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分享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追光者】他们教学生“听”谱唱歌、“看”节拍跳舞

编者按:

折翼天使,人生有别样精彩。

贵州生活着286万残疾人。“羽翼”折断的他们,冲破生理心理双重束缚,拥抱世界,激励更多人向光而行、逐梦未来。

追光的人,终将光芒万丈。多彩贵州网陆续推出贵州残疾人创业或助残故事,讲述他们从“追光者”成长为“发光者”。

图片
Thumbplayer Poster Plugin Image
播放
下一个
打开循环播放
00:00
/
00:00
倍速
3.0X
2.0X
1.5X
1.25X
1.0X
0.75X
0.5X
语言
多音轨
AirPlay
0
静音播放中,点击 恢复音量
画中画
网页全屏
全屏
error-background
你可以 刷新 试试
视频信息
1.33.6
播放信息 上传日志
视频ID
VID
-
播放流水
Flowid
-
播放内核
Kernel
-
显示器信息
Res
-
帧数
-
缓冲健康度
-
网络活动
net
-
视频分辨率
-
编码
Codec
-
mystery
mystery
-

按住画面移动小窗

X

登上舞台的那刻,视障少年文忠杰并没想象的那么紧张。

那是2024年暑期举办的贵阳市路边音乐会。他看不清,却能感知到面前熙熙攘攘的人群。他毫无拘谨,还大方地邀约现场观众朋友一起唱。

文忠杰是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蓝月亮”艺术团里合唱团及管乐团的成员。“我因失去光明而绝望。是音乐,给了我第二次生命。”2月6日,文忠杰说,还记得刚上小学时,老师如何教他记谱、辨音、唱歌。

图片

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蓝月亮”艺术团成员文忠杰

那个特殊的艺术团里,乐器,通过手的触觉来认知;五线谱,利用耳朵来听辨。在由听障学生组成的舞蹈队,节拍,需要用眼睛来看。艺术团的老师们,是学生的“眼睛”或“耳朵”。

“蓝月亮”的20年

文忠杰声音能达到highD。highD通常被认为是男声的高音极限,需要歌者具备强大的发声技巧和音乐实力。

他的音乐天赋是在不经意间被发现的。声乐老师姜筑虹回忆,多年前的课间,她在3楼,听到2楼有人喊了一声,声音洪亮而清脆,她不由得感慨“好一副嗓子!”

令老师们欣慰的是,这棵“好苗子”尤为勤奋。在管乐团,不少学生喜欢轻巧且易入门的长笛,文忠杰却选择了最难的萨克斯。20多个按键,他靠着触感一点点从陌生到熟悉。学习3个月,就可以完整吹奏《小星星》等简单的歌曲。文忠杰说:“我梦想成为原创音乐人,目前正在创作一首摇滚歌曲。”

图片

声乐教师刘小平与学生文忠杰在校园里

文忠杰是声乐教师刘小平较为得意的学生。从事特殊教育27年,刘小平几近退休,教过很多位热爱音乐的“文忠杰”。

不久前,刘小平收到一位毕业生的微信。学生从事着推拿工作,业余约几位朋友玩乐队。有时候还会发来清唱音频请他指点。

另一位来自贵州毕节的女生,读书时喜欢创作歌曲。毕业后孤身去往广东深圳,组建起一支视障者乐队,服务于当地酒宴聚会,靠自己努力挣得房和车。

“从事自己喜欢的工作,并以此谋得生计,是人生一大幸事。”刘小平坚信,有音乐、舞蹈相伴的人生,必定五彩斑斓。

这也是“蓝月亮”艺术团成立的初衷。

2004年4月,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原贵阳市盲聋哑学校)成立“蓝月亮”艺术团。时任校长饶舞林认为,特殊教育应进行缺陷功能补偿,即利用听障学生模仿能力强、视障学生听力与嗓音好的特点,加强艺体课程,扩大孩子们的活动范围和影响,得到更多关注,也期待他们更加阳光自信。

同年5月,贵阳市盲聋哑学校组织起80多位学生,在贵阳市北京路大剧院举办了一场晚会。17个节目,全校老师都参与进来。艺术老师指导训练,其余老师负责后勤保障。

演出很成功。饶舞林至今还记得不少观众被打动得泪流满面,“或许每个人都对人生路的坎坷和挫折感同身受。希望艺术团能够像深蓝天空中的一轮明月,给夜晚仍在追梦旅途中的人以温暖、以慰藉。”

