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2

评论

6

10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王蒙:读点儿费劲的书 |30本难读的书

读一点费点劲的书

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

图片

读书的亮点在于照亮生活,生活的亮点包括积累智慧与学问。生活与读书是互见、互证、互相照耀的关系。书没有生活那么丰富,但是应该更集中了光照与穿透的能力。
有价值的书籍,特色在于它高于一个时期的平均认知度,能穷千里目,是更上一层楼的结果。它其实志在精神的喜马拉雅高峰,它提高着而不是降低着也不是迎合着大众,其认知水准绝不能比平均认知水准更愚蠢与更低下。文化的大众化利于文化民主,但同时也难免产生文化垃圾。当然还有故作高深的垃圾。
同时文化瑰宝绝对不是迎合的产物而是天才与勤奋、献身与奋斗、攀登与升华,然后才有万民的有效接受的产物。就像看一部电影或一台演出,赏心悦目,很轻松也很随心所欲,不一定就是最好的电影或演出,而能够引起思索、引起咀嚼、引起推敲与辗转的作品,却会让你获益更多。
我主张读一点费点劲的书,读一点你还有点不太习惯的书,读一点需要你查查资料、请教请教他人、与师长朋友讨论切磋的书。除了有趣的书,还要读一点严肃的书。除了爆料的书、奇迹的书、发泄的书,还更需要读科学的书、逻辑的书、分析的书与有创新有艺术勇气的书。除了顺流而下的书,还要读攀援而上、需要掂量掂量的书。除了你熟悉的大白话的书、朗诵体讲座体的书,也还要读一点书院气息的书、古汉语的书、外文的书、大部头的书。除了驾轻就熟的书以外,还要读一些过去读得少,因而不是读上十分钟就博得哈哈大笑或击节赞赏,而是一时半会儿找不准感觉的书。
当然人们有时喜欢休闲的书、一笑了之的书、自我慰藉的书;但毕竟还有书能够使你发现新领域、感受新天地、寻找更好思路和更高质地,使你接受新的洗礼。
有时候书好,但是我们读得拙笨而又辛苦:“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这是李白形容的某种书呆子。有时候是黄钟喑哑,瓦釜雷鸣,读起书来总有人弃珠玉精华而拾假冒伪劣。还有时候是形成了陈陈相因的学风,使读书变成苦役,例如贾宝玉就对乃父提倡的读书一百个不接受,而贾政对读书问题的指示是:“哪怕再念三十本《诗经》,也都是掩耳偷铃,哄人而已……我说了: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贾政连孔子主编的《诗经》都要否定,无非是因了《诗经》中多了一些生活和人性。这是“怎么乏味怎么来”的无灵性、无性情、无丝毫活人气息的读书论,是与人性为敌、与青春为敌的读书论。
我们今天的国人多么幸福,再不会受到贾政式的训诫了。但是今天又出现了另一种恶劣与堕落。那就是用白痴浏览、八卦阅读、趣味泡沫来铲平砌滑自己大脑中的沟壑,来否定古今中外的文化精华。
在这里,我要说的是:不做懒汉,不做侏儒!用脑阅读,用心阅读!用阅读攀登精神的高峰!
本文选自《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诗酒趁年华——王蒙谈读书与写作》
著名作家王蒙的13篇读书与写作之道
读阅历,读社会,读世界
图片



30本难读的书

1.《精神现象学》
[德] 黑格尔 著;贺麟,王玖兴 译
《精神现象学》首次出版于1807年。作为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家黑格尔阐述自己哲学观点和方法论原则的第一部纲领性巨著,《精神现象学》总结了黑格尔以前的哲学家们的哲学研究成果,宣告了未来哲学的大纲。
图片


