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又是一年“燎疳”时

“正月二十三,家家户户燎疳疳!一燎疳,二燎净,三燎一生不得病。”这是王益本地人都耳熟能详的歌谣。

2月20日,正月二十三日,义兴“燎疳”如约而至。

夜幕降临,在王益区王益街道义兴村文化广场上亮起盏盏红灯笼,四周环境温馨祥和。广场中间,堆起三个柴草垛,供奉火德星君神位的香案准备就绪,“燎疳”仪式即将开始。

“迎火神,拜祭火神!”身着礼服的长者发出口令。敬献供品,焚香致礼,六位火把手绕场一周,点燃各个草垛,顿时,烈焰腾空,火光熠熠,照亮了大地,映红了夜空。

“正月十五,火神降;泔水入火百病除。”

“正月十五,火神降;清水入火五福临。”

“燎刀,燎面杖,除晦气,迎吉祥。”

“正月二十三,晦气带上天。”

“燎百病,燎干净,一年四季不害病!”

……

两位德高望重的长者面容恭肃,代表村民,代表来宾,代表所有企盼美好的人们,喊出了最为真挚的祈愿:三星高照,福禄到;火神天降,百病除!燎疳活动到了最热闹的环节,群众紧跟在火把手的身后,陆续跳过熊熊燃烧的火堆,燎疳!火神燎走的是病瘟,带来的是风调雨顺;火神烤去的是晦气,带来的是祥瑞;人们跨过火焰,跨越的是生活中的沟沟坎坎,人们跳过火堆,迈出的是奔向新春的大步……

义兴“燎疳”最具特色的环节是“扬花”。几位村民用铁锨把尚未燃尽的灰烬铲起,高高扬起,在人们的惊呼声中,火花冲向高空又如红雨一般四散开来,纷纷自天而落……人们的目光随着火花起落,惊叹声一阵又一阵。当锣鼓队、秧歌队入场助兴时,围观的群众情不自禁加入了队伍当中舞之蹈之,兴奋之情洋溢在每一张红彤彤的笑脸上。

炽焰烈烈,火树银花,载歌载舞,欢乐祥和……在这美好春夜里,晦气、病瘟被一燎而尽,人们迎来了一路欢乐与幸福,带着春天的笑,走向新的希望。

每年的正月二十三日,义兴村都会举行“燎疳”仪式。在他们的传统里,“燎疳”是整个春节“系列”的尾声,燎完“疳”,才意味着年的真正结束;燎完“疳”,人们便会从过年欢快的节日气氛中走出来,着手预备种子、肥料、农药和农膜,投入到春耕生产之中……

燎疳传承千年,以火为媒介,将人们对过去一年的苦难与烦恼统统烧尽,带着对未来的美好憧憬,迈向新的一年。它不仅是一种仪式,更是人们坚韧不拔、积极向上精神的象征,在岁月的长河中熠熠生辉,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纽带。

图片
责任编辑 | 王     兴
       主编 | 李 宏 国
        来源 | 王益融媒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