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青岛市黄岛区一路口一辆出租车突发爆炸起火,幸运的是司机无恙。
2.爆炸车辆为油改气车型,起火后司机和热心店主参与扑救,但火势在一分钟左右失控。
3.由于天然气能量密度较低,改用天然气可降低运营成本,但存在安全隐患。
4.未来出租车将以电动汽车为主,烧气车型将逐渐退出市场。
5.目前,CNG乘用车型已基本消失,重卡车型多为烧天然气。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月24日,青岛市黄岛区一路口出现出租车突发爆炸起火的情况。
车辆在停放状态下突然发生爆炸,爆炸瞬间车辆的玻璃被震飞,后备箱盖也被重重顶起;所幸司机正常从车内走了出来,在视频资料里看起来并无大碍。随后车辆起火,司机和路边店铺的热心店主立即参与车辆扑救;可是一分钟左右之后火势彻底失控,最终由消防车扑灭明火。
以下是视频资料里的关键部分。
通过视频可以确认这是一辆蓝牌轿车,蓝牌则说明车辆是燃油车或燃气车。
出租车如果只加油则难以控制运营成本,于是大多数燃油动力出租车都会去“改气。”也就是给车辆加装一个高压储气罐和供气系统,让发动机从烧油变为烧天然气。在一些车辆上会贴有CNG或LNG的标签,CNG指的就是压缩天然气,LNG则是指液化天然气。虽然天然气能量密度并非很高,改用天然气会让车辆的续航里程出现下降;但是天然气的单价低,改用天然气的出租车可以将运营成本控制在每公里0.3~0.4元左右,相比烧油还是划算一些的。
但是改用天然气也是有一定隐患的,除非是原车就是按照燃烧天然气而设计与制造的车辆。
反之,使用天然气的出租车都是通过改装实现烧气。
高压储气罐一般都要安装在后备箱里,这会占用有限的载货空间;并且储气罐和供气系统需要定期检查,否则一旦出现漏气则可能出现上述情况——天然气是易燃易爆气体!一旦泄露并在空气中达到相应浓度,接触明火时则难免会爆燃。
所以使用天然气的车辆不能大意,尤其是非营运车辆,因其年检周期比较长。
但是作为乘客并不用担心,因为发生这种情况的概率是很低的;并且出租车一定是每年检测一次,车龄超过五年则要一年检测两次,所以这只是小概率事件。
CNG乘用车型将面临淘汰
依然在使用CNG/LNG的乘用车型已经基本没有了,目前原厂设计使用天然气的车型多以卡车为主;其中有少部分微卡和轻卡,更多的是重卡车型,看到那些驾驶室后方有大气罐的卡车就是烧天然气的车型了。
对于出租车或网约车而言,烧气的车一定会被淘汰。
并且网约车本就是不允许进行“油改气”的。
未来的出租车将会以电动汽车为主,这是没有悬念的结果;哪怕电动汽车依然存在续航里程缩水,或者电池更换成本偏高等缺点。
电动汽车行驶一公里的成本可以低至0.1~0.2元左右!
如果是单人单车的话,使用新能源汽车对应的专用充电表的单价很低,每度电只是略超0.5元。在城市道路行车的速度偏低,电动汽车会更省电;按照平均15kWh/100km来计算的话,每公里的成本还不到0.1元!相较于烧气的出租车要节省一大笔开支。而即便要在充电站给车辆充电,夜间充电的单价也能低至每度电0.7~0.8元左右,成本优势依然非常突出。
至于续航里程并不是出租车要考虑的问题,因为一天的行驶里程平均下来只是三百多公里;那么选择一辆标注续航500公里以上的电动汽车显然是足够的。
车企面向营运车辆的电池质保方案也是有所不同的,家用车一般为8年或12万公里,或者提供电池的首任车主终身质保;不过往往会有里程数的限制。但是营运车辆的方案完全不同,其普遍没有里程数限制,大都是5年或50万公里的质保方案;五年之内出现电池故障均可低成本更换电池,对于营运车辆而言总是可以接受了。
结语:
烧气的车将逐渐退出乘用车市场,被淘汰的原因是成本不再有优势。
城市公共交通的未来确实是属于电动汽车的。至于烧气的卡车自然还有保留的价值,究其原因是电动汽车或混动技术暂时无法满足长途运输卡车的里程需求;增程方案虽然可以有效解决续航难题,可是这种技术在卡车领域的应用还不广泛,是否足够成熟看来还是需要时间来验证的。但不论如何,烧气的汽车未来都会被淘汰;电子燃料是最终目标,液体燃料是最稳定的选项,两者都有不可替代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