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医保局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基本医疗保障定点零售药店管理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要求互联网医院须按规定接入省医保电子处方中心并进行电子处方流转,同时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这一规定,立刻引发大众对AI开处方的热议。
网页截图
旧规重提,AI技术在医院的“进与限”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其实在2022年发布的《互联网诊疗监管细则(试行)》中,就有明确规定:“处方应由接诊医师本人开具,严禁使用人工智能等自动生成处方。”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人工智能被医院“拒之门外”。现代快报记者调查发现,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领域广泛应用,助力医生开展工作。近期江苏也有多家医院或医疗机构表示,已经接入DeepSeek等人工智能工具。
2025年2月23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官方微信宣布成为江苏首个DeepSeek满血版本地化部署,这一方面保证医疗信息系统的安全,彻底告别“服务器繁忙”困扰;另一方面通过院内系统直接调用本地化满血DeepSeek模型,医生能够快速查询诊疗指南、药品信息、病例相似案例,并且全程无须连接外网。同一天,江苏省人民医院信息处官方微信也发布称,江苏省人民医院上线融合DeepSeek大模型的智能体应用平台,构建起覆盖患者服务、医院管理、临床支持的全场景智能生态体系。
记者发现,大部分医院依托DeepSeek大模型,医院在患者服务平台实现的核心功能主要围绕智能导诊:让患者告别“挂号迷茫”;报告解读:自动解析指标异常项并标注风险等级给出随访建议;7x24小时客服:全天候响应咨询;个性化诊疗推荐:从在线复诊、慢病管理指导等方面细致分析患者的需求标签从而精准推送服务入口,但都没有涉及使用AI开处方。
AI看病,优点突出但问题也不少
记者注意到,目前在社交平台上,也有不少实名认证的医生发布了使用DeepSeek查询治疗方案的评测视频,其中多数给出了使用DeepSeek看病比较“靠谱”的测评结果。
例如安徽省胸科医院结核七科副主任医师刘盛盛就测评了使用DeepSeek在肺结节诊断过程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他将问诊得到的内容和患者的胸部CT描述上传给DeepSeek,从而观察DeepSeek的思维诊断是否靠谱。
刘盛盛表示,在有限的信息下,DeepSeek的临床分析过程及给出的诊断已经高度贴合临床,“这正是我们肺科大夫的思维过程,我只能感叹当前AI的强大。”
AI确实强大,但当涉及开处方时,不少医生也介绍了其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一位三甲医院医生在接受现代快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她赞同“湖南禁用AI开处方”的做法。该医生表示,从患者角度来看,治疗同一种疾病的药物并非唯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谨慎对待AI开处方的结果,确保患者的医疗安全和合理用药。
其次,AI处方的准确度也是一大问题。该医生表示,AI处方的准确度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用户提问的信息量。由于大部分患者不具备专业医学知识,无法像医生那样准确、全面地描述症状。一旦提问内容不丰富、不准确,AI给出的答案就会大打折扣,难以满足精准医疗的需求。
此外,她还表示,要防范出现这种情况:有可能会发生药企利用AI,向其大量“投喂”自家药品疗效良好的数据,导致AI优先推荐相关药品,这可能存在夸大疗效和适用范围的问题,误导患者选择该药物。
同时,就“湖南禁用AI开处方”的做法,另一位受访医生也向记者表达了对AI开处方的审慎态度。他表示,AI的确带来了很多的便利,可以给我们一些数据支持,但目前并不能代表医疗的全部,医疗行为完全交给AI是有一定风险的,“我们要谨慎地、认真地学习它,也要合理地、科学地应用它。”
DeepSeek建议仅供参考,AI开中药处方引争议
现代快报记者2月23日使用DeepSeek咨询了疾病的治疗、药物使用等问题,DeepSeek都给出了相应建议。不过记者也注意到,DeepSeek在回答中会提示,给出的建议“仅供参考”并“请遵医嘱”。例如在询问慢性咽炎药物使用方面,DeepSeek就表示,虽然给出建议,但是“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用药掩盖病情”。
针对最近不少网友尝试让AI开中药处方,现代快报记者也将DeepSeek开具的处方拿给医生看,南京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治未病科副主任杨晓辉看完后表示,DeepSeek的思路和处方基本上达到中医初级水平,包括药味数量、加减调整、煎服方法、注意事项等,但中医强调“望闻问切”,医生需要面对面观察患者面色、舌象,把脉触诊等来对患者的病情进行了解。DeepSeek只能做到其中一个问诊,而且仅凭用户自主描述的信息很容易误导误判。
同时,江苏中虑律师事务所左迎春律师也强调,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必须要有持执业医师资格证书的人员在诊断病情后,才能出具相应的处方。Deepseek只能提供医疗建议,不具有处方权、在线医疗的资格。望闻问切是中医重要的四诊,Deepseek只能做到其中一个问诊,且是被动收集,缺失大量临床信息。目前,我国尚未出台针对AI中医诊疗的专项法规。若因AI误诊引发纠纷,用户可能面临举证难、追责主体不明确等问题。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