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ff叠满才能进门,现在的奥斯卡是多元还是八股?

AI划重点 · 全文约3306字,阅读需10分钟

1.2024年奥斯卡选片出新规,所有候选片需涉及性别、阶级、殖民等议题,类型叙事成为获奖关键。

2.奥斯卡发行规模成为选片依据,进一步缩小选片范围,传递出向大众商业市场示好的信号。

3.由于奥斯卡新规,部分电影为获奖而更偏向强类型,可能导致电影本身的艺术价值受损。

4.另一方面,流媒体电影在奥斯卡角逐中表现抢眼,与传统电影面临竞争。

5.保持电影文艺性与商业性的平衡,或许超出了奥斯卡的范畴,需要电影制作方提供活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2024年奥斯卡选片出了新规——所有候选片都得涉及性别、阶级、殖民等议题,类型叙事几乎成了奥斯卡获奖的开卷答案。同时,奥斯卡用发行规模为尺度,再度缩小了选片范围,也传递出向大众商业市场进一步示好的讯号

作者:木刃‍‍‍‍‍‍‍‍‍‍‍‍‍‍‍‍‍‍‍‍‍‍‍‍‍‍‍‍‍‍‍‍‍‍‍‍‍‍‍‍‍‍‍‍‍‍‍‍‍‍‍‍‍‍‍‍‍‍‍‍‍‍‍‍‍‍‍‍‍‍‍‍‍‍‍‍‍‍‍‍‍‍‍‍‍‍‍‍‍‍‍‍‍‍‍‍‍‍‍‍‍‍‍‍‍‍‍‍‍‍‍‍‍‍‍‍‍‍‍‍‍‍‍‍‍‍‍‍‍‍‍‍‍‍‍‍‍‍‍‍‍‍‍‍‍‍‍‍‍‍‍‍‍‍‍‍‍‍‍‍‍‍‍‍‍‍‍‍‍‍‍‍‍‍‍‍‍‍

编辑:蓝二‍‍‍‍‍‍‍‍‍‍‍‍‍‍‍‍‍‍‍‍‍‍‍‍‍‍‍‍‍‍‍‍‍‍‍‍‍‍‍‍‍‍‍‍‍‍‍‍‍‍‍‍‍‍‍‍‍‍‍‍‍‍‍‍‍‍‍‍‍‍‍‍‍‍‍‍‍‍‍‍‍‍‍‍‍‍‍‍‍‍‍‍‍‍‍‍‍‍‍‍‍‍‍‍‍‍‍‍‍‍‍‍‍‍‍‍‍‍‍‍‍‍‍‍‍‍‍‍‍‍‍‍‍

版式:王威

 

《哪吒2:魔童闹海》于今年2月14日美国上映后,奥斯卡评委希拉·索菲安也前来观影。接受记者采访时,希拉热情表示,在影片中看到了导演精湛的水准,希望《哪吒2》来年可以一同角逐奥斯卡,这样自己就能为它投票了。


由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火灾,今年的奥斯卡提名公布仪式推迟了两次才发出名单。《埃米莉亚·佩雷斯》(Emilia Pérez)以总计13项提名领跑,紧跟其后的是各获得10项提名的《粗野派》(The Brutalist)和《魔法坏女巫》(Wicked),之后则是获得8项提名的《无名小辈》(A Complete Unknown)和《秘密会议》(Conclave)。热门电影《阿诺拉》(Anora)《沙丘2》(Dune: Part Two)《某种物质》(The Substance)等也均在最佳电影的提名行列。


由于奥斯卡最佳电影的提名名单,往届跟金球奖有超过80%的重合率,猜测提名并不难;加之2024年奥斯卡选片出了新规——所有候选片都得涉及性别、阶级、殖民等议题,类型叙事几乎成了奥斯卡获奖的开卷答案。今年,奥斯卡用发行规模为尺度,再度缩小了选片范围,也传递出一份学院派向大众商业市场积极示好的讯号。越来越不神秘的奥斯卡,似乎成了一个为电影镀金的符号,失去了早年更为艺术的品味。


这或许是流媒体影响力不断扩大的必然阶段:电影这门艺术所碰触的影迷以指数级别扩张,越来越广泛的大众口味,不断让奥斯卡学院派的甄选祛魅。不知从何时起,奥斯卡颁奖典礼的热度也不断减少:2024年奥斯卡颁奖典礼的收视人数仅为1950万,不到高峰时5520万人数的一半。


