经济发展壮大、让民营企业在"创新为第一动力"的高质量发展中大显身手指导精神的同时,必须正视由种种原因造成的民营经济发展的困难,与必须应对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在2月17日座谈会上明确地指出,这些困难和挑战出现于改革发展、产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是局部的、暂时的,而不是整体的、长期的,是能够克服的而不是无解的;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是当前工作重点,并清楚地强调了相关的一系列工作要领。民营企业人士,应深入学习领会总书记讲话所宣示的中央指导方针,振作精神,乘此次中央座谈会的长风,于市场竞争的沧海横流中破万里浪,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长期主义行为模式,坚决、坚定、坚毅地搏击进取,勇敢地迎接挑战,在优胜劣汰的市场考验中争取大展宏图。毛泽东哲学著作中非常清晰地指出,事物发展变化中,内因是根据,外因是条件,需要把握好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的要领。在中央方针政策暖风频吹的外部大环境中,广大的民营经济市场主体,须把自身苦炼内功、勇抓机遇、锐意进取的“内因”,与以高标准法治化营商环境为取向积极打造保护产权、公平竞争统一大市场的“外因”,更好形成进一步发挥民营经济自身生力军作用的强大合力。社会各方各界,要贯彻中央要求,坚定高质量发展信心和强化全局意识、系统观念、法治精神,秉持让民营经济在数字经济时代继续大显身手、积极作为的共识,在“新的两步走”现代化征程上,努力开创民营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专  简 介


贾康,著名经济学家,第十一届、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三全国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创始院长,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博导。
1985 年开始在财政部科研所工作,历任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科研所副所长,于2001-2014年间任所长。在国民经济、财政税收、金融、公共事务等的理论、政策研究领域,有数十年的丰富工作经验。
1988 年曾入选亨氏基金项目,赴美国匹兹堡大学做访问学者一年。
1995 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
1997年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
多次参加国家经济政策制订的研究工作和主持或参加国内外多项课题,撰写和出版数十部专著和 数百篇论文、数千篇财经文稿、访谈。
2002624日受朱镕基总理之邀座谈经济工作。
2003年后,多次受温家宝总理之邀座谈经济工作。
2006-07年,两次受胡锦涛总书记之邀座谈经济工作(被媒体称之为“中南海问策”)。
2013年后,多次应李克强总理之邀座谈、或按全国政协安排向李克强总理建言经济工作。
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
201018日,中央政治局第十八次集体学习“财税体制改革”专题的讲解人之一。
参加201651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座谈。
国家(“十一五”、“十二五”和十三五”规划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改委 PPP 专家库专家委员会成员。中国财政学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北京、上海、福建、安徽、西藏、广西等多地人民政府特聘专家、顾问或咨询委员,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多家高校特聘教授。
1995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被评为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高层次学术带头人。孙冶方经济学奖、黄达-蒙代尔经济学奖和中国软科学大奖获得者。
2013年,主编《新供给:经济学理论的中国创新》,发起成立华夏新供给经济学研究院新供给经济学50人论坛(任首任院长、首任秘书长),2015-2016年与苏京春合著出版《新供给经济学》专著、《供给侧改革:新供给简明读本》、以及《中国的坎:如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获评中国图书评论学会和央视的“2016年度中国好书)》,2016年出版的《供给侧改革十讲》被中组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国家图书馆评为全国精品教材。2021年与刘薇合著出版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又被评为年度中国好书和全国党建精品教材。根据《中国社会科学评估》公布的20062015年我国哲学社会科学6268种学术期刊700余万篇文献的大数据统计分析,贾康先生的发文量(398篇),总被引频次(4231次)和总下载频次(204115次)均列第一位,综合指数3429,遥居第一,是经济学核心作者中的代表性学者。

贾康学术 | 版权属贾康先生,转载请注明“贾康学术”,感谢关注与支持!

      做学问的甘苦,如鱼在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但关于做学问的“指导思想”,我愿意在此一披襟怀:写出一些论文或著作并不是目的,这是探索之途上的一小步,是争取为人类的思想认识之海中加一滴水。我深信,一切人生的虚荣浮华都是过眼烟云,而真正的学术和真知灼见,才能垂诸久远。

                                                                                         ——  贾  康



也欢迎关注“新供给经济学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