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央媒报道,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近日已发布。
这份重磅文件,锚定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农业强国目标。要求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涉房方面,文件提及两个“不允许”,即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
相信,关注房地产行业的朋友们,都注意到了管理层明确释放的这个消息。
牢守耕地数量 确保粮食安全
耕地总量不减少、永久基本农田布局基本稳定,是乡村建设的一个前提。
一号文件明确,做好2025年及今后一个时期“三农”工作,要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近年来,我国耕地数量开始逐步有所增加,但是耕地质量总体上还不高,耕地占用和保护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农办主任称,围绕确保耕地数量有保障、质量有提升,要严守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管住耕地用途。
对于“大棚房”,侵占耕地“挖湖造景”、乱占耕地建房等“非农化”问题,将持续整治、露头就打,坚决遏制破坏耕地违法行为。
国新办发布会上,官方表态强调,不允许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农房、宅基地,不允许退休干部到农村占地建房,这两条政策底线必须守住、不能突破。
宅基地不是普通商品,而是维系粮食安全的战略资源。宅基地的"非商品化"属性,在制度层面早有定调。
1998年,《土地管理法》进行重大修订,删除了允许城市居民在县级政府规定下使用农村土地建住宅的条款;
2004年,《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规定,禁止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
……
2025年“禁令”升级,首次将退休干部群体纳入监管范围,并以中央一号文件形式强化政策权威性。
观点认为,此举将避免非农群体挤占紧张的农村建设用地资源,确保"饭碗田"不受侵蚀。
楼市去库存 暗含疏导逻辑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两个“不允许”政策的出台,恰逢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期。
统计局数据显示,到2024年末,商品房待售面积75327万平方米。这个库存水平,为近年来的最高值。
2025年,楼市库存的化解,仍是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的一项重要工作。
除了改善供给,着力释放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也是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努力达成的目标。
一号文件的“禁令”背后,也暗含精准的疏导逻辑,即通过切断农村不动产投机通道,引导潜在购房需求回归商品房市场。
更精妙的是,这项政策与新型城镇化的联动效应,合力将为城市房地产注入强劲动力。
2024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7%。同时需要看到,一部分农村劳动力在城镇和乡村之间流动,这是我国现阶段甚至更长一个历史时期都会存在的一个现象。
我国新型城镇化还将继续深入推进,农民进城、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是大势所趋。
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上述群体更好地融入城市,对于商品房市场而言,意味着需求的增长有了支撑。
宅基地“禁令”,绝非简单的市场管制,而是以土地制度改革为抓手,重构城乡关系、守护粮食安全、健全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机制的系统工程。
对房地产行业而言,这可能是告别低迷的转折点,也是拥抱回稳的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