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从2月24日起,深圳进入“两会时间”。本次会议的亮点之一是将就“推动深圳平台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和“强化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加快深圳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组织两场联组讨论。由此看来,科技与产业创新,是此次深圳两会的焦点所在。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重塑全球产业版图,能否建成现代化产业体系,决定了能否在未来发展和激烈国际竞争中赢得战略主动。在备受外界关注的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科技领域的企业家是“主力军”,其中华为任正非、比亚迪王传福、腾讯马化腾、研祥科技陈志列4位深圳企业家出席会议,凸显了深圳这座“科技之都”的重要性。
对于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而言,企业是重中之重的主体,同时政府在法律、政策乃至金融上的“首创”之举不可或缺。40多年来,深圳有众多的全国首创,为中国经济发展贡献了深圳经验、深圳智慧,在刚刚过去的2024年,也不例外。窥一斑见全豹,我们撷取了过去一年中深圳颇具代表性的“三个首创”,关乎人工智能、低空经济与资本市场三大焦点,剖析深圳为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所作出的独特贡献。期待2025年,深圳为服务我国在战略必争领域抢占先机、构筑优势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以下为直新闻2025年深圳“两会"特稿《洞察产业变局中的深圳》第二篇。
如果要评选2024年最广为人知的经济热词,无疑是“低空经济”。从年初全国两会首次将“低空经济”作为国民经济新增长引擎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到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中明确提出“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再到年末国家发展改革委成立低空经济发展司统筹推进,2024年已成为业内公认的“低空经济元年”。
国家政策的春风为低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肥沃土壤。2024年以来,全国各地积极出台政策抢抓风口,包括深圳、成都、合肥等城市先后推出低空经济发展方案并设立政策试点,为城市空中交通和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的应用打下基础。
其中,作为“世界无人机之都”的深圳,无疑是观察中国低空经济发展的最佳窗口。2024年,深圳凭借一系列“首创”举措吸引了全球目光:推出中国首部低空经济产业促进专项法规《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成立中国首个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并发布《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打造中国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等。
一言以蔽之,这些“首创”举措让“低空经济”造得起、飞得稳、用得巧、管得好。
事实上,通用航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产业支撑,已有70多年发展历史。以1951年原中央军委民航局使用飞机在广州喷洒药物杀灭蚊蝇为起点,到上世纪80年代,通用航空初具规模,空域作业拓展到航空摄影、航空探矿等领域。此后,通用航空走向市场化,开发载客运输、空中游览等业态。
既然低空已经开发多年,为什么如今突然热起来?这背后除了无人机自主飞行技术和电池技术的突破,eVTOL的出现也是关键推动力之一。这种新型飞行器无需长跑道,能在小面积地块或屋顶垂直起降,依赖电池供电,具备充电便捷、噪音低等优势,广泛应用于城际交通、旅游观光和医疗救援等领域。
如今,研发和制造新型飞行器已成为全国多地推动产业发展的重点。北京、上海、安徽、山东等省市提出重点开展eVTOL等技术产品的研发,从而推动本地低空产业迭代升级,驱动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
在这一背景下,深圳凭借雄厚的产业优势,正全力竞逐“低空经济第一城”的称号。据深圳市无人机产业协会统计,目前深圳生产的消费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70%,工业级无人机占全球市场50%,还集聚了1700多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包括大疆创新、道通航空等无人机研发制造企业,以及丰翼科技、美团无人机等低空应用企业,同时拥有众多研发机构,已经形成集无人机研发、制造、应用、服务等于一体的完备低空经济产业链。此外,全球知名的eVTOL研发制造商德国Lilium也宣布在深圳设立中国总部,广州亿航、上海峰飞等国内eVTOL龙头企业也纷纷进驻深圳。
