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14

评论

52

203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2025上海英语高考改革,听力和口语增加25分?官方回应来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3166字,阅读需10分钟

1.上海市教委表示,2025年春季高考英语听力与口语测试合并,笔试分值减少25分,听力和口语测试分值增加25分。

2.然而,此次改革并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因为整体分数分布并没有变化。

3.与北京、广州相比,上海英语高考的听说分值并不算高,全国一线城市中上海的听说分值较为友好。

4.为应对新的挑战,家长应关注孩子的英语启蒙,提高听力和口语能力,注重互动性输入。

5.无论教材改革还是高考改革,只要方向和方法正确,学生就能适应并应对各种挑战。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这本是一则旧闻,最近又“诈尸”,重新在家长圈传开了:

2025年春季开始,上海市英语高考听力将与口语测试合并,笔试分值减少25分,由原来的140分降至115分,听力和口语测试分值增加25分,由原来的10分,增加至35分。

图片

网传2025届上海春季高考调整方案

图片网传文件

消息一出,上海考生和家长立刻绷不住了:

图片

图片

其它地区的家长也跟着紧张了起来,毕竟坊间一直流传“全国英语看上海”。就怕上海试验后,全国各地也随之推行。

大v们纷纷借此宣传起原版课程。

鱼圈也看到了这则消息。我们一直在查证它的出处及真实性。但搜来搜去,都找不到文件的原始出处。

于是,我们在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官网进行留言,同日,即收到了官方工作人员的电话回复。

图片

重点如下:

1.网传文件是真的。每年上海市教委都会发布一个关于春季高考的文件,发布时间约为11-12月。网上流传的这份则是2023年9月上海教育委员会发给各区教育局的文件。

2.文件中的内容也是真的,并且学校里面已经通知下去了,但变动没有大家想象中大,官方称不会对学生造成很大影响,因此没有特意对外强调此事。

3.该文件从2025年春季高考开始施行。

上述三条信息中,第二点是打破大家认知的。

毕竟,舆论风向都是“上海高考听说测试分值提高”“变天了”。

细细品味完官方的建议和这次的文件,我们发现市面上许多解读都夸大了。

对于此次“改革”,大家继续做好孩子的英语启蒙即可。稳住,别慌!

图片

这次文件的解读中,最让坊间震惊的点在于,笔试分值降低了25分,听说测试分值增加了25分。

研究完文件内容和上海现行英语高考分值,我们发现,其实,整体分数分布并没有变化。

这里我们先介绍一下上海英语高考。因为很多外地家长可能对此只有个模糊的印象——“难”,实际并不清楚具体情况。

2014年,上海zf发布了《上海市深化高等学校考试招生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方案指出,2017年开始,上海英语高考分为一年两次,分别在1月和6月举行,英语考试分为听说测试(即口语)、笔试(含听力)两次考试。

图片

听说测试(即口语)的分值为10分。主要考查内容为Speaking和Listening&speaking:

图片

笔试(含听力)总分140分。笔试的分值主要如下:

图片

以上,我们不难看出,在当前的上海高考中,听力测试的分值为25分,口语测试的分值为10分,其余笔试的分值为115分。

当口语测试和听力测试合并,它俩的分值就成了35分。笔试分值则不变。

图片

所以,这次“改革”并没有人为降低或者增加分值,只是由于考试形式的变化,自然而然产生了分值变化。

这也就是为什么官方会在电话中,认为这次变化对考生影响不大。

那35分的听说成绩,算不算高呢?和北京、广州一对比,其实这也算不得高。

2021年,北京英语高考新增了口语考试。听力和口语总计50分,其中听力占27分,口语占23分(总分150分)。

口语采用“人机对话模式”,题型及分值如下:

图片

广东省则更为先锋。早在2003年,广州中考就有口语听说测试了。

从2011年开始,广东高考也引入了口语测试。初期,口语测试的分值15分。

2019年,广东省ZF印发了《广东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

方案指出,外语科目中,英语科目笔试分值为130分,英语听说考试分值为20分(卷面分60分)

此处需注意,广东省英语科目考试用的是全国新高考1卷,其中还有30分的听力题。整体算法如下:

图片

合计一下,广东高考听力+口语的分值为50分,也高于上海。

所以,在全国的一线城市中,上海的听说分值,并没有太夸张,甚至算得上友好。

虽然不确定高考英语中,听说分值是否会进一步增加,但借助人机对话的听说测试,会成为一个趋势。

不过考试形式的变化,并不构成主要矛盾,考查内容才是我们需要更加关注的,换言之,孩子究竟要具备哪些英语能力,才能应对新的挑战。

图片

今后的英语学习,要朝哪个方向努力,2022年发布的新课标早就给了答案。

图片

即,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

也就是说,孩子不仅要学英语,用英语,还要以英语为桥梁,学习中国和世界文化。

在这样的目标下,听力和口语势必要被列为考查维度。

人机测试,则能在一定程度上,更加灵活地实现口语与听力能力考查。

考查力度和形式双双升级,当然会带给考生一些新的挑战,最直观的是,考生需在极短时间内完成难度逐步递增的思维挑战。

以上海的口语测试为例,测试时间,通常以“秒”为计。

这么短的时间,如果孩子对英语没有形成一种条件反射式的使用习惯,很难反应过来。

图片

又比如,“回答问题”环节。

图片

图为上海英语高考口语模拟题

上海卷就这一块的评分标准为:

