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的半导体王者英特尔,如今在制程技术方面已经全面落后了,眼看毫无起色,但股价最近却开始暴涨,市场传闻博通和台积电,将分别收购肢解为芯片设计和芯片工厂两部分的英特尔,这背后究竟发生了什么?
01
教科书级的失败案例
英特尔在10nm及以下制程研发上屡屡受挫,而台积电和三星已实现3nm量产并规划2nm路线。
2024年,英特尔毛利率跌至32.7%,亏损188亿美元,市值缩水至927亿美元,仅为英伟达的1/36。
一个公司能够连续四次致命战略失误,现在回看英特尔的失败是教科书级别的,商学院案的失败例库里,都很少能找到这样精准错失每一个战略节点,并且还能活那么久的公司。
首先是错过移动互联网:2006年拒绝为苹果定制手机芯片,错失万亿市场。
最惨的是放弃了GPU与AI机遇:1999年停掉独立显卡业务,2018年拒绝OpenAI合作,错失AI计算浪潮。
固守IDM模式但进展缓慢:坚持垂直整合制造,但在进制程技术上的进展缓慢,导致其在高端芯片市场的竞争力下降,芯片制造被台积电反超。如今英特尔代工部门2024年上半年亏损53亿美元,被迫剥离为独立实体寻求外部注资。
CPU起家项目也没落了,英特尔在CPU市场的份额也受到AMD等竞争对手的冲击,其至强(Xeon)系列处理器的市占率有所下降。
最可怕的是公司的治理结构,11名董事中仅1人有半导体经验,决策层内斗导致创新停滞,堪称一场公司治理的灾难。
02
博通与台积电的“分食逻辑”
博通对英特尔的野心,是为了补全高端芯片拼图
博通瞄准英特尔设计业务,尤其是数据中心处理器(至强系列市占率70%)和7.2万项专利(含x86架构)。
若收购成功,博通可整合网络、AI芯片业务,直接挑战英伟达的AI霸权。
台积电则比较尴尬,它的诉求看上去是本土化制造与技术反哺,但背后还可能是被美国政府威逼利诱。
从实际情况看,台积电拟通过财团形式控制英特尔工厂目标有三:
首先是获取美国补贴:英特尔根据《芯片法案》获79亿美元建厂资金,台积电或借此分摊改造成本。
其次是突破地缘限制:将美国工厂纳入代工体系,对冲地缘风险。
最后看是反向技术输血:英特尔工厂拥有两套ASML最新EUV光刻机,可加速台积电2nm研发。
03
交易障碍:
技术、政治与资本的三角博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