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聚焦“一老一小”“一困一残”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近年来,乌兰浩特市采取一系列暖心举措为“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群体的生活带来切实改变,用点滴关怀汇聚成民生暖流,用实际行动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一大早,乌兰浩特市民政局与乌兰哈达镇民政办的工作人员就开始逐村逐户开展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对象的入户走访工作。他们来到村民王玉红家中,详细询问其生活状况、经济收入等情况,认真倾听现阶段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及今后的生活打算,现场答疑解惑,切实帮助她家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困难。

图片

乌兰浩特市乌兰哈达镇乌兰哈达嘎查村民王玉红说:“去年6月老伴看病花了很多积蓄。9月去民政相关部门申请低保,申请很快获批,我们三口人每人每月能领取600多块钱补助,极大地缓解了我们的经济压力。”

为扎实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进一步做好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乌兰浩特市持续构建分类分层救助体系,发挥兜底线保民生作用。2024年,乌兰浩特市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11亿元、特困供养金1145.79万元、临时救助资金503.52万元,发放残疾人“两项补贴”资金1005.01万元,发放特困人员一次性生活补贴66.76万元、最低生活保障一次性生活补贴251.62万元。

图片

在和平街红通社区幸福食堂,老人们围坐在一起,一边品尝着热气腾腾的饭菜,一边唠着家常,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我们一家都会来这里吃饭,这饭菜做得挺好,很适合我们的口味,对于我们老年人来说非常方便。”市民乌湘林说道。

据了解,红通社区幸福食堂通过提供营养均衡、价格优惠的餐食,帮助老年人改善饮食质量,尤其对经济困难或行动不便的老人,工作人员会免费上门送餐。养老餐厅不仅是就餐场所,还是老年人的社交平台,在这里,老年人互相交流,减少了孤独感,增强了社区的幸福感和归属感。

图片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趋势,乌兰浩特市聚焦社区居家养老工作重点难点,建立以“政府搭建平台+街道社区建设场所+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为主的街道社区养老服务建设管理运行模式。目前,乌兰浩特市11个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8个社区养老服务站、13家街道社区幸福食堂、11家助餐点投入使用,实现街道养老设施全覆盖,可为市区内4万余名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助行等“六助+N”服务,真正实现老有所养、老有颐养。

困有所助,残有众扶,老有颐养,小有教护。2025年,乌兰浩特市将继续以人民为中心,不断优化完善各类民生保障措施,持续加大对“一老一小”“一困一残”群体的投入力度,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努力让每一位市民都能在这座城市里感受到家的温暖,共享发展成果,让“稳稳的幸福”遍布乌兰浩特的每一个角落。


图片

总  监  制:李   亮  刘文静

监       制:谭艳丽

责任 编辑:李智欣

编       辑:杨   帆

记       者:陶  芊  王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