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云南腾冲新华:土笤帚“扫”出新生活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龙洒助农直播间!我是大家的‘笤帚支书’董丽娟……”一大早,云南保山腾冲市新华乡龙洒村党总支书记董丽娟走进直播间,介绍粽叶的生长环境、笤帚的制作过程及相关产品。

图片

“龙洒粽叶会开花,编织笤帚能发家。”近年来,新华乡龙洒村通过探索“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龙洒笤帚从“土产品”变成“新商品”,促进产业发展转型升级,带动当地留守妇女、老人就业,点燃产业振兴新引擎。

图片

龙洒村种植粽叶和编织笤帚的历史已有600多年,老一辈龙洒村人都会编织笤帚,但因种植、生产、销售大多都是单打独斗,龙洒笤帚虽名声在外,但一直没有形成产业化发展。

图片

为把笤帚产业做起来,解决村里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的增收问题,龙洒村打破传统思想束缚,通过党组织牵头领办,成立腾冲市龙洒综合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统一工艺、统一标准、统一销售,把村民组织起来,变村民“散打”为“抱团”发展。

图片

“笤帚的原材料属于‘四边产业’,主要种植在路边、田边、地边和水边。”董丽娟介绍,粽叶种植不占用耕地,还能绿化村庄。

图片

目前,全村368户村民共种植粽叶600余亩,共有460余名留守妇女、留守老人编织笤帚。依托农民专业合作社,每年销售笤帚10余万把,实现村民增收200余万元。

图片

发展笤帚产业,质量是关键。新华乡大力践行“一线工作法”,强化一线指导,破解发展难点,促进龙洒笤帚提质增效。同时,龙洒村“两委”还组织笤帚手艺传承人,多次开展集体探讨,制定出各类龙洒笤帚的产品规格,明确产品标准,保证产品质量。

图片

为壮大笤帚产业,龙洒村以党组织领办农民合作社为阵地,将笤帚进行精细化、特色化加工,积极探寻衍生产业。董丽娟带头研发制作挂饰、摆件、礼品等精美饰品,不断增加产品种类,依托“撒谷洞”“龙洒笤帚”2个注册商标,形成龙洒特色笤帚品牌。

图片

下一步,龙洒村还将推进笤帚产业发展与乡村旅游紧密结合,规划建设游客服务中心,设置龙洒笤帚系列产品展销中心,不断提升龙洒笤帚的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保山学习平台 作者:罗华松)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