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中国癌症负担位居前列,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中国人,30%~50%的癌症死亡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关。
2.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人员确定了15种可改变危险因素,包括吸烟、吸二手烟、高体重指数、运动不足等。
3.具体到性别,男性面临的最严重风险为肺癌、肝癌和胃癌,女性为宫颈癌、肝癌、肺癌。
4.研究人员预测,如果公众控制好上述危险因素,到2035年时可避免40.2%的癌症相关死亡。
5.专家建议,防癌需从即刻开始,通过把好入口关、严控呼吸关、达成运动关和守住免疫关来防控癌症。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世界范围内,我国的癌症负担位居前列,发病率、死亡率均在首位,全球每新增100个癌症患者中就有21个中国人。世界卫生组织指出,30%~50%的癌症死亡与可改变的危险因素有关。
受访专家
基于2022年中国癌症登记数据,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研究人员选取了2016年男、女癌症死亡率排名前十的癌症作为研究对象(共12种,在2018年造成的癌症死亡人数占比近84%)。
在大量数据分析后,研究人员最终确定了15种可改变危险因素,分别是:吸烟、吸二手烟、高体重指数[BMI=体重(千克)除以身高(米)的平方]、运动不足、过量饮酒、蔬菜吃得少、水果摄入不足、全谷物摄入不足、过量食用红肉、加工肉类吃太多、乙型肝炎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人乳头瘤病毒和幽门螺杆菌感染,以及PM2.5暴露。
其中,2023年对癌症死亡影响最大的3个危险因素为吸烟、运动不足和水果摄入不足。
2012~2035年,威胁男性的三大癌种始终为肺癌、肝癌和胃癌,与吸烟、过量饮酒,乙肝病毒、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女性为宫颈癌、肝癌、肺癌,且肝癌有上升趋势,需防范人乳头瘤病毒、肝炎病毒感染,二手烟、三手烟和厨房油烟的影响不容忽视。
比如,若实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15岁以上人群吸烟率降至20%的控烟目标、全民健身计划中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38.5%且活动量达标,或饮食遵循《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分别可避免17.5万、4万、46.9万例癌症相关死亡。
“吸”出疾病
病从“口”入
加工业高度发达、外卖随时可得,尤其是油炸、烧烤、腌制食品,烹饪中易产生苯并芘等致癌物质。国人幽门螺杆菌感染率已近50%,是胃癌一大诱因。
饮食结构发生较大变化,我国2021年的人均水果日消费量为144克,仍低于200~350克的推荐量;人均肉类日消费量达201克,已超推荐量(120~200克),且红肉占比过大。国人全谷物摄入量下降超七成,已不足推荐摄入量(200~300克)的1/4。
迈不开“腿”
“染”上病毒
把好入口关
严控呼吸关
达成运动关
守住免疫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