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学期开始 这些开学季常见诈骗手法请当心

AI划重点 · 全文约1048字,阅读需3分钟

1.随着春季学期到来,中国留学生面临多种诈骗手段,如假冒使领馆或公检法诈骗、虚拟绑架诈骗等。

2.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联系留学生,以低价学费或房源为诱饵,诱导转账。

3.为此,留学生应保持警惕,核实信息,保护个人信息,谨慎对待转账要求。

4.同时,提高安全意识,了解常见诈骗手段,与同学、朋友分享防骗知识。

5.最后,如遇诈骗,立即停止与对方联系,并向当地警方、学校或中国驻外使领馆求助。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随着春季学期的到来,许多中国留学生已经开始了忙碌的学习生活。近年来,针对海外留学生的诈骗手段层出不穷,从传统的电话诈骗到新型的网络陷阱,稍有不慎就可能落入圈套。为了帮助大家提高警惕,小侨汇总了开学季常见的诈骗手段,并提供了实用的防骗建议,希望能为你的留学生活保驾护航。

开学季常见诈骗手段

假冒使领馆或公检法诈骗

这是近年来最常见的诈骗手段之一。诈骗分子通过技术手段伪装成中国驻外使领馆或国内公检法机构的电话号码,声称留学生涉嫌违法犯罪,要求其配合调查,并诱导其转账或提供个人信息。  

虚拟绑架诈骗

诈骗分子通过电话或社交媒体联系留学生,谎称其家人遭遇绑架或意外,要求支付赎金。由于时差和距离的原因,留学生往往难以及时核实情况,容易慌乱中上当。  

学费或租房诈骗

开学季是缴纳学费和租房的高峰期,诈骗分子通过伪造学校邮件、租房网站或社交媒体,以低价学费或房源为诱饵,诱导留学生转账。     

网络购物诈骗

留学生初到国外,可能不熟悉当地的购物平台,容易被虚假网站或低价商品吸引。诈骗分子通过伪造购物网站或社交媒体广告,诱导留学生付款后不发货或发送假货。      

兼职诈骗

部分留学生希望通过兼职减轻经济压力,而诈骗分子则以“高薪兼职”为诱饵,要求缴纳保证金或提供银行信息,最终卷款消失。   

新型AI诈骗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诈骗手段也“升级”了。诈骗分子利用AI技术伪造声音或视频,冒充留学生的家人或朋友,以紧急情况为由要求转账。

图片

图为警方破获诈骗团伙时查获的作案工具。(图片来源:中新网)

防诈骗实用建议

保持警惕,核实信息

  • 接到自称使领馆、公检法或学校的电话时,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核实信息。
  • 对于家人遭遇意外的消息,第一时间联系国内亲友确认。
保护个人信息
  • 不要随意向陌生人透露护照号、银行账号、身份证号等敏感信息。
  • 在社交媒体上避免公开过多个人信息,以防被诈骗分子利用。
谨慎对待转账要求
  • 凡是要求转账或支付保证金的情况,务必三思而后行。
  • 使用正规渠道缴纳学费或支付房租,避免通过私人账户转账。
租房、购物等选择正规平台
  • 购物时选择信誉良好的网站,避免点击不明链接。
  • 租房时通过正规中介或平台,实地看房后再签订合同。
提高安全意识
  • 了解常见的诈骗手段,增强防范意识。
  • 与同学、朋友分享防骗知识,互相提醒。
记牢当地报警电话和中国驻外使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遇到危险时及时求助
  • 如果怀疑自己遭遇诈骗,立即停止与对方联系,并向当地警方、学校或中国驻外使领馆求助。
  • 保存好相关证据,如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等,以便后续处理。
留学是一段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旅程,而防范诈骗是保障这段旅程顺利的重要一环。希望每一位留学生都能提高警惕,保护好自己的财产和安全。愿大家的留学生活平安、充实、精彩。



稿件来源:中国侨网综合中国新闻网、中国驻外使领馆微信公众号等。

编辑:刘洋

责任编辑:马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