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期间,一部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爆火。从“我命由我不由天”到撕下“魔丸”标签,哪吒身上抑恶扬善、祛邪扶正的斗争精神引发了观众的强烈共鸣。
社区矫正工作也是一场“祛邪扶正”的修行,社矫对象的蜕变亦和哪吒自我抗争、自我修正的变化高度契合,既需要结界兽的严加看管、太乙真人的智慧点拨,也需要敖丙的善念感化和殷夫人的温情关爱。司法局充分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客家本土文化精髓,创新打造社区矫正“哪吒”工作法,用“哪吒精神”照亮“吒儿们”的新生之路。
当好“结界兽”,确保社矫对象遵规守纪
哪吒的成长始于“魔丸”身份带来的枷锁。电影中,结界兽负责看护哪吒,限制哪吒的活动范围,避免他闹事闯祸。现实中,社矫对象的日常管理也需要严加看管,确保他们遵规守纪、不脱管漏管。
“智能设备的使用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更提升了管控精度。”县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介绍说。在信息科技的加持下,一堵电子围栏如同“结界”般限定了社矫对象的活动范围,使他们在相对自由的范围内接受教育矫治,实现改过自新。
县司法局在全省率先建成“省级智慧矫正中心”,该中心设置有综合管理区、监督管理区、教育帮扶区以及19个功能室。社矫对象一踏入该中心服务大厅就能自动识别身份信息,还可通过VR教育系统场景式体验高墙服刑生活、吸毒危害、醉驾后果等场景。工作人员通过系统对社矫对象进行电子定位、抽查点名、查看行动轨迹等,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监管,做到精准社矫,杜绝脱管漏管。
如果说数字技术织就的是无形天网,那么针对社矫对象具体情况量身定制的矫正方案则戴在他们每个人身上的“乾坤圈”,压制了魔性和邪念,指引他们重回正道。
社区矫正中心负责人介绍,社矫对象在入矫时会首先到心理辅导室进行心理测评和风险评估,通过自助矫正终端因人而异生成个性化教育矫正方案,在后续的矫正过程中还会根据他们的现实表现动态调整管控级别和矫正方案,这对社矫对象来说既是保护也是约束。
唤醒“敖丙”,促使社矫对象祛邪扶正
“灵珠和魔丸本是一体,善恶只在一念之间。”在电影中,哪吒和敖丙共用肉身,为了避免暴露自身魔性,哪吒吃下“迷迷眠眠丹”,让敖丙控制其身体,驱邪扶正,一路降妖伏魔最终通过升仙考核。
社区矫正工作同样需要祛除社矫对象心中的邪气,激发正气,帮助他们在价值观重塑中迎来新生。
县社区矫正中心注重发挥本土文化中向上向善的引导作用,将客家围屋文化中蕴含的内涵和智慧引入到社区矫正工作中,积极打造社区矫正“围屋工作法”品牌,实现社区矫正有法更有爱。
社矫对象杨某,作为家中的独子,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由爷爷将其抚养长大。杨某非但没有感念爷爷的含辛茹苦,还将他的养老财产挥霍一空,并欠下不少外债,是街坊邻居眼中的“魔丸”。
入矫后,工作人员多次找杨某谈心聊天,运用“还生食四两,当过死后祭猪羊”“千跪万拜一炉香,不如生前一碗汤”等客家祖训家礼对杨某进行德育矫正,帮助他重塑三观。浪子回头金不换,在工作人员的感化教育下,现如今,杨某自觉扛起照顾爷爷的担子,还在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的引荐下入职当地一家工厂,自食其力。
化身“太乙真人”,帮助社矫对象心灵重塑
太乙真人用藕粉为哪吒重塑肉身,社区矫正工作者则以真情关爱帮助社矫对象心灵重塑,引导他们重新融入社会。
在生活中,社矫对象往往容易被贴上诸如“犯人”“罪人”等异样标签,觉得低人一等。县司法局在对社矫对象的监督管理中,注重通过技能再造、心理重建、社会融入等方式传递“人性善恶不看出身”的理念,撕掉社矫对象内心中“犯人”的标签,开启不被定义的人生。
“我收到大学录取通知书了!真的很感谢你们的帮助,让我重回正轨。”此时的陈某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三年前,未成年人陈某因犯罪被判处缓刑,带着对未来的迷茫来到社区矫正中心办理入矫手续。
陈某入矫初期的情绪非常低落,交谈的眼神中总是透露着胆怯,这是工作人员对陈某的最初印象。陈某原本学习成绩优异,在犯罪后承受不住巨大的心理压力,逐渐产生了厌学的情绪。了解情况后,社区矫正工作人员联合心理咨询师积极加强心理干预,修复陈某因犯罪经历产生的自卑与创伤,最终陈某也用实际行动突破“天劫”,搬走了“人心中的成见”这座大山,实现了“若前方无路,我便踏出一条路”的改变。
甘当“殷夫人”,矫治社矫对象用情用功
电影中,殷夫人不惧穿心之痛也要再抱一抱哪吒的镜头堪称最大泪点。可以说,哪吒之所以没有变为真正的魔丸,殷夫人的无边母爱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社矫对象的教育转化中,这种温情关爱同样不可或缺。
“把孩子收监了吧,我们真的管不了了”。社矫对象吴某性格叛逆不愿配合监管,吴某的家长也彻底绝望了,甚至主动请求将其收监管理。但县社区矫正工作人员不放弃,以殷夫人般不离不弃的关爱托举他们“修成正果”。
考虑到吴某年纪尚轻不应就此荒废人生,工作人员一方面不厌其烦多次上门与吴某及其家长沟通,讲明“高墙内”服刑对吴某今后人生的不利影响,使其珍惜“高墙外”的自由;另一方面通过加强教育管理和心理辅导,压实监护责任,强化技能培训等关爱措施对吴某进行感化挽救。在工作人员的不懈努力下,吴某痛定思痛,脱胎换骨,重回正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