奥斯卡最佳电影不再成为资深影迷的必看名单,比起电影本身,观众似乎更关注那些博眼球的戏剧性话题:2022年威尔·史密斯的打人事件、2024年约翰·塞纳全裸颁奖等。电影艺术的殿堂,似乎被这些热点事件沦为娱乐圈的八卦集市。


需要在流变中积极拥抱市场的不仅仅只有电影,连同电影奖项也裹挟其中,一边摆正自己的金字招牌,一边也在找寻最合适的打磨纸擦拭出昔日荣光。


多元还是八股?


关注社会议题的奥斯卡,曾以其犀利的眼光,向大家推崇出那些关注不公、环保、边缘群体、女性权利等的电影。例如关注种族问题、性别平等、历史事件的《绿皮书》《月光男孩》《黑豹》等。艺术与现实的交融,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社会变革,当少数族裔与女性电影人登台领奖时,作为世界舞台的奥斯卡,毋庸置疑为多元化贡献了自己强大的影响力。


不过,这份包容性一旦落入窠臼,似乎就变味了。当企图获奖的强目的性与奥斯卡的评委口味契合,反向催生出了大量投其所好的强类型电影。电影本身仍然是优秀的,但这份顺拐,似乎成了奥斯卡专属的八股文。


图片

《埃米莉亚·佩雷斯》

2024年开始,奥斯卡赛制有了新规,所有参选的电影,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标准,才能报名:主角或重要配角,至少1位是亚裔/黑人/拉美裔等少数族裔;至少30%的配角是女性/LGBTQ+/精神或身体有疾病的人或聋哑人;主线剧情、叙事也要围绕少数人群展开;项目团队与其他关键工作人员,至少数名为少数人群……


这些标准,以强行量化的形式,让奥斯卡成为了少数派与多元化的强代言,也让该类型的影片成为炙手可热的种子选手。今年大热门的《埃米莉亚·佩雷斯》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


来自墨西哥的毒枭头目马尼塔斯,为了脱离过去的犯罪生活,通过一场变性手术成了埃米莉亚·佩雷斯,以此获得新生。性别转化是个强冲突的强类型,身份的挣扎徘徊,让埃米莉亚·佩雷斯不仅成了影视语言里的强人设主角,也让她得到了奥斯卡的青睐。再则,犯罪惊悚题材与歌舞剧形式大相融,社会严肃议题在戏剧演绎下被华丽的歌舞消解,不但形成了独特的叙事风格,也在奥斯卡的味蕾上Buff叠满。这诚然是一次电影艺术的大胆碰撞,更是与奥斯卡的双向奔赴。


值得一提的是,在《埃米莉亚·佩雷斯》饰演黑帮老大的卡拉·索菲亚·加斯科恩也因为其精湛的演技,得到了最佳女演员的提名——凭借这部电影,她已经是戛纳历史上首位获奖的跨性别人士,更是欧洲电影奖历史上首位得到最佳女演员的跨性别女性。此次争夺奥斯卡,她的劲敌是《某种物质》的女主黛米·摩尔,或许颇有难度,但她本身提名的意义,已经超过了获奖本身。这就是奥斯卡的独特意义。


图片

《某种物质》

同样值得注意的是,《某种物质》的女导演科拉莉·法尔热得到了最佳导演提名。在整个奥斯卡历史中,最佳导演的奖项仅颁给女性导演三次。科拉莉·法尔热的提名,进一步为女性创作的崛起吹响号角。


然而从单部电影抽开眼光,仅仅站在题材上俯瞰全貌,奥斯卡的多元又显得太过固定了。在女性主义电影狂潮的影响下,《芭比》《瞬息全宇宙》之类的女性视角电影越来越成了香饽饽,这也使得《某种物质》《阿诺拉》《魔法坏女巫》的入围并不令人意外。


图片

《阿诺拉》

一向关注宏大历史事件的奥斯卡,也让改编自普利策奖小说、揭示种族主义改革学校暴行的《五分钱男孩》,围绕二战后犹太人移民生活的《粗野派》,讲述普通家庭在巴西军事独裁时如何挣扎度日的《我仍在此》显得根正苗红。


