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新 刘玉关
掌上咸宁报道
21日,本报联合咸安区贺胜桥镇商会共同发布“贺胜桥鸡汤”logo,拥有40多年历史的贺胜桥鸡汤有了全新的公共品牌标识。
贺胜鸡汤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因107国道通车和“肉质新鲜、原汁原味、滋补好喝”独特的美味及乡愁记忆而享誉全国。历经了40多年的发展,如今已成为湖北美食中的一大特色,让南来北往的游客闻香而至,“中华鸡汤小镇”声名远播。
一碗鸡汤催生一个产业链。2005年,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有限公司落户贺胜桥镇,采取“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推广高效笼养技术,全镇肉鸡产业从业户数达到994户,占全镇常住农户数的40%以上。旅宁、和平等鸡汤生产企业沿街开店,高峰期鸡汤主题餐馆有100多家,还将连锁店开到周边县市区。湖北省农科院与贺胜桥镇合作研发鸡汤生产工艺,开发了锡箔纸、真空袋、铁罐等多种包装,延长罐装鸡汤保质期。屠宰和加工引进先进设备,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销售通过线上线下互动,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目前,全镇有鸡汤产业企业8家,个体工商户42家,年产值12亿多元,占到全镇GDP“半壁江山”,入选农业农村部“一村一品”示范乡镇、“全国乡村特色产业十亿元镇”。
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品牌意识缺乏,多年来,“贺胜”“贺胜桥”商标被外地人抢先注册,导致贺胜桥镇的本地企业无法打出统一的品牌。各家鸡汤餐馆各自为战,纷纷打出各自的鸡汤品牌,全镇大大小小的鸡汤品牌有10多个。一些品牌知名度低,被消费者误会是“山寨品牌”。近几年,经过贺胜桥镇党委、政府不断努力,与商标持有方多次洽谈,争取到两件商标回归贺胜桥镇。
去年下半年,本报与贺胜镇党委政府、贺胜桥商会合作,面向全社会征集“贺胜桥鸡汤”logo及包装设计,经过多轮筛选和反复修改,最终确认这个形象标识。这个logo设计简洁而富有内涵,受到贺胜桥镇商会企业及广大消费者一致认可。
下一步,贺胜桥镇党委、镇政府负责人表示,将全面统筹推进全产业链升级,建设高标准的贺胜桥鸡汤产业园;同时,邀请省农科院专家围绕“贺胜桥鸡汤”制定行业标准,谋划建设贺胜桥鸡产业文化展示馆,积极申报国家地理商标,提升贺胜桥鸡汤的品牌辨识度与市场影响力,真正建成集产业聚集、协同发展的大产业集群。
这个logo设计简洁而富有内涵。贺胜桥音首字母“HSQ”,取“HS”处理为一只鸡,突出贺胜桥鸡汤主角——鸡;双线处理,造型具有三维空间感,同时分出公母阴阳,突出鸡汤滋补特色。中心图形为鸡汤标配苕粉丝,表现贺胜桥以鸡汤为主的产业集群。形似汉字“井”,突出鸡汤以地下井水烹饪特色。形似四通八达的中国版图,寓意贺胜桥鸡汤旺销中国大江南北。周围以贺胜桥鸡汤中英文圆形围绕强化整体感,整体为一碗鸡汤意象。
责编:刘玉关
审核:王苒宇 张克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