在深圳生产一架无人机需要多久?答案是几个小时。无人机上下游所需要的碳纤维材料、特种塑料等关键配件及材料,深圳已在全世界形成优势,在国外需要1个月甚至更久才能集齐的材料,在深圳只需几小时就能配齐,而且价格更低、技术水平也更先进。
但除了飞行器本身的技术突破,低空经济提速发展的深层原因,还在于我国通信、航空、新能源汽车等产业积累的先进技术综合性爆发。比如,低空经济的顺利发展就离不开能支持多主体运营、多任务处理、大流量传输的低空智联网络。
为此,深圳正在建设市域级“5G+毫米波+卫星”空天地一体化的低空全覆盖安全网络。截至2024年11月,深圳已建成5G基站8万个,120米以下空域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同时还建设了一批北斗卫星定位基准站,为超10万架无人机提供高质量的通信、感知和定位服务。
当低空飞行器迅猛增加,哪些区域可以行驶?如何保证飞行安全?如何不造成交通堵塞或产生其他风险?一系列问题不断浮现,标准制定便显得尤为重要。
然而,目前国内低空空域管理仍缺乏总体规划和分类指导细则。针对这一现状,深圳率先展开了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的探索。2024年,深圳组建了全国首个市级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启动建议一批低空经济领域地方标准,并发布了《深圳市低空经济标准体系建设指南(V1.0)》(以下简称《指南(V1.0)》)。这是深圳低空经济标准化建设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指南(V1.0)》通过引入“四张网”——“设施网”“空联网”“航路网”“服务网”的核心概念,为低空经济提供了一个开放统一的基础设施支撑框架。在此基础上,《指南(V1.0)》以应用场景为导向,通过融合航空、地面交通、信息技术及人工智能等多领域标准,既满足现阶段的行业需求,又为未来新场景、新技术的接入预留了扩展空间。
此外,《指南(V1.0)》明确提出“便于进化”的原则,通过动态兼容和逐步完善,形成一个能够快速响应政策调整、市场需求和技术变革的标准体系。深圳以此为基础,不仅推动了低空经济的数字化转型,也为全国乃至全球提供了可参考、可复制的低空经济标准化路径。
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深圳已组织参与制定国内外低空经济相关标准48项,包括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15项、行业标准16项,为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当然,发展低空经济不能只谈飞行而不谈产业效益,探索应用新业态正成为全国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低空经济的重点。目前,深圳正积极推动无人机在物流配送、城市治理、空中通勤、应急救援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进展。
例如,2024年6月,国内首个“低空+轨道”空铁联运项目在深圳北站枢纽正式开航,旅客可以在深圳北站搭乘一辆直升机飞往深圳各区,还可实现1小时内到达粤港澳大湾区90%以上地区。2024年7月,美团无人机莲花山航线正式开航,深圳莲花山公园成为全国首家开通无人机配送服务的国家重点公园,游客在园内露营地下单后,最快9分钟即可获得从冷饮到露营装备等各种商品。
数据显示,2024年,深圳累计新增无人机航线94条,载货飞行超70万架次,完成低空载人飞行超过2.8万次,飞行规模全国领先。2024年前三季度,深圳低空经济与空天集群增长势头良好,产业增加值达到158.46亿元,同比增长28.3%,增速在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中位居第一。
这些亮眼数据的背后,离不开强大的基础设施支撑。截至2024年11月,深圳已建成各类低空起降设施249个。此外,全国首个低空经济公共基础设施小微服务站也于同年11月在深圳启用。该服务站不仅集合了无人机起降、充电等多项功能,还融入社区物流配送、城市巡查、消防应急等多元服务,为城市“最后一公里”物流配送以及智慧城市建设带来了全新解决方案。
低空经济要实现蓬勃发展,还离不开一系列法规政策的“保驾护航”。2024年,《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我国无人机产业进入有法可依的发展新阶段。与此同时,交通运输部也发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行安全管理规则》,进一步规范了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的运行安全管理。
在地方层面,深圳于2024年初推出全国首部低空经济立法——《深圳经济特区低空经济产业促进条例》,率先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提供专项法规。该条例建立了“两大协调工作机制”,将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纳入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由市政府统筹协调相关重大事项。
此外,深圳市政府还与空中交通管理机构、民用航空管理部门建立低空飞行协同管理机制,协调解决深圳市低空飞行领域的空域划设、飞行活动监管等重大问题,建立低空飞行服务平台,健全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
作者丨路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