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小春教孩子学做衍纸。
生动的衍纸作品
近来,不少市民来到郑小春开设于明溪县城东社区的衍纸技艺工作室参观,人们惊叹:那些娇艳欲滴,像浮雕般立体的花儿,居然是纸做的呀!
衍纸,这种将雕塑与绘画融合的传统技艺在郑小春的手中彰显独特魅力。历经剪裁、折叠、缠绕、粘合,细长的彩色纸条共同在卷轴上构成花鸟虫鱼等各类立体造型,色彩艳丽,栩栩如生。
2024年11月12日,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授予郑小春“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大师”的荣誉称号。2023年退休后,郑小春应政府和社区邀请,把工作室开进社区,让更多人品鉴衍纸之美,让艺术之花香飘满园。
含苞
郑小春已和衍纸结下20余年不解之缘。在时光的打磨中,手中捻动的青涩“花苞”逐渐绽放芳华。
郑小春不记得第一次听到“衍纸”这个词是什么时候了。大约在2000年,艺术专业出身、聪慧手巧的郑小春一时“手痒”,尝试着摆弄手边的废品,没想到真的出作品了——几张蛋糕纸盘制作的花篮和方便面袋“变身”的“蝶恋花”。
“后来,我才知道这叫衍纸。”郑小春说。
她享受衍纸时光的独处,痴迷钻研,普普通通的挂历、宣传单、纸皮等纸质材料,经她的手焕发出独特光彩。起初,她的作品呈现形式以折、剪纸造型粘贴为主,一张面巾纸搓出了玫瑰的褶皱,一张蛋糕纸盘反个面就成了形象的花篮,再用胶水固定在纸板上构建画作。这是她当时对衍纸的认识。
现在回头看,郑小春认为那是她尝试衍纸的初级创作阶段。
2006年,郑小春入职县文化馆,从事文艺宣教工作,衍纸一下成了她的特色课程,兴趣与工作合二为一。她的衍纸技艺得到领导的肯定,她更加用心钻研。
2009年,郑小春向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投稿参赛处女作。看着画作中那只腾云的大鸟,郑小春灵机一动——就叫《大鸟》吧。作品报送后石沉大海,衍纸作品品类小众,而且那时郑小春的技艺还缺乏个人风格和功力厚度,《大鸟》终究没能冲上云霄。
但是郑小春不服输:“我当时想,一定要让人一眼就认出,那是郑小春的作品。”
花开
“衍”,意为事物无限发展繁衍,昭示了衍纸作品深邃宽广的创作空间。两年后,郑小春就找到了自己的创作状态。她将熟悉的国画元素融入作品,开始主攻花、鸟类题材,一下打开了创作局面。
郑小春的画作构思精巧,组合灵活,以线填形,以线为骨,以色扶形,线性美在纸带不断卷曲和掐捏的过程中衍生,形成丰富的形式和炫目的视觉效果,常给人苍翠浮动、红粉溢香的逼真感受。
今年57岁的郑小春恬静、不喜喧闹。在工作室里,郑小春揭示了自己的“核心技术”。拆解一片绿叶,可见它由一条条几毫米宽的细长纸条层层聚合而成,纸条有深绿色、浅绿色,甚至是黑色。郑小春边介绍边演示:各种颜色的纸条要交错搭配,参差不齐地反复折叠,逐一用胶水固定,用黑色线条勾勒脉络。
这样一片叶子由五六条彩纸粘贴而成,还要细致地把握叶片的形态气质,非常费工夫。而一幅春意盎然的画卷摇动着“千枝万叶”,其间的技艺与汗水可想而知,与初期作品中纸盘倒扣就是花篮的粗糙判若云泥。
“现在,每个造型单元都更具细节和色彩表现力,画作一下鲜活了。”郑小春说。
这一路郑小春走了十余年。衍纸类似绘画,一幅作品要先设计底稿,再用衍纸创作“上色”。完成一幅作品,短则十天半月,长则一年半载,这是相当漫长且磨人的精细活。郑小春说,衍纸最大的要诀其实就是耐心与细心。
这期间,郑小春几乎每年坚持精心创作多幅大尺寸作品,积极参加海峡两岸(厦门)文化产业博览会、中国(莆田)海峡工艺品博览会等各类赛事,已获得中国工艺美术“百花奖”评比铜奖等几十项国家、省、市级赛事荣誉。
郑小春记忆犹新,2022年《四季歌》在参评时,现场评委端详着她的作品自言自语:“这是衍纸吧?做到这程度很难得了。”
“直到现在,省内同类的参评衍纸作品也很少见,当时评委这样说,可以说,我的作品具有独创的风格和技法吧。”郑小春说。
衍纸创作辅助工具多达百种,然而,郑小春现在只需镊子、剪刀、胶水、一双巧手,即可百般造型。
飘香
郑小春说,只要对方愿意学,她不介意将技艺倾囊相授,希望与同好者分享快乐,共同创作。这也是她走进社区的动力之一。
郑小春喜欢在抖音平台展示作品,日常在朋友圈发布衍纸网络课程。她在抖音上与广州同行以画会友,2018年,一位与郑小春年龄相仿的大姐专程从湖南来到明溪,花了一周时间向郑小春求学。
衍纸艺术潜移默化地走进明溪人的生活。郑小春每天上午到工作室开门,边创作,边接待访客、教授技艺。每月开办一次免费的大型讲座,应邀在各类节假日活动中进行展示。寒暑假时,还有许多中小学生来学习衍纸。她的两间教室陈列着至今所有重要作品,可容纳三四十人一起上课。这里迎来了各个社区的居民、各地慕名来求学的爱好者,还有饶有兴致的外国友人。
明溪县雪峰镇宣传委员张钰强说,郑小春把艺术之美带进了社区,让传统文化有了陶冶、传承、发扬的平台。
这个寒假,还在读小学的张佳琪同学已经连续学习衍纸一周了,每次动手一个多小时,越做越上瘾。“我特别喜欢手工,做出一朵漂亮的花让我很有成就感!”张佳琪说,“我平时挺粗心的,衍纸能帮我改掉坏毛病。”
郑小春授课轻声细语,非常耐心地教张佳琪缠绕纸条制作花朵,有着邻家大姐姐般的亲和力。
市民高小珍说,从小学一直到初中,女儿坚持向郑小春学习衍纸,成为紧张学业之余的解压良方。她喜欢这项活动,能磨练人的心性,培养人的美感。
可是,工作室的访客中爱不释手者多、跃跃欲试者多,能够坚持学习的人却很少。高小珍认为,人们参加旗袍队、跳广场舞,几节课下来就能掌握技巧,收获快乐,加入圈子,相比之下,衍纸令成年人却步。
“大家从欣赏中获得了美的体验,了解了衍纸,体验了衍纸,这就很好了。”郑小春说。
不少人劝郑小春:“这么好的手艺,要找到传承人呀!”“你的技艺怎么没有申请专利什么的呢?”
郑小春也希望将技艺发扬光大,获得认可。好在政府和媒体正在助力,2022年,雪峰镇政府投入3万余元装修郑小春衍纸工作室,并聘请郑小春担任社区乐龄学堂教师;2023年,为工作室申请了“女职工创新工作室”;去年5月,工作室被推介为省级“终身学习品牌项目”。(明溪记者站 詹铁笛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