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

评论

2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网红柴犬Cheems动画二创侵权泛滥,原声博主喊话:不下架就举报

AI划重点 · 全文约1545字,阅读需5分钟

1.博主@一柏在2月18日凌晨公开维权,要求使用其音频的Cheems动画博主在24小时内下架侵权作品。

2.@一柏表示,全网仍有大量侵权作品未删,可能会通过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3.Cheems动画是一种基于表情包角色Cheems创作的系列动画视频,多数账号会分离博主原声进行二次剪辑演绎。

4.四川分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仁根律师表示,未经许可擅自使用、公开或复制他人声音构成侵权,不论声音经过何种技术处理。

5.由于此现象猖獗,王仁根律师建议权利人加强维权意识,要求侵权者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封面新闻记者 叶海燕
盗用他人音频,以Cheems动画形式进行二创的行为是否侵权?2月18日凌晨,博主@一柏 在公开发声维权,要求使用其视频音频的Cheems动画博主24小时内下架曾使用他音频的作品,否则将其视为盗用。
记者发现,博主@一柏 演绎的视频,被不少Cheems动画类博主分离出音频后,配以魔性的动画进行二次演绎。2月19日晚,博主@一柏表示,公开发声后有部分账号主动下架了侵权作品,但全网仍有大量侵权作品未删。“接下来我可能会用起诉的方式维护自己的权益。”

视频原声成为Cheems动画素材

博主公开喊话侵权者下架作品
2月18日3点31分,@一柏 发布视频,表示“即日起,本人所有视频内音频不得进行二创,且暂不对外授权,请之前所有使用过本人音频的账号,主动下架曾使用本人音频的作品,包括历史、西游、时事等题材。此视频发布24小时后,如有仍未下架的作品,将视为盗用,本人将申请原创保护,且不限于举报盗用账号。

图片

博主发声维权
记者看到,他共发布了254条作品,视频风格统一,他一人分饰多角,进行西游、三国等历史文学以及国际时事、生活日常等题材的演绎。在某短视频平台搜索发现,近期公开标注原声来源于“一柏”的视频账号就多达10余个。
19日晚,他回应了记者,就此事表示,“全网盗用我音频的账号太多了,包括很多头部Cheems动画账号,用我的音频从未和我联系过,因此我只能以公开声明的方式,让盗用音频的博主知道我的诉求是什么。”

图片

博主原声被不少Cheems动画使用
“起初我也没想要起诉他们索赔,只要把侵权视频下架,以后别用了就行了。”他告诉记者,声明发布后,有些侵权者非但不下架作品,还发动一些账号对自己进行诋毁和攻击,这种情况下,自己只能下一步通过诉讼的方式来维权。

什么是“Cheems动画”?

分离博主原声二次剪辑现象猖獗
记者了解到,Cheems动画是指基于表情包角色Cheems创作的系列动画视频。Cheems的形象来源于一只宠物柴犬“Balltze”。2017年,它的主人拍了一张它瘫坐在地上的照片并上传到社交平台,因其颓废、忧郁的表情在网络爆火。因为长得很像黄金奶酪(Cheese),网友就给它取了一个外号“Cheems”,它也因此成为了互联网表情包界的明星。

图片

网红柴犬“Cheems”
此后,各大视频平台也催生出了“Cheems动画”类的账号。而这些账号内的视频,多数是直接将其他博主的视频的原声音频进行分离,配以“Cheems柴犬”“Meme猫”等年轻人喜爱的宠物表情包,进行二次剪辑演绎。
记者发现,仅某一社交平台,Cheems动画类型的账号多达数百个,部分账号会在视频简介中@原声博主,并附上“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但更多的并不会注明音频来源,直接进行二创使用。

图片

平台众多Cheems动画类账号

权益保护新挑战

法律人士:声音创作也有人格权和著作权
针对这种互联网生活中的新问题,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四川分忧律师事务所主任王仁根律师进行解读。
他表示,尽管目前声音权非法律专列的概念,在以往的法律中也没有明确规定,但在《民法典》中,专门对它有特别的规定,即对自然人的声音,参照肖像权进行保护。未经许可,不得擅自使用、公开或复制他人声音,否则构成侵权。
王仁根谈到:“这有它的合理性,肖像可视,声音可听。生活中,我们闻其声便可知其人,比如亲人、家人和熟悉的电视主播,这当然应归属人格权的范畴”。
将原博主音频进行技术处理后二创,还会侵权吗?王仁根表示,原声音即使声音经过AI等技术处理,只要听众能通过音色、语调等特征识别出特定自然人,仍构成侵权。例如,全国首例AI声音侵权案中,法院认定AI生成的声音若具有可识别性,同样构成侵权。
部分账号标注了“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的生命,能否就此免责?律师表示,“只是很多权利人没有较真维权,侵权人会产生‘用用声音无所谓’的错觉。即使未经授权者使用时声明侵权就删除,并不能因此免责,删除只是停止侵权,但权利人还可以要求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尤其是将他人声音用于二创吸粉、商业变现等目的”。
除了侵害自然人格权,还可能侵害声音所附载作品的著作权,因为不论是朗诵或配音,声音本身就可能是作品的元素或作品本身。
编辑 陈雨
责编 丁伟
审核 崔燃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