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治疗副作用太可怕?别担心!中医外治法让您不再受“苦”


肿瘤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让人头疼的相关症状,比如因化疗、靶向等治疗后引起的恶心呕吐、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咳嗽、腹泻便秘、失眠等。别担心,配合中医外治法来帮忙!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四科唐蔚主任为大家科普这些症状的几类中医外治小妙招,让肿瘤患者体验中西医结合治疗的舒适与安心。

恶心呕吐、白细胞减少、咳嗽、腹泻、发热,中医外治怎么做?

一、恶心呕吐:

恶心呕吐是化疗、靶向或免疫治疗后常见的反应,让人吃不下饭,没精神。试试这些外治法。

1.穴位贴敷:把生姜外贴在中脘、足三里等穴位上,药物会通过穴位慢慢吸收,刺激穴位调和胃脘。

2.艾灸疗法:用艾条炙中脘、神阙等穴位,可以温阳散寒,调理脾胃。

3.针灸疗法:专业针灸医师会用毫针刺入中脘、内关、足三里等穴位,可调理脾胃,缓解恶心呕吐症状。不适合针刺的患者,可改用相应部位的穴位按摩方法改善。

二、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会让身体免疫力下降,容易感染。以下中医外治法可帮忙提升。

1.脐灸疗法:专业操作刺激腹部气海、关元、血海等穴位,能调理气血,促进骨髓造血,有辅助提升的作用。

2.穴位贴敷:把艾叶、肉桂等温阳补益的中药磨粉贴在气海、关元等穴位上,药物会通过穴位吸收,培补中元。

3.中药熏洗:用当归、黄芪等中药煎汤后熏洗全身或局部,药物能渗透皮肤,改善血液循环,促进气血运行。有出血倾向的患者慎用。

三、咳嗽反复:

咳嗽是肿瘤患者常见的呼吸道症状,剧烈长期咳嗽引起胸腹疼痛感,影响日常生活及休息,可参考这些外治法:

1.耳穴疗法:运用药籽贴在耳上肺、脾肾、内分泌、肾上腺等相应穴位手法按压,两耳交替进行几个疗程,能解表清肺、化痰止咳。

2.穴位贴敷:把专科配制的止咳中药贴敷贴在肺俞、定喘等穴位上,药物会通过皮肤吸收,渗透入经络作用于肺部,可缓解咳嗽。

3.中药雾化吸入:把宣肺止咳的中药煎汤后定期雾化吸入,通过热力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口咽及局部呼吸道黏膜,辅助止咳化痰。

四、腹泻:

肿瘤治疗过程中出现副作用之一腹泻会让身体水分及电解质失衡,流失部分营养,导致吸收障碍,以下中医外治法可辅助止泻。

1.穴位贴敷:把茯苓、白术等健脾止泻的中药打粉调糊贴在神阙、天枢等穴位上,药物可通过皮肤吸收,辅助缓解轻度腹泻。

2.中药保留灌肠:把利湿健脾、收敛止泻的中药煎汤后灌入肠道,药物直接作用于肠道黏膜吸收,对于炎性腹泻有一定的作用。

3.脐灸疗法:选用合适的药剂粉团成柱,贴敷于脐周,先配合按摩手法,再通过热力熏蒸局部穴位,能温阳利湿止泻、调和中阳,缓解腹泻伴腹痛,改善肠胃功能。

五、失眠:

失眠是肿瘤患者常见的症状,可能是因治疗药物不良反应、日常作息不规律或长期神经衰弱、心理因素等造成的,部分原因较复杂。参考中医外治改善方法:

1.耳穴压豆:药籽指压贴敷刺激内分泌、神门、失眠点等穴位,能改善神经衰弱助眠,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2.火龙罐:集推拿、刮痧、艾灸于一体的中医特种综合治疗,在治疗部位进行手法治疗,对于长期熬夜、饮食不当与痰热瘀阻内扰、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类型的患者行前期评估,有调理脏腑、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3.中药足浴:根据失眠类型,调配具有镇静安神、养血通络等功效的足浴药包,水煎煮30-40分钟取汁足浴,秋冬春三季每日或隔日进行,可良好帮助改善患者睡眠,普通上班族失眠人群亦使用。

同样症状同时使用多个中医外治法,疗效更佳?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肿瘤四科(十二病区)进行相关中医外治法遵循“辨证论治”原则,结合传统“经络学说”及《黄帝内经》“治未病”养生观念,依据肿瘤发病的复杂性、治疗的阶段性,病情的综合性,发现同样肿瘤的患者也可能由于不同病因、不同疾病阶段引起同样症状,如恶心呕吐可能是脾胃虚寒或湿热内阻。若选择同时联合多种外治法,可增强疗效,需注意以下几点:

1.协同作用:合理搭配方法(例如,脐灸调理脾胃功能,配合艾灸温阳散寒,适合寒性、湿性呕吐)。

2.避免过度刺激:同一部位不宜同时使用多种方法,可交叉进行,以免敏感性皮肤刺激过度。

3.需专业指导:建议在医师指导下组合使用,确保方法互补且符合患者体质倾向。

多个症状同时出现,如何处理?

肿瘤治疗过程中常伴随多症状并存(如恶心呕吐+腹泻),建议:

1.优先就医评估:多症状可能提示病情复杂(如感染、药物副作用或肿瘤进展),需医生明确病因后制定方案。

2.分主次治疗:在医生指导下,优先解决危及生命或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的症状(如严重腹泻导致脱水等)。

3.综合调理:中医外治法可联合肿瘤常规治疗同期应用,需在专科医师的整体评估下选择与进行。

慎用、禁忌人群有哪些?

1.皮肤敏感或易破损者:不易使用贴敷、艾灸或针灸长期局部刺激,可以适当阶段性进行,缩短治疗时长,减少刺激强度。

2.凝血功能障碍者:严重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患者禁用针灸或拔罐等,以免增加出血风险。

3.特殊体质:阴虚火旺严重患者(如反复低热)慎用艾灸;对某些存在部分草药过敏者慎用相关贴敷。

4.急性重症或中重度感染患者,如高热不退、严重腹泻伴脱水等需优先对症药物急救,外治法仅作部分辅助与参考。

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专家提醒:肿瘤患者在西医治疗过程中如果遇到以上类似的相关症状,可以就诊尝试联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进行诊疗,减少吃药同时逐步改善,有一定的疗效。以上中医外治疗法患者均需在医生建议及评估后进行;如果症状非常严重或持续不减,仍需及时就医,听从专业医师的建议和采纳对症用药治疗才能解决您的痛苦!

图片

湖南医聊特约作者:湖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 肿瘤四科 谭玲娟 李剑英

关注@湖南医聊,获取更多健康科普资讯!

(编辑Z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