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日上午,深圳市政协七届五次会议首场委员通道举行,6位来自不同界别的政协委员“走上通道”,围绕生物医药、中医药、科技创新、深港合作、儿童身心健康等话题畅所欲言,为深圳未来发展提供新思路。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Deepseek的横空出世,以AI技术赋能未来发展成为一种共识。首场委员通道,多位委员不约而同地强调了AI与各行各业融合发展的重要性,如AI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让中医AI在防病治病领域造福民众、AI在艺术品交易中的应用等等。
推进AI与医药产业的融合
近年来,深圳市的生物医药产业以其快速增长的态势,成为了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重要高地。然而,在面临国内外激烈竞争的背景下,深圳市生物医药产业仍存在仿制药多、创新药少,以及产业生态有待完善等问题。为了推动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深圳市政协常委、市知联会副会长、深圳华因康高通量生物技术研究院院长盛司潼提出了以AI技术为引擎,促进深圳医药发展的新策略。
盛司潼指出,AI技术在生物医药产业中的应用,将为深圳市的生物制药原研药、高端诊疗器械的高质量、加速发展提供原始驱动力。深圳作为AI技术的领先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技术优势和人才储备。通过大力推进AI与生物医药产业的融合,可以显著提升新药研发的效率,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同时,AI技术还能为生物医药产品的精准定位和市场推广提供有力支持。为了加速生物医药新产品进入市场,盛司潼建议采取多项措施,扫清新药进入市场的障碍。例如,开放医疗机构对创新药、创新器械的自主定价权,引入商业保险,以及为医保提供绿色通道等。这些措施将有助于激发创新活力,推动生物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此外,盛司潼还强调了国际合作的重要性。他提出,深圳应鼓励生物医药器械科研“走出去”,与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企业开展合作,引进先进技术和成果。通过与国际接轨,深圳可以缩短新产品的开发周期,提升自主研发能力,进一步巩固其在国内生物医药产业的领先地位。
在中医药现代化方面,市政协委员、深圳海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裁高锦民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建议深圳应大力扶持互联网中医院,让中医AI在防病治病领域造福民众;大胆探索扩大药食同源中药材目录清单,扶持发展滋补养生产业,并鼓励合成生物技术与药食同源药材结合,开发具有独特功效的新型功能食品。此外,深圳还应在细胞基因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的技术研发和市场应用上大胆创新,打造深圳健康产业新模式,让深圳成为健康养生产品先行示范城。
AI助力打造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
深圳市政协委员、广东南天司法鉴定所副所长徐期林走上“委员通道”,就深圳建设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提出建议。他指出,深圳在科技创新和文化产业领域成就斐然,但要真正成为国际艺术品交易中心,还需解决交易市场透明度不足、鉴定体系不完善和法律监管体系不健全等问题。
徐期林认为,科学证据的客观性、关联性、合法性是深圳艺术品交易市场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支撑。他建议深圳设立专项研究资金,探索前沿鉴定技术和标准体系,鼓励高校和企业研发艺术品鉴定技术,逐步形成标准化、可量化、可复制的鉴定标准。同时,徐期林还提出,依托深圳大数据和AI人工智能优势,整合拍卖数据、艺术家指数等信息,开发AI估值模型,打造艺术品溯源数据库,让深圳成为全球艺术品交易的“数字交通枢纽”。
链接全球资源促进科技创新
AI的发展离不开先进科学技术的支持。深圳市政协委员、康膝生物医疗(深圳)有限公司总经理李鉴墨在“委员通道”上指出,在当前国际科技竞争加剧的背景下,深圳要保持全球科技创新中心的地位,就必须不断拓展国际合作渠道,链接更多全球优质科技资源。
他建议充分发挥国际名校校友资源优势,构建高效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具体措施包括支持在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设立国际名校校友科技社团,打造全球科技合作平台,促进全球科技成果转化落地,以及构建全球科技信息共享机制,帮助深圳企业和研究机构掌握最新国际技术趋势。
特邀的香港界别市政协委员简慧敏则强调了深港合作的重要性。她建议优化通关设施的“硬联通”,借鉴深圳湾口岸“刷脸”通关经验,着力研究河套“一区两园”白名单制度,实现园区内科研人员自由进出“无感通关”。同时,加快机制对接的“软联通”,以及促进深港交流的“心联通”,推动金融市场互联互通,积极推动两地专业人才资格互认工作,鼓励港人港企尤其是青年到深圳发展,促进深港的人文交流。
完善政府监护制度守护儿童未来
AI之外,来自少数民族界别的深圳市政协委员潘争艳在“委员通道”上将关注点落在保护儿童身心健康方面,强调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的重要性。
潘争艳说:“我们仍面临涉未成年人犯罪持续上升和儿童身心健康问题突出的问题。‘抓前端,治未病’。我认为可以将完善未成年人监护制度作为一项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的民生建设,通过完善政府监护制度,建立儿童保护的三级预防体系,以守护未来。”
为此,潘争艳建议,一是加强基层儿童保护机制,建立快速反应机制,确保儿童权益不受侵害;二是完善基层儿童服务体系,为困境、留守、流动儿童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协助;三是实现儿童福利事业高质量发展,构建三级预防服务体系,包括普惠福利、家庭支持及紧急处置措施,以“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情怀,积极构建有为的儿童福利制度。
文|记者 宋王群
图|记者 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