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约时报》评论:特朗普的乌克兰和平策略是误入歧途还是惊天背叛?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83字,阅读需5分钟

1.《纽约时报》评论称特朗普的乌克兰和平策略误入歧途,对乌克兰极不公平。

2.特朗普迅速派出手下与俄罗斯谈判,却将乌克兰及其直接面临俄罗斯威胁的北约盟友排除在外。

3.他无端指责乌克兰应对战争负责,未说明具体内容,并提出以继续提供军事援助为条件,要求染指乌克兰的矿产资源。

4.然而,泽连斯基并非独裁者,普京才是,特朗普的做法与美国的理想、利益和安全背道而驰。

5.评论指出,共和党议员对特朗普的做法表达了不满,但无人真正站出来集体反对。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从表面上看,特朗普总统试图结束已持续近三年的乌克兰破坏性战争,并与俄罗斯展开对话,这一初衷是值得肯定的。这场战争必须画上句号,而在当前阶段,谈判是实现这一目标最快捷的途径。

然而,特朗普处理这一关键任务的方式却令人担忧,他的策略不仅误入歧途、适得其反,还对乌克兰极不公平。

特朗普迅速派出手下与俄罗斯谈判,却将乌克兰及其直接面临俄罗斯威胁的北约盟友排除在外;他无端指责乌克兰——而非俄罗斯——应对战争负责,声称乌克兰若在战争之初达成某种“交易”就能避免冲突,却未说明具体内容;他还提出以继续提供军事援助为条件,要求染指乌克兰的矿产资源;更离谱的是,他毫无根据地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称为“未经选举的独裁者”。

实际上,特朗普及其政府正在将美国的外交政策彻底扭转,指向一条违背美国及西方初衷的和平之路——这条路无法保障乌克兰的主权、独立、民主与繁荣。这不仅是对过去三年政策的颠覆——自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以来,美国各党派绝大多数民众始终支持乌克兰——也是对近八十年核心信念的背弃,即美国只有在一个反对侵略与威权主义、捍卫自由的世界中才能更安全。

特朗普长期以来毫不掩饰他对全球强人的欣赏,尤其是对普京的特别好感,而他对泽连斯基的敌意由来已久,后者正是他首任期内首次被弹劾的导火索。然而,事实显而易见:泽连斯基并非独裁者,普京才是。如今,特朗普却选择让美国与普京站在同一阵线。

这些举动与美国的理想、利益和安全背道而驰,也违背了他所在的共和党的价值观。

特朗普的做法充斥着误导和背叛。单单在没有乌克兰及其盟友参与的情况下讨论停战,就已践踏了美国自支持乌克兰之初就秉持的基本原则:“关于乌克兰的一切,离不开乌克兰。”这本身就是普京的巨大胜利,他一直试图将这场战争包装为大国势力范围之争,而非其本质上的野蛮土地掠夺。

共和党国会议员不可能看不到这一点。他们深知,自二战以来,美国与乌克兰及欧洲的紧密联盟对维持稳定、保障国家安全、促进经济增长以及遏制反民主势力的扩散至关重要。自2022年2月俄罗斯入侵以来,他们中的大多数一直是乌克兰的坚定支持者,甚至不时批评拜登政府援助不足。他们清楚现在不是放弃乌克兰的时候,也明白谁才是这场冲突中的罪魁祸首。

负责与俄罗斯谈判的国务卿马里奥·鲁比奥在参议院时曾是普京的尖锐批评者,称其为“杀手”。参议院多数党领袖、南达科他州参议员约翰·图恩一年前曾与22名共和党人一道,违抗特朗普意愿,投票批准向乌克兰提供600亿美元援助。在此之前,他曾公开表示:“普京只懂实力,美国必须发出强硬而统一的声音,表明不会容忍这种侵略。”

然而如今,尽管部分共和党人对特朗普的做法表达了不满,却无人真正站出来集体反对。图恩参议员在与副总统JD·万斯共进闭门午餐后的记者会上说:“现在得给他一些空间。”对于特朗普称泽连斯基为独裁者,他仅轻描淡写地回应:“总统自己会说话。”

不,他不是为自己说话。他代表的是美国,代表他领导的共和党。当他犯错时,他的团队和盟友有责任直言相谏。

特朗普指责北约盟友长期在国防上投入不足,认为若非如此,他们本可为乌克兰做得更多,这不无道理。拜登政府在乌克兰军事援助上投入了约1850亿美元,几乎耗尽美国军备,却未能清晰阐述结束战争的战略。贸易失衡问题确实亟待解决,非法移民也已成为一大难题。

简言之,总统面临的挑战始终存在。作为全球最强大、最富裕的民主国家领袖,他有责任以智慧与人道的方式,通过外交手段尽力解决问题,并在必要时审慎施压甚至动用武力。

然而,特朗普的外交政策却显得鲁莽、霸道且意气用事,重大决策往往不是基于国家利益,而是受其个人情绪与恩怨驱使。

过去几周,特朗普对美国政府机构及其外交政策的长期原则发起了精心策划的猛烈攻击。而许多共和党议员及反对其行事风格与世界观的美国民众,却只是试图置身事外,甚至偶尔放弃此前坚持的立场。

他们安慰自己说,新总统需要时间或“空间”,他的任性言论不代表政策,或者某些他们认同的激进手段能够证明目的正当。有些人则干脆被特朗普对反对者的必然报复吓倒。

但作为美国总统,将乌克兰人民的巨大牺牲归咎于他们自身,贬低乌克兰总统,在没有乌克兰及北约参与的情况下私下交易,并沉溺于对克里姆林宫暴君的欣赏,这种行为远远超出了美国人应容忍的底线。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