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类可以从地球上彻底根除天花,却不可能彻底根除狂犬病?
1980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宣布全球根除(eradication)天花,这是人类历史上迄今唯一成功根除的传染病。然而,对于狂犬病,全球的目标是消除(elimination)而非根除。
2015年12月,WHO、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全球狂犬病控制联盟(GARC)联合制定了一项以国家为中心的战略计划,目标是到2030年在全球消除狂犬病,实现犬介导的人类狂犬病零死亡(Rabies: Zero by 2030)。我国政府也承诺将在2030年全面消除本土狂犬病。
为什么对狂犬病设立的目标只能是消除而不是根除?为什么人类可以从地球上彻底根除天花,却不可能彻底根除狂犬病?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明确“消除”和“根除”这两个重要概念的区别与联系。
一、基本定义
消除(Elimination):消除是指在一个特定的地理区域内将某种传染病的发病率降至零或极低水平,终止其在本地人群中的传播,但并不意味着该传染病在全球范围内完全消失。在某个地区消除某种病原体后,该病原体可能仍然存在于其他地区,或存在于本地区人类以外的其他动物物种中,因此存在从其他地区重新引入本地或从其他动物种群引入人群的风险。
特点:
局部性:仅限于特定地理区域或人群。
持续性:消除后仍需持续监测和防控措施(如疫苗接种、入境检疫),以防输入性病例引发新的传播。
根除(Eradication):根除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彻底消灭某种传染病,包括彻底根除其病原体,使其不再存在于自然界或人类社会中。根除后,不再需要采取任何预防或控制措施,因为可引发该病的病原体已完全不存在。根除是传染病控制的终极目标,意味着该疾病不再对人类构成威胁。
特点:
全球性:覆盖所有地区和所有可能宿主。
彻底性:病原体完全消失,无需进一步防控措施。
二、消除与根除的联系
1. 共同目标:二者都以中断疾病传播为目标,旨在减少疾病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2. 阶段性关系:消除通常是根除的先决步骤。例如,全球根除脊髓灰质炎(小儿麻痹症)的计划中,许多国家已实现消除,但全球根除尚未完成。
3.防控措施:消除和根除都需要依靠疫苗接种、疾病监测、公共卫生干预等措施。
4.全球协作:无论是消除还是根除,都需要国际合作和信息共享,尤其是在跨境传播的防控方面。
三、消除与根除的区别
方面 | 消除(Elimination) | 根除(Eradication) |
地理范围 | 特定地理区域或人群 | 全球范围 |
宿主范围 | 可能仅限于人类,病原体仍存在于其他动物宿主中 | 包括所有可能宿主(人类和动物) |
防控措施 | 消除后仍需持续监测和防控,防止输入性病例 | 根除后无需进一步防控措施 |
目标程度 | 局部性或仅人群中的传播中断 | 彻底消灭所有地区所有物种中的病原体 |
实现难度 | 相对较低,可在局部地区或特定物种中实现 | 极高,需全球协作和资源投入 |
四、为什么天花可以根除,而狂犬病只能消除?
1. 天花病毒的特点:
单一宿主:天花病毒的唯一宿主是人类,没有其他动物宿主。
高效疫苗:牛痘疫苗(天花疫苗)高效且易于推广,接种后可获得长期免疫。
传播方式:通过飞沫、直接接触传播,易于通过隔离和疫苗接种阻断传播链。
2.狂犬病毒的特点:
多宿主性:狂犬病毒的主要宿主包括犬类、蝙蝠、狐狸等多种哺乳动物,人类只是偶然宿主。
传播方式:主要通过动物咬伤传播,难以通过疫苗接种覆盖所有野生动物。
无法根除:由于病毒在多种野生动物中持续传播,无法通过疫苗接种或隔离彻底消灭。
五、总结
消除是局部目标,强调在特定区域或特定物种内阻断疾病传播;
根除是全球目标,强调彻底消灭病原体。
天花因其单一宿主和高效疫苗,可以被根除;而狂犬病因其多宿主性和复杂的传播链,只能被消除。
通过持续努力,人类已在消除和根除传染病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但仍面临许多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