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3

评论

收藏

1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民企:不畏难,不躺平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王红茹 侯隽|北京报道

2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京出席民营企业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会上,来自不同领域的6位民营企业负责人代表先后发言,新希望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刘永好是其中之一。

日前,《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专访了刘永好,请他谈谈对民营企业发展的思考。

图片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肖翊 | 摄

图片

民企发展到“56789”的局面十分不易

《中国经济周刊》:有一组数字概括民营企业,“56789”:贡献了50%以上的税收,60%以上的国内生产总值,70%以上的技术创新成果,80%以上的城镇劳动就业,90%以上的企业数量。您如何看待这个特征?

刘永好:民营企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今天“56789”的局面十分不易。我想起2020年两会期间,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经济界委员并参加联组会时,听了我的发言后说的一句话:“民营企业是在中国这片希望的田野上发展起来的。民营企业一开始确实是一片荒芜,但从夹缝中成长起来了。这也恰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筚路蓝缕开出的一条路。”

近5年过去,民营企业进步了,科技企业成长了,不仅在高端制造、人工智能等方面取得成绩,不少在传统行业的民企也找到新的发展道路。但也要清醒地看到,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格局下,民营企业依旧面临一定挑战。

图片

用新质生产力武装传统农牧业

《中国经济周刊》:中央鼓励广大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努力为推动科技创新、培育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等多作贡献。在“培育新质生产力”方面,新希望有哪些具体实践?

刘永好:这些年,新希望一直用新质生产力武装传统农牧业,投入了400多亿做转型发展。我们融入国家大战略,积极在育种上做投入,在“猪芯片”“鸭芯片”上做破解“卡脖子”的工程突破。目前,我们猪的育种不仅局部实现和国际水准对标,还在发展和培育更高品质的川香猪、藏香猪等本土猪种上做布局,以满足老百姓对更好口味和更高品质的要求。


我们做农牧食品,持续满足老百姓对“新鲜”的消费升级需求。我们打造“24小时鲜奶”,产品从源头到超市下架不超过24小时。为了“鲜到底”,我们组建了专业的冷链物流企业。通过数据积累和人工智能模型,打造新型平台,为108万个单位和门店年配送食材超2000万吨,较好推动了新鲜行业的发展,并降低了物流成本。


新希望出生在乡村,发展在乡村,依靠广大乡村,我们不仅做成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994年,我和其他9位民营企业家发起光彩事业。此后新希望又提出“五五工程”,聚焦乡村发展和人才培养,目前已经培养8.7万新农人和300多名村基层干部,取得积极成效。

图片

在复杂局面下不畏难更不躺平

《中国经济周刊》:当下社会各界对民营经济发展非常关注,您怎么看?

刘永好:中央关心农村、关心农业、关心农民。2020年全国两会“下团组”时,总书记讲了一个“金扁担”的故事。当年,乡亲们谈起在吃饱吃好之后更高的愿望时说,将来上山干活就挑着金扁担。“‘金扁担’,我把它理解为农业现代化。”

“金扁担”的故事引发了大家深入思考,让农民用上“金扁担”也成为我们农业企业努力和奋斗的目标。我们要珍惜国家的好政策,在复杂局面下不畏难、更不躺平,继续努力拼搏,推动企业更好转型发展。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