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羊城晚报社联合广东省写作学会开展“花地新苗 • 粤写杯”成人组征文活动。活动主题为“我和母校的故事”。本次活动以“线上投稿+专家评审” 的形式进行。在作品征集阶段,组委会收到了来自全国多地写作爱好者踊跃投稿的作品。每一篇都饱含着对母校、对老师和对同学的深情厚谊。经过评委评审,共评选出特等奖2名、一等奖4名、二等奖13名、三等奖26名。即日起陆续刊登,与众人分享。
《你如何形容青春》
作者:李娴静
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一个人无法同时拥有青春和对青春的感受。
——题记
会怀念嘛,凌晨的太阳,十二点钟的月亮;卷边的课本,宿舍的泡面;来回传遍的作业,被硬拽起来的晨跑;题海中的起舞,笔下的前途——这些,是我们一起经历的校园青春,是比夏天还热烈的篇章。
舟过群山风绿晚,长青长盛年复年。那年交上高考的最后一份答卷,我回家倒头大睡一宿,醒来后才茫茫然地意识到自己与七十五中的三年相伴到此已画上圆满的句号。后来我曾无数次回想起最后一场考试的收卷铃声,总觉得三年前挤在饭堂门口垫着脚看小黑板上的分班名单的场景宛如昨日。
风轻花落定,时光踏下轻盈的足迹,卷起昔日的回忆悠然长去——那些偶尔会脑袋短路的课堂发言、那场担心影响学习而没能参加的校园艺术节、那次无疾而终的心动,都给青春添上了几笔遗憾。
但青春本就是遗憾与欢喜交织——因为我们总要留一点东西,才能未完待续,来日方长。
体育课总是要带着作业去操场,可也总是没做几道题就开始谈天说笑;放学背着老师偷偷点外卖,躲过教导主任的巡查与外卖小哥隔着栅栏取餐,才发现学校西南角的草坪被踩出了一条小路;那时候总觉得觉不够睡,哪怕课间眯个十分钟都是极大的满足;高三的晚自习安静得能听见窗外的蝉鸣,买来做英语听力的MP3其实装满了用来课间续命的流行曲;课堂上那些背着老师的手势和暗戳戳的眼神交流,明明很傻却充满欢笑,因为这是独属于我们的默契与小秘密。
那时候常常为考试成绩发愁,也常常为能不能抢到饭堂烦恼;那时候常常抱怨睡眠时间太短、作业太多,常常抱怨未来好远、长大好慢;那时候三五好友一起为高考起早贪黑,梦想金榜题名共同举杯;那时候总是感叹学校的夕阳好美,总是感叹有你们陪伴真好。
可惜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永远忘不了高三百日誓师的拼命呐喊,想要一看究竟未来到底有多好;高考前最后一个晚上的《海阔天空》依旧在耳边回荡,舍不得我们一起爬上顶楼看过的日出和月亮;高考当天烈日骄阳,全体老师站在红毯两边送我们进考场——谁说学校不懂浪漫呢?我们这群孩子一直被它好好爱着。许多人说,雨水和高考是“标配”,就像那句诗:“高考的雨水,将洗净青春的尘埃。”那年的高考也不例外,但和雨水一同到来的是老师们急急忙忙送到考场外面的伞。
追风赶月莫停留,平芜尽处是春山。无论是否在考场上留下遗憾,我们都已领略了一段独一无二的风景并在新的征途上扬帆。尽管未来依旧充满着迷茫与不确定,但我告诉自己,就算是万丈深渊,走下去,也是前程万里。
永远有人高三,有人正青春,有人热血沸腾在下一个夏天,来年的七十五中又会有另一群少年演绎他们的故事,我不知道会不会与我们有些许重合。但当再次步入校园时,我只想将飘落地上的风铃木夹于书中,以此纪念那段匆匆流逝的青春,纪念那段平凡却热烈的三年时光。我们曾肆意地活过、笑过、打闹过、奋斗过,酸甜苦辣都将永远刻印在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成为独属于我们与她共同的回忆。
仅以此篇献给我的母校——广州市第七十五中学,献给青春,献给每一个学生时代平凡但不平庸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