无声的律动课

调任至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前,舞蹈老师杨露露也曾被“蓝月亮”打动。

彼时她在贵阳九中任教,某次带学生演出,遇见一群听障学生,他们在后台备演时沟通全靠手势。上台后,学生们舞姿轻盈,如同翩飞的蝴蝶,极富生命力。

谢幕时,现场响起雷鸣般的掌声,杨露露也身在其中。虽然演员们听不见,但她深信,他们定能看到观众们激动拍打的双手。

图片

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舞蹈老师杨露露

听障学生怎样随律舞动?这困扰着舞蹈老师杨露露。

2013年秋季学期,首次为学前班的听障儿童上舞蹈课,杨露露还不会手语。学生们自觉地模仿,反而鼓励了她:“他们很聪明,全神贯注地观察着我的一举一动。”

起初,学生手位或步伐不对,杨露露会不自觉地开口说话。说了一半,意识到他们听不见,她只好示意暂停,走过去手把手调整。

不知不觉间,杨露露逐渐习惯了“无声”的舞蹈课。一节课下来,没有任何交谈。舞蹈训练中需要老师喊的节拍,则全部替换为定音鼓的鼓点,听障学生们通过察觉地面的微微振动来感受节奏。

习得一些问候类的手语后,杨露露课前跟学生问好,课后跟学生再见。但关注学生生活,光是问候远远不够。杨露露利用课间时间,拿一张白纸,写上字词句,让高年级的学生教她手语。若学生哪儿受伤,或是有情绪,她都能及时沟通。

图片

听障班的学生们在课堂上认真与杨露露交流

贵阳市特殊教育学校从1年级起就开设律动课。年纪小一点的孩子,面对舞台会比较胆怯。外出表演次数多了,就会逐渐自信。备场时如何化妆、何时着装,都井然有序,甚至还会提醒老师记得带指导服。

2020年,备战全国第七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舞蹈队学生们的周末时间都被排满。总有几个节奏点卡不好,杨露露就将舞蹈拆解成小节。30秒的音乐,3至5个动作,要反复练习半个多小时。

登台演出,老师在台下指挥。刚开始,不到5分钟的舞蹈,杨露露用了整整两天时间来死记硬背指挥的手法。慢慢的,她和学生们有了默契,指挥起来也更得心应手。

舞蹈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性格。杨露露说,舞蹈优秀的学生,通常体育成绩与文化课成绩通常也不错,基本都能顺利考上大学继续深造。

种下梦想种子

为视障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声音,是姜筑虹的授课内容之一。

说及“木鱼”,一位6岁的小女孩问:“可以让木鱼唱首歌给我听么?”

姜筑虹将木鱼与木鱼锤送到她手中,让她感受其形状,再次轻敲,耐心地解释:“像不像在寺庙里面听到的声音?我们唱歌时,它用来伴奏。”

紧接着她放声歌唱,敲打木鱼作节拍,声声空灵。她期待能将音乐的美好,种在学生心里。

图片

姜筑虹的声乐课

2007年秋季学期刚入职时,姜筑虹小心翼翼地问同事:“需要我带视障学生上厕所么?”

刚入学的新生对校园不熟悉,姜筑虹每堂课都会去接他们。到音乐教室后,牵着他们摸哪儿是桌子、哪个是凳子、哪儿是钢琴,以及哪些是危险的区域不能靠近。

一两年后,大多数视障学生就对学校环境非常熟悉。姜筑虹惊讶地发现,不少眼睛毫无光感的视障学生,在校园内行走或跑跑跳跳,大多数时候都能很轻松地避开障碍物,或者迎面走来的人。

视障学生学习盲文是必须。盲文有63个编码字符,每一字符由1至6个突起的点,在一个有6个点位的长方形里。可姜筑虹无论无何也“摸”不出区别。她只好靠眼睛来辨别,死记硬背后再教给学生。

但不同于健全人一眼可以扫一行字,盲文阅读速度很慢,为了不浪费时间,日常课程中姜筑虹要求学生尽快背下歌词。

图片

姜筑虹教学生辨识盲文乐谱

“或许看不见,令他们分心的事物不多。”令姜筑虹感动的是,学生们大都无须特别操心,练习一两遍就能记下全部歌词。

因不同年龄声线差别大,合唱团大部分选用初中学生,小学高年级或高中生占比较少。排练时,4个声部,姜筑虹逐句示范讲解,被指导完的声部自行练习。不管她有没有盯着,学生都很刻苦。

合唱团保持每天2至3个小时的训练时间,通常1个月才能练好一首歌曲。多声部合音时,需要告诉哪个声部从第几小节第几拍进。“练习时出错是难免的,及时引导调整就好。”姜筑虹说,登台演出时,钢琴的前奏、间奏,就成了“指挥”。

学生在舞台上自信的样子,是姜筑虹最乐见的画面。她希望学生们在演出中懂得——无论生命中缺少了什么,都可以在万众瞩目的舞台上熠熠生辉。

本网记者:李思瑾 杨昌鼎

一审:曹 轶 王 琰

二审:林 萌 袁小娟

三审:李 蓓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