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的幻想已经崩塌了

AI划重点 · 全文约1869字,阅读需6分钟

1.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对欧洲进行尖锐批评,引发欧洲各国强烈回应。

2.法国外长巴罗和德国总理朔尔茨分别表示欧洲不会接受外部强加的模式,德国坚决拒绝外来者的干涉。

3.15日,众多民众走上街头,反对军事化政策,谴责西方国家通过慕尼黑安全会议推动军备扩张和地区冲突升级。

4.然而,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对欧洲采取更为严厉的贸易措施,对欧美关系带来更大的冲击。

5.面对新的形势,西欧需要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与俄罗斯等前对手实现和解与合作,以应对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竞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作者 | 王丛予(未经允许,禁止转载)

先看特殊事件: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美国副总统万斯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表言论。他针对民主、移民等问题对欧洲进行了尖锐的批评,这一发言迅速在欧洲引起了轩然大波,并在次日持续发酵。

法国外长巴罗迅速作出回应,他坚决表示,欧洲不会接受任何外部强加的模式,任何国家都无权将自己的模式强加给欧洲。德国总理朔尔茨也紧随其后,他明确表示,外部干预德国政治是“不合适”的,德国坚决拒绝外来者的干涉。

在慕尼黑,万斯的发言激起了多场示威抗议活动。15日,众多民众走上街头,反对军事化政策,并谴责西方国家通过慕尼黑安全会议推动军备扩张和地区冲突升级。这些抗议活动无疑进一步加剧了欧洲的紧张氛围。

慕尼黑安全会议历来是欧美就全球安全事务展开深入讨论的重要平台。然而,如今欧美在多个关键问题上存在明显的分歧。特别是在乌克兰危机、贸易政策和北约防务支出等问题上,欧美双方的分歧愈发显著。

分析人士指出,特朗普政府可能会对欧洲采取更为严厉的贸易措施,这无疑将对欧美关系带来更大的冲击。原本就存在裂痕的欧美关系,在万斯的发言后更是雪上加霜。

今年的慕尼黑安全会议,如同18年前那般,再次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不过,这次引发全球关注的,不再是俄罗斯总统普京的强势发言,而是美国副总统万斯的锐利言辞。

两位演讲者的发言相隔近二十年,但他们共同触及了一个核心议题:挑战基于冷战遗产的跨大西洋秩序。

令人遗憾的是,西方机构对此并未给出有力的回应。

2007年,普京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发言,对北约的东扩和西方的“过度”行为提出警告。

只不过,那时的西方世界沉浸在自满之中,认为俄罗斯不过是虚张声势,最终将陷入困境。如今这场“误判”的后果已经显现,让所有人都不得不正视这个曾经的“边缘角色”所释放出的能量。

万斯登台,实际上是对西方世界的一次震荡,更是对跨大西洋秩序内部裂痕的一次公开揭露。

与普京当年的“权力下降的不满”不同,万斯的言论更多地反映了美国对欧洲盟友的失望和不满,以及对于跨大西洋关系未来的迷茫。

如果我们从细节和历史中分析,万斯的讲话其实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解读。最直接的一层,就是“报复”。

多年来,西欧领导人公开贬低特朗普及其盟友,以为这种言论可以无的放矢。但如今特朗普势力卷土重来,他们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曾经说过的话,如今都成了“呈堂证供”。于是,万斯现在说的种种,是可以被看作对这种轻视和傲慢的一种回应的。

更深的原因,是意识形态的差异。

万斯对欧洲的批评,不仅仅是对现状的不满,更是对欧洲历史和文化的一种质疑。他的话语中,透露出一种对新世界秩序的渴望,以及对旧世界秩序的厌倦。这种意识形态的冲突,不仅仅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更是全球化时代不同文明、不同价值观之间的碰撞。

问题又恰好出在这里——现在全球权力动态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人口统计学、经济转变、技术竞争和军事重组,都在重塑着全球平衡。在这个大背景下,旧有的方法和规则已经难以适应新的现实。对于西方世界来说,是继续坚守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框架,还是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成为了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

在这个问题上,西欧和美国的态度截然不同。西欧似乎仍然沉迷于冷战时期的思维定式,将俄罗斯视为主要的对手,试图通过维持对抗来保持自己的相关性和凝聚力。

这种做法不仅难以应对新的全球挑战,还可能让西欧陷入更深的困境。因为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中,仅仅依靠对抗是无法维持长久和平与繁荣的。

相比之下,美国似乎仍然算得上是灵活和务实的一方(虽然也讨人厌烦)。

至少美国在努力寻找新的战略方向,试图在全球范围内重新布局。对于美国来说,欧洲虽然重要,但并非唯一。它正在将更多的目光和资源投向其他地区,特别是亚太地区和北极地区。这种转变并非特朗普独有,而是自布什以来美国战略调整的一种延续。

那么,面对这种新的形势,西欧应该如何选择呢?是依旧继续坚守冷战时期的框架,还是勇敢地迎接新的挑战?

这是一个关乎西欧未来命运的问题。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西欧似乎仍然难以摆脱冷战时期的阴影,将俄罗斯视为主要的威胁。然而,这种做法不仅难以解决当前的问题,还可能让西欧错失未来的机遇。

现在哪里适合打打杀杀?合作与共赢才是主流。

对所有国家而言,先吃饱肚子,衣食住行的需求满足好,真正的挑战才是来自于全球范围内的经济、科技、军事等多方面的竞争。

从历史角度和现状看,无论怎么推演,西欧都似乎只有与俄罗斯等前对手实现和解与合作,才能更好地应对这些挑战。

原因也很简单,随着美国战略重心的转移,西欧在美国的全球布局中的地位可能会发生变化。这并不意味着西欧失去了重要性,而是需要西欧更加自主地发展自己的外交政策和安全战略。

跨大西洋秩序的未来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找到共同点和合作空间。如果双方能够摒弃冷战思维,以开放和包容的心态看待彼此的差异和分歧,那么跨大西洋关系仍然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

本文作者 | 王丛予

审校 | 童任

配图来源 | 腾讯新闻图库

编辑/出品 | 东针-知识频道(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