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2月23日讯(通讯员 周虹)为聚焦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教学场景的实践应用,共商教师行动路径、学校推进策略及区域支持体系构建,2月21日,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组织长沙市五所市直中职学校召开了“数智赋能中职教育教学”专题研讨会。长沙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秋云、职成室全体教研员和市直公办中职学校教学副校长、信息中心主任及骨干教师代表参加会议。
研讨会围绕“数智赋能中职教育教学,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师可以怎么做?学校可以怎么推?市局和教科院可以出台哪些具体举措?”三大核心问题展开深入讨论。
会上,各学校的三位教师代表依次发言,结合自身学校实际情况,分享了在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方面的实践经验与思考。
长沙财经学校副校长邹远奎建议:面向教师开展分层分类的数字素养培训;设立激励机制,引导教师进行AI应用的教学探索,遴选典型案例加以推广;整合区域资源,由相关院校牵头建设“长沙中职学校大数据中心”,开发适用中职教育的通用型智慧平台,为数字化与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与管理提供支撑环境。
长沙汽车工业学校副校长马炼诚认为,教师层面应转变观念,拥抱变革;聚焦课堂,精准教学;协作共享,共同成长。数智融合赋能教育教学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提升教育质量的必由之路。
长沙市电子工业学校副校长邓玉蓉提出,AI背景下应实施有温度的教育,学校要成立创新工作小组,引导教师会用、熟用到培育1-3个AI工具,推行“教师+AI助教协同”的双师课堂模式,进行AI教学创新比赛,设立“数智教学能力雷达图”评价体系,联合本地企业开发“AI+专业”课程包,推进校企社协同育人。
长沙高新技术工程学校数据信息中心主任全胜建议,职业院校可利用AI技术在个性化学习、智能辅导、自动化评估、课程开发设计、虚拟实训环境、多元多维评价、学生职业规划、心理咨询服务、校园安全预警等方面部署应用场景,构建“教、学、评、管、研”全链路的教育生态,赋能师生成长和学校高质量发展。
长沙航天学校教师谢琼慧觉得教师应融合数字化技术,开展项目式、情境化教学,利用数据分析优化教学,并整合优质资源,形成特色资源库。
王秋云总结发言时提出AI教育教学“四师定位”,强调教师需兼具设计师、提示工程师、协调统筹师、合作学习师多重角色,同步要求加强AI时代的伦理教育,要培育“有灵魂、有智慧、有温度、有中国心的好学生”。
与会人员一致认为,人工智能够弥补人类在信息处理速度方面的不足,但人类具有情感交流、创新思维、复杂决策等独特优势,能够为技术系统提供人文关怀和深度理解,人机协同能让人工智能更好地赋能教育教学。
本次研讨会为长沙市中职学校数智赋能教育教学打开了新的思路和方向,长沙市各中职学校将广泛听取专家、学校、家长、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与时俱进,守正创新,积极探索AI赋能教育教学的新路径,推动中职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