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20:00
“中国民间艺术之乡”广东沙湾
再度登上央视!
开启了一场精彩纷呈的艺术之旅
鱼灯、醒狮、鳌鱼舞
音乐、飘色、砖雕……
位于广州市番禺区的沙湾古镇
拥有17项非遗代表性项目
有着“中国民间艺术之乡”之称
来到沙湾
耳朵最先接受“洗礼”
街头巷尾时常可以听到丝竹之声
这里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
著名的《赛龙夺锦》《雨打芭蕉》等
都是出自沙湾何氏
何氏家族与音乐的渊源颇深
家族的宗祠里记载着这样的祖训
“敦笃祖业,力行古礼”
“古礼”指的就是古代礼乐
在中国古代
“礼乐”有着深刻的文化内涵
“礼”以道德规范人的行为
“乐”可以陶冶品性 滋养人心
礼与乐的加持让何家人才辈出
元朝之后
何家族人远离仕途
转而寄理想于音乐之中
20世纪20年代
武秀才出身的何氏后人何柳堂
创作出著名的《赛龙夺锦》
以一种轻快激昂的旋律
激起人们奋发向上的豪情
锣鼓声响,醒狮开路
身穿华服的孩童
像施展魔术般悬于半空
这便是沙湾飘色
一项几乎结合了沙湾
所有非遗艺术的民俗活动
是沙湾人智慧的结晶
也是凝聚力的表现
听一曲好听的广东音乐
看一场精彩的民俗表演
在“留耕堂”感受古老砖雕的魅力
在烈士故居中聆听激荡人心的战斗号角
接下来就让小番给大家
整理整理那些在央视频出现过的
知(名)识(场)点(面)吧~
首先就是在留耕堂内的“祖训”和“圣谕”,这两个木排架上,插着的是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颁令全国的16条《圣谕》,乃圣祖玄烨为敦睦国民务本勤业,以促进社会安定发展的重要国策。木杖上的内容,都是以儒家宗统伦理思想劝谕人们要安分守纪做良民的意思,经过认真研读,发现其实跟现在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对上号!
而这16条《圣谕》分别是:
敦孝悌以重人伦 笃宗族以昭雍睦
和乡党以息争讼 重农桑以足衣食
尚节俭以息财用 隆学校以端士习
黜异端以崇正学 讲法律以儆愚顽
明礼让以厚风俗 务本业以定民志
训子弟以禁非为 息诬告以全良善
诫匿逃以免株连 完钱粮以省催科
联保甲以弭盗贼 解仇忿以重身命
我们跟随着节目主持人杨阳的脚步,来到了“何氏大宗祠”,又称“留耕堂”,是“沙湾古镇”游览的标志性建筑。祠堂,是中国文化中独具意义的符号,是家族的标志,也是供奉和祭祀同族姓始祖的固定场所,还是处理族务、商讨全族大计的公共场所。
留耕堂始建于元至正十二年,亦即南宋的德祐元年(1275年),距今已700多年历史了。全祠占地面积达3334.25平方米,按明代嘉靖年间所订“品官家庙”规制中四品官的规格建造,为五开间、五进深建筑形制,完好保存了元、明、清各时期不同风格的砖雕、木雕、石雕、灰塑等建筑艺术,布局严谨、造工精巧,是南方宗祠的经典之作,也是番禺现存年代最久远、规模最宏大的古建筑,1984年被著名专家夏鼐所率领的国家文物、考古专家组誉之为“岭南古建筑综合艺术之宫”,又于1989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保护文物单位”,2019年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这个红色牌坊大门,它在古代礼制建筑中也称为“仪门”,而牌坊,则具有旌表、显耀和嘉德懿行的作用。这牌坊始建于明代中叶,于清康熙丙申年(1716年)重修,“诗书世泽”为明代著名学者陈献章的题字,因为沙湾何氏族人,曾经出过“一门六学士”,所以这彰显着何氏族人书香世家、人才辈出,令人心生敬佩!
转眼我们就来到了“三稔厅”,这是广东音乐的发源地旧址之一。粤乐先师何博众、“何氏三杰”何柳堂、何少霞、何与年等在此创下无数粤乐曲目,为享誉世界华人地区之经典。著名的广东音乐《赛龙夺锦》、《雨打芭蕉》、《饿马摇铃》,都是出自沙湾。
其中广东音乐《赛龙夺锦》是由沙湾广东音乐“何氏三杰”在何博众先生的初稿中,经过再次创作、反复打磨,最后完整地把编曲做出来。这首曲子主要是描写了在端午时节,岭南地区的传统民俗文化“扒龙船”(赛龙舟)的场景。把龙舟的一马当先、奋勇激进、齐头并进、后来居上、气势雄壮等通过音乐展现出来。更成为很多广东人心中不甘落后、积极向上的代表作。
为了庆祝沙湾古镇再次登上央视
2025年2月17日—3月31日
沙湾古镇推出展馆联票全票八折优惠
且视频中、文章中提到的沙湾古镇文创
均以原价八折销售
即可查看全集视频
编辑:曾柔
校对:孙轶英
审核:万宇澄
签发:李文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