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然出现的海量自媒体不实信息,企业公关部该如何处置?
如果没经历过超大舆情风波,很容易手忙脚乱。
从法律公关视角看,公安机关通过串并联方式集中打击特定类型犯罪的经验,完全可以平移到企业公关部的日常工作中,实现舆情处置的高效化。
下面,简单做一些分享。
我国80%以上的刑事案件为侵财类案件,其中以“两抢一盗”案件和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为主。
海量的案件,如果每个案件都孤立的单一化处理,一是警力根本不够,二是效率极低。因此,对主要的侵财案件类型,以及其他的某一时段高发案件,公安机关时常会采用串并联的方式,集中侦破,集中打击。
一些企业突然遭遇的海量不实信息,情况完全相同。如果仅单一处理,对人力和效率都是极大考验。
串并联办案机制,核心之一在于关联要素识别。
相同作案手法、相似证据特征的案件可串并,因为这些案件在后面的取证、罪名认定、法律阐述方面,都是同一的,或是可以合并的。
此外,就是行为主体的一致性,比如属于同一犯罪团伙;和犯罪时空特征的一致性。
关联要素识别的精准性,直接决定了成败和效率。这和经验有关,和办案人员的责任心、认真程度有关,也和“办案感觉”有关。
从不实信息的角度看,很多要素也具有高度一致性,比如虽然不实信息是海量的,但失实点就那几个,甚至很多文字是互相抄袭的。从主体特征和时空角度,一些账号是同一个人的矩阵号;一些不实信息是短时间内集中出现的,内容高度同质化。
如何进行有效识别, 和经验、精力、“办案能力”有关。在即将举办的线下沙龙活动中,会结合实务具体研讨。
在串并联办案过程中,公安机关会通过信息平台,对案件信息进行整合分析。如某省公安机关侦办虚开发票案件时,通过数据分析关联出涉及21省的152家空壳公司,生成犯罪网络拓扑图。
在集中处置自媒体不实信息时,更有效率地利用好舆情监控软件,非常重要。
不要仅仅把舆情监控软件当做报警器、“采集器”和自动化的数据分析工具,自动分析出来的那些东西,意义不大。通过舆情监控软件下载数据,结合实际需求,对数据进行人工分析,非常重要,直接关系到集中处置的整体质量。
串并联侦查机制,核心之二在于围绕事实、证据和法律适用的实务能力。
据法治日报报道,2024年10月,针对买黄金“洗钱”、取现金寄递等新型诈骗,湖北省公安厅研判团队及时研判作案规律,抓住“派单”这个犯罪“七寸”进行针对性打防,近三个月成功拦截诈骗751起,为群众挽损3152万余元。能发现并揪住“派单”这个关键点,进而开展工作,就是相关公安人员实务能力的体现。
汇总梳理失实点,只是第一步。之后是如何认定同类内容的失实性、侵权性,如何取证,如何结合证据对外发声阐述,这也是非常有技术含量的一步,甚至可以说是最关键一步。在即将举办的线下沙龙活动中,也将会结合实务具体研讨。
同时,公安机关通过串并联,不但避免了重复劳动,还增强了法律适用的一致性。某省公安机关研发的智能量罚辅助系统,将238个量刑情节要素嵌入办案流程,使相似案件的量刑建议偏离度从23%降至7%。
同理,用公安串并联办案的思路集中处置舆情,不但提高效率,也避免了针对同类事实的不同处置行为引发二次舆情等失败结果。
司法实践中,公安机关通过串并案件,得以集中优势警力突破重点系列案件。
例如,江苏警方通过大数据研判串并联2.3万起侵财案件,直接破案15万余起。湖北省公安厅组成10人研判小组,研判全省近6个月电诈案件规律,从而摸清电诈窝点254个、嫌疑人1600余名。很快,相关嫌疑人全部被抓。
借鉴此思路,企业公关部可以通过对海量舆情的梳理整合,理清思路,发现重点,挖掘、优化出对企业品牌伤害最大的系列内容,率先处置。
-----------------------------------
“转型Media人”2025年首场法律公关线下沙龙活动将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五城市陆续展开。
具体活动时间——
2025年2月22日(周六):北京
2025年3月1日(周六):上海
2025年3月2日(周日):杭州
(均为下午举行。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分享人:宝际公关总经理兼宝际法律咨询公司总经理付中,原北京某检察院公诉检察官(主要承办经济案件)、原法制晚报法制新闻部主编兼315新闻部主编。
近年来,付中结合法律和媒体公关复合型专业经验,打造了法律公关概念并有效地为企业成功化解舆情危机,形成了从理论到实践方法论、从策略到有效执行的法律公关传播完整体系。
两年间,“转型Media人”法律公关线下沙龙活动已经在北上广深杭五个城市累计组织了20多场,主题包括舆情综合处置、法治传播、黑公关调查挖掘、315等,广受企业市场品牌公关人群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