Q1,能针对问题作出清楚全面、正确合理的应答,语音正确,语言结构和用词符合交际要求。

Q2,能连贯流畅地表达思想,内容切题,语言正确。

这意味着学生需要根据不同的语境,迅速调用脑海中的语法、词汇,并组织成流利的句子,以正确的语音,表达清楚意思。

换言之,英语不能再像之前那样,生活中搁置,考试的时候,拿来用一用,它得融入生活,变成获取新知识、或者交流的工具,甚至一种思维方式,这样孩子在未来的英语高考中,才不至于手忙脚乱。

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家长也无需焦虑,只要按部就班做好该做的事儿,应对起来绰绰有余。

尤其关注咱们鱼圈的家庭,大多数孩子年纪都还小,距离中高考还很久远,有大量的时间去布局。

图片

接下来,鱼圈针对“听”“说”两大能力的建立,给到一些具体的建议。

听:在可理解的基础上,刻意增加熏听时长

在启蒙之初,我们给孩子的听力材料,可理解性最好在70-80%以上。一旦低于50%,这些听力材料对孩子来说很容易沦为“白噪音”。

我们可以用画面、图片、动作、场景辅助孩子理解。

比如给娃熏听儿歌前,先通过动画片、台词本等形式,让孩子先对儿歌内容进行大致理解。

或者,将看过的分级、动画片,作为熏听的材料,达到“听-看一致”。

每日熏听的时长,最好占到英语启蒙总时长的65%,其次是说(25%)、读(5-10%)、写(0%-5%)。

图片 

这里,我们强调刻意拉长熏听时间,是因为会有很多家庭一开始将大量时间花在“读”上面,从而忽视了“听”。家长需要有意识把握一下主次。

假如你一天可以花2小时时间在英语启蒙上,那么至少要花70分钟+在听力上,其次是半小时口语输入。

70分钟+,听起来很难安排,但其实分解到一天中,并不难。

最完美的熏听状态,是孩子可以听得兴致勃勃,情绪跟随听力材料的内容起伏。在孩子无事可干的时间,提供他感兴趣的音频,最有利于达成这个状态。

比如早上20分钟,中午或者上下学路上20分钟,晚上睡前半小时。

再比如,睡前。这段时间孩子闭着眼睛,没办法看书或者玩。

等孩子有了1000+听力词汇基础,我们最好要换个熏听方法:以裸听带动认词、阅读等英语能力的增长。

因为孩子的听力理解能力是高于阅读理解能力的。

图片

这个阶段,在准备听力材料的时候,我们可以尝试给孩子听一些稍微高于现有水平、没看过的故事、桥梁书、章节书。

孩子可以猜测出生词的意思,进而拓展这部分内容。

从只能听可理解性输入,到用听力带动阅读能力,孩子的英语学习自此就进入了下一阶段。

口语:重视互动性输入

许多刚开始刷分级的家庭,都有过这样的疑问:

娃平时在家读分级,发音标准、句子流利。但是一跟外教交流,就开始露怯。为什么?

一来,孩子的输入没达到一定量,输出需要时间来等待。

一来,分级中,很多都是描述性甚至故事性的语言。孩子读完就完了,没有交互,所有的输入,也就变成了单向输入。

要改善这一情况,就必须加入互动性输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孩子用英语表达和输出。

比如,父母能力允许的话,和孩子进行亲子口语对话。不必在意语法正确,能聊起来即可。

能力不允许的话,也有诸多办法来弥补。

1.增加《小猪佩奇》等动画片输入。

《小猪佩奇》和很多动画不一样,它的内容中有大量的生活日常对话,且单词、句式重复性很强。

通过《小猪佩奇》,孩子可以储备大量口语。

更妙的是,《小猪佩奇》的配套很完善,动画、绘本、听力素材、学习笔记很多,都是现成的学习资源。

孩子一旦爱上佩奇这个IP,就会热情洋溢地去学习这个系列的相关内容,我们也可以省力许多。

2.安排AI互动类课程。

市面上有很多先听视频、再跟读的AI互动类课程,这些课披着互动课的外衣,但实际缺乏真正的交互体验。

我们可以给孩子安排听、说结合的互动类课程。

以小狐狸为例,他们家课程特点是,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以沉浸式情景学习,完成口语交互。

即孩子说的每一句英语,都会推动剧情的发展。

图片

并且,整个冒险故事都是相对真实的口语对话类题材,表达地道。

此类课程,既可以让孩子开口,也可以增加互动性输入,是一种相对“省妈”的口语提升方式。

如果孩子有了1000+以上的听力词汇,我们也可以酌情加入外教课。

“听说”都布局完了,余下的,就是按部就班地坚持下去,和时间做朋友。

不管教材改革还是高考改革,只要我们的方向和方法是正确的,那么任何事都不会打乱我们前进的节奏。

-END-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