2.《纯粹理性批判》
[德]康德 著
《纯粹理性批判(英汉对照本)》
[英]诺曼·坎普·史密斯 英译;蓝公武 译
图片

《纯粹理性批判》 蓝公武 译
图片

《纯粹理性批判》 王玖兴 主译 
图片



《纯粹理性批判》 韩林合 译
图片


3.《逻辑研究》 
[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 
《逻辑研究》观其左右足可以与《数学原理》论高低,视其前后更能够与《存在与时间》相呼应。

图片


4.《存在与时间》
[德] 海德格尔 著;陈嘉映 王庆节 译
让哲学爱好者乃至研究者都望之生畏,难以终读。
《存在与时间》一书批判了自柏拉图、亚里士多德以来把哲学当成知识,把存在当作存在者来研究的传统。同时抛弃了近代以笛卡尔为代表的哲学研究中以认识为起点的方法。
图片


5.《哲学研究》
[奥]维特根斯坦 著 
一本难读的哲学经典,对现当代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哲学研究》是后期维特根斯坦的代表作。他在书中认为过去的许多哲学问题都源自哲学家对语言的错误理解与使用,使哲学成为空洞的形而上学。

《哲学研究》 陈嘉映 译
图片

《哲学研究》 李步楼 陈维杭 译
图片


6.《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浅说》
[美]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著;张卜天译
如何读懂这样一个迷人的理论?不妨听听爱因斯坦亲自科普相对论:这本书是他对相对论所做的大众化解释。
图片



7.《哥德尔、艾舍尔、巴赫——集异璧之大成》
[美] 侯世达 著,本书翻译组 译
世界上有两种人:一种是读过此书的人,一种是没读过的人。
一句话GEB是一个非常个人的尝试,以阐明有生命的存在体能够从非生命的东西产生出来是怎么回事。什么是一个自我[self],一个自我怎么能够从就像石块或者水坑那样没有自我的东西产生出来?
——侯世达
图片


8.《礼物:古式社会中交换的形式与理由》
[法] 马塞尔·莫斯 著,汲喆 译
本书既很容易读,又很难读。同样,这一点,可能也就解释了这本书名满天下、但事实上又很少有人读懂的奇特命运。
说很难读,那当然是因为本书涉及到极其多样的社会实践和异常丰富的民族志材料,读起来未免有点让人伤脑筋。
图片


9.《周易》
《周易》素有“群经之首”的美誉同时,《周易》又是我国历史上难读懂的经典。
《周易》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组成,《易经》相传由周文王所作,《易传》则据称为孔子所作。迄今为止,历代有代表性的解《易》之作已达两千种左右,然而,对于今人来说,《周易》仍然难以读懂。
《周易今注今译》参考和征引了帛书《周易》,另外也从易学史、思想史、出土简帛资料以及文字、音韵、训诂等多方面对《周易》经、传作出注译。
图片


10.《红楼梦》
有媒体曾做过调查,列出一份“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排行榜,《红楼梦》高居榜首。“我们都曾无数次翻开《红楼梦》,却始终没能读到最后一回。”
如何读懂《红楼梦》?让《红楼梦》不再“死活读不下去”。
程乙本诞生以来第一次出现的“批点”形式,在注释、校订之外,每回附以回批、夹,长期从事《红楼梦》研究和教学的两代学者,披阅十余载而成,帮你读懂这本好书。
图片


11.《实践理性批判》
[德] 康德 著;韩水法 译
哲学到了康德这里,不再是业余哲学家所能染指的了康德的著作是需要人们带着专业的术语、概念和技巧去读才能够读懂的。
那么,如何进入康德哲学呢?当然最重要的一个方法就是通读全文,理清完整的逻辑结构,切忌寻章摘句啦。
图片


12.《法哲学原理》
[德] 黑格尔 著;范扬、张企泰 译
黑格尔的法哲学究竟讲了些什么?几乎一个多世纪以来都没人认真对待。最近这些年,西方又开始关注起黑格尔来,不仅是欧洲大陆,也包括英语世界,都开始普遍关注黑格尔。比如说法国哲学就是这样,例如存在主义、解释学、后现代等,更不用说政治哲学了。通过考察这些思潮,我们发现,它们都有黑格尔的根基,比如海德格尔、德里达等,他们的著作、思想里面都可以找到非常深的黑格尔的传统。
——邓晓芒《黑格尔哲学讲演录》
图片


