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结构生物学解析猴痘病毒对F13抑制剂Tecovirimat耐药机制

猴痘病毒(MPXV)是一种人畜共患病毒,近年来在非洲以外的地区引发了大规模疫情。Tecovirimat是目前最广泛使用的抗猴痘药物,通过靶向病毒的磷脂酶F13来阻止病毒释放。然而,F13基因的突变可能导致病毒对tecovirimat产生耐药性。为回答这一问题,近期,来自法国巴斯德研究所、巴黎西岱大学的结构生物学与传染病研究团队Riccardo Vernuccio 等人,在Nature Microbiology期刊发表了题为 “Structural insights into tecovirimat antiviral activity and poxvirus resistance” 的论文。

图片



研究人员首先解析了F13同源二聚体和抑制剂的共晶结构,发现tecovirimat结合在F13二聚体的界面,稳定了二聚体的形成。

图片


tecovirimat作为“分子胶”促进F13的二聚化,从而阻止病毒的释放。进一步分析表明临床分离的耐药性突变位于F13二聚体界面,这些突变阻止了tecovirimat诱导的二聚化,解释了病毒如何逃逸药物的作用。研究人员进一步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探究了tecovirimat与F13的结合模式,并计算了结合自由能,发现tecovirimat与F13的结合非常强。

图片


通过邻近连接实验,研究人员验证了tecovirimat在细胞内也能诱导F13的二聚化,而耐药性突变则阻止了这一过程。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