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天祥抗元路上,有位扬州人曾伸出援手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扬档宣 记者 庄剑翔 文/摄)“乃心王室故,日夜奔南征……枉作穷途哭,男儿付死生。”这首名为《稽庄即事》的诗,是南宋末年政治家、文学家,抗元名臣文天祥所作。他笔下的“稽庄”,一说为彼时的扬州高邮州东南城子河周丘墩南,地名嵇庄,今为扬州市江都区小纪镇嵇庄村。这首诗是文天祥联络各地兵力抗元时路过此地所作,在小纪,他还结识了一位好友,并得到好友相助离开扬州,取海道入闽继续抗金事业。这位好友,就是时任统制官的嵇耸。近日,《小纪镇志》正式出版,志书中,描述了文天祥与嵇耸的友谊。

图片

嵇耸为嵇氏宋遗堂一世祖,生卒年不详。约生活在南宋末至元初。住高邮“州东南城子河周丘墩南,地名嵇庄”(今小纪镇嵇庄村)。

南宋末时,嵇耸为当地统制官,以水为寨,常带领自己手下的地方武装帮官军打击元朝军队,战果斐然。德祐二年(1276)二月,元军载工部侍郎柳岳、右正言洪雷震并辎重向北前行。进入高邮地段后,嵇耸率领庄兵攻打元军前部,高邮官兵攻打元军腰部,元军大败,官兵死伤无数,城子河及其两岸遍布尸体,足有三里长。

志书中记载,这是元入江淮以来,宋军唯一一次大胜。柳岳兵败以后,化装成平民停宿于嵇庄。嵇耸见其形迹可疑,于是就把他灌醉,从其身上搜得降表。得知其身份后,将他杀死埋掉。后人将埋柳岳的地方称为柳坝。

由嵇耸积极抗元可见,他的爱国情怀是毋庸置疑的。而这,也与当时的抗元名臣文天祥英雄所见略同。

图片

命运的齿轮悄然转动,可能嵇耸也没有想到,大名鼎鼎的文天祥会出现在自己面前。就在他大败元军的同一年,文天祥与元丞相伯颜谈判,后被拘。

押解至镇江时,文天祥被救出。而为了联络各地兵力抗元,他毅然决定继续艰难北行。据《嘉庆高邮州志》《泰州志》记载:文天祥因扬州拒入,辗转至里下河嵇庄。一路上,他更名改姓,载竹畚中,到高邮后也不敢进城,最终来到了嵇庄。

在这里,他遇到了嵇耸。交谈中得知来人是从镇江逃脱的文丞相,嵇耸赶忙率其子德润、侄嵇昌和馆客林希骥、林孔时等人出寨恭迎,引入内堂设宴款待。隐居数日后,嵇耸让儿子德润与馆客林孔时送文天祥至海陵,乘船东行到达通州,绕城而过,再取海道入闽。继续抗元事业。

图片

在嵇耸家中时,文天祥挥笔写下了《稽庄即事》二则:“乃心王室故,日夜奔南征。蹈险宁追悔,怀忠莫见明。雁声连水运,山色与天平。枉作穷途哭,男儿付死生。”“小泊稽庄月正弦,庄官惊问是何船。今朝哨马湾头出,正在青山大路边。”诗中所透露出的,是他忧国之情与抗元决心。

文天祥在小纪的经历是其抗元生涯中的关键节点,嵇耸的援助不仅为其提供了实际支持,也体现了南宋军民在危难时刻的团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