13.《内时间意识现象学》
[德] 埃德蒙德·胡塞尔 著;倪梁康 译
看书名就不是好读懂的样子?
胡塞尔的研究致力于将现象学系统地扩展为一种普全的意识分析学。

图片



14.《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德] 叔本华 著;石冲白 译
“要深入本书所表达的思想,那就自然而然,除了将这本书阅读两遍之外,别无良策可以奉告。”
给自己二十分钟,读完本书的第二版序言,你就会爱上这本书。
图片


15.《先验唯心论体系》
[德] 谢林 著;梁志学、石泉 译
“费老大劲也读不明白(难受)。”
“一个学期,坚持啃完上完课,感觉是这个学期很有成就感的事情了。”
——豆瓣书友
图片


16.《逻辑哲学论》
[奥] 维特根斯坦 著;贺绍甲 译
维特根斯坦的《逻辑哲学论》是他生前出版的唯一一部著作,全书仅两万余字,却被公认为一部巨著。
他写这本书,是想为读懂它的人带去快乐。但他要求读者必须跟他一样做过艰苦的思考。所以,很难有谁能真正得到这种快乐。
这部小书之所以难以读懂,其中一个原因是,它融入了作者对最前沿、最艰深的逻辑和数学问题的思考。但这些内容恰恰是书中真正的干货,被公认为对弗雷格、罗素、怀特海等人工作的重大推进,并已得到实实在在的应用。
李国山,公众号:社会科学报社文史 | 读不懂的《逻辑哲学论》
图片


17.《伦理学中的形式主义与质料的价值伦理学》
[德] 马克斯·舍勒 著; 倪梁康 译
“当年三个月每天什么都不做,读完了这本书。”
“太痛苦了,读了几十页完全读不下去。以后有机会再读。”
——豆瓣书友
在这部著作中,舍勒试图清算康德及新康德主义的伦理学,认为康德的伦理学是形式的、空洞的,缺乏实质的伦理价值秩序,人类不能在其上真正建立起正义的社会秩序。
图片


18.《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
[英]牛顿 著;赵振江 译
古往今来伟大的科学著作,牛顿借此为后世提供了科学思维体系的样板。
这本书标志着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不仅影响此后300年里的自然科学领域,而且对人类的宇宙观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图片


19.《弗雷格——语言哲学》
[英] 达米特 著;黄敏 译 
弗雷格是分析哲学的奠基人,整个二十世纪分析哲学传统的核心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弗雷格制定的。
图片


20.《浮士德 第二部》
[德]歌德 著;谷裕 译注
《浮士德》很难读懂,第二部则尤甚。如何读懂世界文学经典《浮士德》?
选对译本很重要,推荐谷裕译注《浮士德 第二部》。谷裕老师是顶级的译者,潜心钻研《浮士德》十几年,参照了多个版本的德文注释,力求据实移译,大程度还原了台词风格,对比多个版本的经典注释并进行了删减增补,兼顾了权威性和可读性。
图片


21.《形而上学》
[古希腊]亚里士多德 著;吴寿彭 译
痛苦的阅读经历,考验智性。值得一读再读。
迄今为止,读过最难读且不能坚持读完的一本书,两周时间17页。
亚里士多德的名著,这样的书籍不读,我们是无法理解西方的哲学, 也无法理解西方任何学科的建构的。
——读者短评
图片

22.《小逻辑》
[德]黑格尔 著;贺麟 译
催眠神器……每天五页,睡得无比香甜……
神书,可以看一遍又一遍。
老人说“脑子不用会生锈”,所以,阅读不能只找安逸的枕边书,也要读磨脑子的书。磨脑子的书当然首选黑格尔《小逻辑》,
——读者短评
图片


