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页手写信背后的“如我在诉”

原标题:四页手写信背后的“如我在诉”

法治日报记者 徐伟伦 通讯员 李淑婷

“弟,信都按你说的写好了。你还有啥要补充的吗?”

“给我加个题目吧。”

“啥题目?”

“《法官给我撑起天》。”

这是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西八里乡梁庄村梁颖和梁斌姐弟之间的一段对话。彼时,梁颖正在根据弟弟的口述,手写着一封信。

这封信的背后,是北京市延庆区人民法院通过判决抽丝剥茧厘清责任、面对执行抵赖见招拆招终促和解的法治故事。

同乡介绍来京务工 突发事故陷入困境

2023年6月底,经同乡方某介绍,梁斌来到北京延庆某工地干活。谁知他工作还没满一星期,意外就发生了。

同年7月3日上午,梁斌驾驶装载砂石的车辆在工地上发生侧翻。车辆侧翻过程中,车把手别住了他的右腿。

“当时只听‘嘎嘣’一声。我心想,完了,腿折了!”梁斌回忆道。

当时,工地负责人葛某赶紧张罗着把梁斌送到医院救治。经诊断,梁斌“右胫骨平台骨折”。经过手术和住院治疗,梁斌被接回家中休养。而葛某在支付其住院期间的医疗费和护理费之后,对于后续赔偿事宜却三缄其口,不愿多谈。梁斌又找到同乡方某。方某表示,自己是受工地一位李姓老板的委托,把梁斌介绍到工地上干活。他没有从中收取任何好处费,这事儿他也无能为力。

“我感觉自己的天塌了!”卧病在床的梁斌一筹莫展。

原来,梁斌的生活原本就过得艰难。他上有年事已高的父母需要侍奉,下有两个女儿需要照料。虽然还有一个姐姐和一个弟弟,但姐姐工作繁忙,且有自己的小家庭需要照顾,弟弟则肢体残疾,根本没有劳动能力。平时,梁斌的妻子在家照顾公婆、弟弟和女儿,一大家子的生计基本上全靠他一人外出务工来维持。

梁斌这一受伤,后续治疗需要大量费用不说,一家老小的经济来源也被切断了。无奈之下,梁斌委托姐姐梁颖向北京延庆法院提起了诉讼。

抽丝剥茧厘清责任 判决在手钱款难寻

延庆法院收案后,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立即开展了调解工作,但葛某态度强硬,调解没有成功,案件随后分到了八达岭法庭(环资法庭)法官孙世乐手中。

孙世乐很快就为梁斌启动了司法鉴定程序。考虑到梁斌的家庭情况以及还需要二次手术的客观事实,孙世乐联系了多家鉴定机构,询问能否做二次手术费用鉴定、能否一次性对所有鉴定事项给出鉴定结论。

最终,鉴定机构给出了准确的伤残等级鉴定结论,并给出了后续治疗费参考数额。

鉴定结果有了,但另一个事实依然有待查明,在这起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中,出现了方某、葛某、陆某三个关键人物,到底谁才是雇主,谁又该承担责任?

带着这样的疑问,孙世乐开始了周密的调查取证,其中的人物关系也逐渐明朗起来。

原来,陆某是受葛某所托,为其介绍工人。而方某又是受陆某所托,向其推荐了梁斌。工作中,对梁斌进行直接管理的是葛某,但梁斌的工钱却是由葛某支付给陆某,陆某再扣除部分介绍费后支付给方某,而方某则是如数发放给了梁斌。因此,与梁斌构成劳务合同关系的正是葛某。庭审中,各方对上述事实予以了确认。

不久,梁斌收到了延庆法院的判决书。根据判决结果,葛某作为劳务接受方,没有对梁斌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培训,也没有提供安全防护设施,应对梁斌在事故中的损失承担70%赔偿责任;梁斌作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未尽到审慎注意义务,应自行承担30%损失。

判决如期生效,梁斌一家重燃希望。但他们左等右等,却并没有等来葛某主动履行给付义务。于是,梁颖又代弟弟申请了强制执行。

强制执行仍欲抵赖 见招拆招终促和解

2025年1月,延庆法院执行法官徐小飞依法传唤了葛某。

“我并没有收到判决书啊!”一见面,葛某便抛出了这样一句话。

徐小飞当即将情况电话告知孙世乐。听闻葛某如此狡辩,正在办公室工作的孙世乐找出案件卷宗、提着笔记本电脑,很快来到了谈话室,并向葛某出示了送达回执。上面显示,葛某已经收到并阅读了电子邮箱中的判决书。

“没有,我压根儿就没有打开那封邮件。”葛某信口说道。

“来,你在这台电脑登录你邮箱给我们看看。”孙世乐不慌不忙,示意葛某现场登录自己邮箱。

葛某硬着头皮打开邮箱,只见法院判决书的邮件赫然显示在已读列表当中,但他依然不依不饶:“你们应该给我寄纸质的判决书,发邮件给我不合法。”

哭笑不得的孙世乐当即在卷宗中找到了葛某当初同意电子送达并确认电子邮箱的笔录。

“你还有什么话说?”徐小飞追问道。

此时,振振有词的葛某终于语塞。

在葛某看来,整个过程中,自己就像一个冤大头。梁斌明明没在工地干几天活,他受伤后,自己也第一时间给他送医并且支付了医药费,怎么到头来还要赔给他十几万元?所以,葛某一直想不通、拧着劲。

针对葛某的心结,徐小飞耐心向其做了充分的释法明理,终于使其认识到自己的问题所在。当天,葛某与梁颖签署了和解协议,相应钱款很快全额打到了梁斌账户。

近日,一封整整四页的手写信寄到了延庆法院政治部。信封上写着“一封农民工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我只是一名从外地来的普普通通的农民工,从来没有想到过要打官司,更没想到的是这么快就打赢官司还拿到了钱……我切切实实感受到延庆区人民法院每一名法官、法官助理、书记员、人民调解员传递的关怀、关心和关切,传递的平等、善良和温暖。是这些人的快速高效接力给我撑起了一片天……我只有送上自己的一份感谢……”

听延庆法院政治部主任王薇念完信,法院的干警们有些错愕。“其实,我们只是做了我们应该做的。”在他们看来,自己只是做了本职工作,受不起梁斌这样一番情真意切的感谢。

王薇将信小心叠起,说道:“只要我们践行‘如我在诉’,群众就会用最朴素也最真诚的方式,回应我们。”

(文中梁斌、梁颖均为化名)

来源:法治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