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大刀,“砍”向了奔驰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00字,阅读需5分钟

1.梅赛德斯-奔驰财报显示,受复杂因素影响,利润率从12.6%降至8.1%,预测2025年利润率可能进一步跌至6%-8%。

2.特朗普威胁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对奔驰在美国市场的盈利能力构成重大威胁。

3.为此,奔驰启动全面降本增效计划,到2027年将生产成本削减10%,同时继续投资中国市场。

4.然而,奔驰需在降本之外,加速本土化生产、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竞争中弯道超车,以重新定义豪华车的价值逻辑。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编辑部

世界豪华巨头梅赛德斯-奔驰的日子,正在开始变得“富有挑战”。

刚刚发布的财报数据显示,在各种复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这家全球豪华车巨头的利润率已从12.6%降至8.1%。而根据一些机构的预测,2025年奔驰的利润率甚至可能进一步跌至6%-8%。

作为全球领先的豪华品牌,其赖以生存的核心市场正在经历剧烈的变革:

中国市场的高端需求放缓;欧洲市场面临更严格的环保法规;而美国市场,曾是奔驰重要的利润来源,如今正遭遇特朗普可能重返白宫带来的政策威胁。

这一次,特朗普的“贸易战”枪口瞄得异常精准,而奔驰,恰好站在了风暴的中心。

图片

“如果我再次当选,将对进口汽车征收25%关税。”

特朗普的一句话,不亚于一次精准狙击。过去一年,奔驰在美国销售了37.4万辆车,虽然不及中国市场的一半,但关键在于——中国市场70%以上销售的奔驰车型已实现本土化生产,而美国市场超过一半的奔驰汽车仍然依赖进口。一旦25%关税落地,奔驰在美国市场的盈利能力将遭受重创。

梅赛德斯-奔驰首席财务官哈拉尔德·威廉直言不讳对的对德国媒体表示:

如果欧盟对美出口的关税从2.5%提高至10%,奔驰利润率将下降1个百分点。而特朗普的25%关税,对于奔驰而言意味着更深的利润收缩。这不仅仅是财务数据的恶化,更是奔驰全球布局的一次严峻挑战。

从目前的产能来看,奔驰在美国产能有限,是最容易被打击的德国豪华品牌。宝马在南卡罗莱纳州拥有全球最大的工厂,60%以上的宝马车型在美国产地化生产,而奔驰的本土化比例则远低于宝马。资料显示,2023年,宝马X5、X7这些SUV车型几乎全部在美国生产,而奔驰的GLSGLE等车型虽然在阿拉巴马州有生产线,但仍有超过一半的销量依赖德国、墨西哥等地的进口。

图片

特朗普利用关税逼迫各大企业在美扩张制造业,增加美国本土就业,从而赢得摇摆州的蓝领选票是其一贯以来的核心策略。但问题在于,制造业的迁移并非一蹴而就,关税落地的短期内,奔驰无法快速调整生产布局,美国消费者将面临更昂贵的奔驰,而企业利润则面临进一步被吞噬的风险。

长期关注贸易领域的专业人士指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看,特朗普并不只是针对奔驰,而是要给整个欧洲汽车工业乃至全球制造业施压。欧洲车企长期依赖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和美国这两个最大市场。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车企的崛起,欧洲车企的利润空间正被不断挤压。奔驰、宝马、奥迪在中国市场的份额被新进入者持续瓜分,而如果美国再通过关税打击欧洲车企,它们将在两个关键市场同时遭遇困境。这不仅仅是奔驰的挑战,更是整个德国汽车工业的挑战。

面对特朗普的关税威胁,奔驰当然不会坐以待毙。

目前,奔驰已启动一项全面的降本增效计划,计划到2027年将生产成本削减10%,主要措施包括裁员、优化供应链、精简产品线,以确保即便面对全球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能维持一定的盈利能力。

图片

而在降本之外,奔驰正在持续巩固中国市场的潜力。这一奔驰全球最大市场,虽然也面临挑战,但却是奔驰当下最稳固的支撑。

2024年10月,奔驰宣布将在中国追加投资140亿元人民币,以进一步丰富本土化产品阵容。数据显示,2024年奔驰在中国交付了71.4万辆新车,再次问鼎年度豪华品牌销量冠军。其中,核心豪华产品矩阵持续受到消费者青睐,长轴距GLC SUV和长轴距C级车分别实现超40%和10%的年度同比增长。

图片

从2014年至2023年,奔驰已在中国投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持续推进本土化。而如今,奔驰正在进一步加码智能化,未来所有新款奔驰车型都将搭载自研的MB.OS电子架构,并配备L2++级自动驾驶系统,这些技术的开发甚至由奔驰的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可见奔驰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

正如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所言:“奔驰看好中国市场潜力,将继续投资中国市场,助力集团有史以来最大的产品攻势。”

不过,在不少人士看来,中国市场的稳固,是奔驰暂时的缓冲,但要彻底摆脱困境,它需要更深入的战略调整。降本只是第一步,未来几年,奔驰必须加速本土化生产、在新能源与智能化竞争中弯道超车,重新定义豪华车的价值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