鲍勃·迪伦的传记片《无名小辈》光看传主题材就已经在提名上赢了一半。揭露教皇秘密、展现权力斗争中复杂人性的《秘密会议》,也正中学院派下怀。宏伟科幻大制作《沙丘2》的提名,基本是板上钉钉。


图片

《粗野派》

诚然,这些电影在专业影评人与大众观众群体中都有较高的认可度,却也让人怀疑,随着强调少数多元的号令正式推行,是否有更多电影会纯粹为了得奖而在策划阶段更为偏向这类“奥斯卡”电影。


1997年的《克莱默夫妇》讲述普通美国夫妻的生活琐碎,没有花哨的情节,却让人心头一动。这部曾在第52届奥斯卡横扫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女配角、最佳导演与最佳改编剧本5项大奖的佳片,若按如今看来,已然被奥斯卡的新规定拒之门外。


近些年,有观点认为,在强烈的西方“政治正确”之下,一些好片因为没能按照赛制意愿进行文化输出,即便艺术水准高,也被奥斯卡忽略。这不禁让人担心,一些讲述日常生活题材的精彩好片是否就此断掉了奥斯卡得奖路径。


让“大众”成了“小众”,或许并不是一招绝对好棋。


图片

《秘密会议》


艺术还是商业?


过去的奥斯卡,在评选时可能更侧重艺术价值与创新,但近些年来,商业元素的作品比重有显著增长。


单看2025年的提名,《魔法坏女巫》《沙丘2》之类具有大制作大IP的商业影片更为突出,具有票房号召力的头部电影,与其他电影的差距已经被进一步拉大。回看当初的《阿凡达》系列,其震撼的视觉特效与巨大的商业成功,已经远远超出了剧情深度本身的短板,让它在奥斯卡上获得了多个奖项。


艺术性与商业性的博弈不仅发生在电影本身,还体现在行业链条的方方面面。


图片

《魔法坏女巫》

今年,奥斯卡的入选规则再次发生调整,再次印证了主办方对市场的看重:电影必须在美国6大城市之一进行至少1周的点映,且在美国前50市场中的10个市场展开至少1周的正式放映,才能获取入选资格。而非美国地区发行的电影,也需要在全球前15名的国际院线市场达到2个以上的发行上映。


这项规定,显然加剧了中小成本以及冷门文艺题材电影的获奖挑战——这些电影显然比商业大片面临着更大的宣传与排片压力,对发行方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调配也提出了更大的要求。成本更显高昂。


而奥斯卡的评选结果,往往又会对电影本身进行反哺,风向标的作用,让其商业收益得到更显著的裂变。例如,韩国电影《寄生虫》得到奥斯卡最佳影片后,不仅在韩国本土票房大涨,也促进了版权售卖,在国际市场上也吸引了大量观众。这块大蛋糕,任何电影背后的投资人都会趋之若鹜。


我们毫不怀疑,这条利益链背后,会有更多电影会为了获奖本身而去钻研投拍。这个行为是否利于电影本身,或许便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图片

《沙丘2》

对于影视市场本身,与商业性最为契合的路径,流媒体一定留有姓名。网络时代,流媒体因为其便捷性与个性化推荐,已经成为大众影迷的观影首选。回看流媒体在奥斯卡的角逐,自2017年亚马逊的《海边的曼彻斯特》获得最佳电影的提名后,每年都有流媒体电影得到提名或获奖。2022年苹果公司发行的《健听女孩》,便在奥斯卡夺得了最佳影片、最佳男配角与最佳改编剧本奖。


而Netflix自2017年以来凭借《罗马》《西线无战事》《吉尔莫的匹诺曹》等影片,累计获得了23项奥斯卡。今年的大热电影《埃米莉亚·佩雷斯》也是由Netflix所发行,如果《埃米莉亚·佩雷斯》获奖,或许将成为流媒体攻陷奥斯卡的关键里程。


拥有广大用户的流媒体一旦与奥斯卡深度关联,是否意味着传统电影就此式微,应当是一个更为复杂的话题。一切正如另一部最佳影片的候选作品《无名小辈》里所唱的那样,“时代正在改变”。作为一项赛事,奥斯卡或主动或被迫地拥抱了市场,并对影片类型产生了筛选。但深度关注电影文艺性与商业性的平衡,或许也超出了奥斯卡的范畴。一切都更要看向源头,由电影的制作方提供那份引领流变的活水。


图片

《无名小辈》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