23.《判断力批判》
[德]康德 著 ;宗白华 译(上卷);韦卓民 译(下卷)
同时予我吸引和痛苦。
审美介于自然王国和自由王国之间。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学美学必看书目。宗白华译本是国内最早译本,老一代学者多用此本。虽然个别术语有点过时,但句子翻译较短,语意精炼,耐人咀嚼。
——读者短评
图片图片


24.《充足理由律的四重根》
[德] 叔本华 著;陈晓希 译;洪汉鼎 校
为了读懂它甚至上了几节网课……
我的大脑在沸腾!每每有那么一丢丢感觉跟上大叔思路的时刻,就像在混沌中抓住一缕细丝,不敢相信这实质是触碰感的喜悦,又那么害怕它幻化为一缕青烟而四散飘去!
——读者短评
图片

25.《感觉与可感物》
[英]J.L.奥斯汀 著;陈嘉映 译
并不能理解,但是还是努力在理解的过程
奥斯汀最想表达得其实就是一句:你们哲学家不要自己造一种自以为是的语言最后把自己完全与日常语言完全分隔,这样的哲学话语是没有意义的,奥斯汀以日常语言方法分析艾耶尔的感觉与料学说的荒诞,在奥斯汀告诉我们需要的是一个符合日常语言的知识,而不是一个自我消遣的“哲学”,陈嘉映读后感补充了很多奥斯汀论述的问题,是很棒的补充材料。
——读者短评
图片

26.《超穷数理论基础(第二版)》
[德]格奥尔格·康托 著;陈杰、刘晓力 译
我膨胀了,居然翻起了康托。
数学后来再也不带哲学玩了。
——读者短评
本书是一部数学经典。它记录了一百年前数学领域的一项惊人成就,也是数学和哲学思想史上关于无穷观念的一场革命。
图片

27.《数学、科学和认识论》
[匈]拉卡托斯 著;林夏水、薛迪群、范建年 译
非常好的书,就是很难读。
其实我不是很懂,但会再读。
给个五星,工科男表示读的很艰难……放弃。
对我等俗人来说此为天书,数学系的人来看看吧。
——读者短评
图片

28.《语法的演化》
[美]琼·拜比、[美]里维尔·珀金斯、[美]威廉·帕柳卡 著;陈前瑞 等译
看不懂也硬撐著看。能翻到底就算勝利。
——读者短评
图片

29.《句法结构》(第2版)
[美] 诺姆·乔姆斯基 著;陈满华 译
和天书一样TAT。
虽然原文只有一百多页,看起来特别费劲,因为知识储备不够,每句话每个推断都要认真想想。作者的思路特别清晰,一举将语言学和理工学科建立起联系,这个思路至今仍然宝贵,自然语言学习等一系列理论发轫于此。
——读者短评
乔姆斯基划时代的著作,其出版标志着转换生成语法的诞生,是20世纪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对语言学、计算机科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和数学都具有重要影响。
图片

30.《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英] 约翰·梅纳德·凯恩斯 著;高鸿业 译
伟人们的巨作,沦落到我手里浪费了纸张。
说老实话,读的不是特别明白,有点晕晕乎乎的感觉。
致后来的读者: 此书生涩难懂,相信每个人翻开后都会一头雾水。如果想真正了解影响20世纪主流经济思想,请坚持看完。以下是几点建议:1.一定要弄清楚三个概念:利息率、资本边际效率和消费倾向 2.了解古典经济学派的思想,作者会针对此理论进行抨击和如何证明自己新的经济思想。我觉得,凯恩斯的伟大在于19世纪当前古典经济思潮影响下,能够独立思考去看待更真实的世界,并建立自身的经济学思想(即通过政府购买和计划刺激经济,国家需要有必要的调控与干预) 3.看完后,可以比较当前特普朗减税政策与凯恩斯政策的根源
——读者短评
图片









每日一书


《反思社会学导引》

图片



每日一词


《新华歇后语词典》

图片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