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酒一时爽,喝醉路边躺。”这是许多贪杯人的真实写照。零下十几摄氏度的寒风之中,不少醉汉把马路当床睡的名场面不断上演,但酒后失态是小,危及生命是大……2月6日,山西晚报记者从山西警方获悉,连日来,警方救助了多名醉酒男子。在此,警方也提醒广大市民,开工复产后各类饭局迎来一个小高潮,大家饮酒莫贪杯,聚会饮酒需谨慎。
还没到家就“睡”了
2月5日中午,长治公安潞城分局店上派出所民警执行日常街面巡防任务时,发现一名男子倒在地上,民警敏锐地意识到:有人醉酒了。他们迅速停车,赶到男子身边。刚凑近,刺鼻的酒气便扑面而来,民警尝试轻声呼唤、轻拍男子,试图唤醒他,但该男子意识十分模糊,完全无法正常回应。情急之下,民警拨打了120急救电话,同时维持现场秩序,避免过往车辆和行人对该男子造成二次伤害。
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民警一直守在男子身旁,一边拍打其背部以便吐出呕吐物,一边拿卫生纸擦拭衣服上的脏物,同时密切关注他的身体状况。民警多渠道了解到:醉酒男子为河北籍人员,在辖区某企业务工,警方辗转联系到企业负责人。医护人员到达后,迅速为该醉酒男子检查身体状况。民警协助医护人员将男子送上救护车,才终于松了一口气。
劝酒的后果得知道
难得春节假期,好友相聚,不少人喜欢劝酒。劝酒行为要承担责任?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如果饮酒者出事,以下4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首先就是强迫性劝酒。如用语言刺激对方,或在对方意识不清、自制力缺失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或因劝酒诱发疾病造成一定后果的均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明知饮酒者不能喝酒仍劝其饮酒。如明知对方身体状况,仍劝其饮酒诱发疾病等。此外,未安全护送醉酒者,也可能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饮酒者已失去或即将失去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同饮者没有将其送至安全地方,一旦出现意外,同饮者也要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特别是近期,天气寒冷,极易造成醉酒者冻死、冻伤的后果。
还有一种情况被很多人忽视,那就是酒后驾车未劝阻,同桌的饮酒者也脱不了干系。如朋友和你喝完酒后酒驾导致发生车祸等损害的,作为同饮者如无劝阻,则需承担一定的法律责任。
别让“杯具”变“悲剧”
急性酒精中毒俗称醉酒,指过量饮酒或酒类饮料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先兴奋后抑制的急性功能紊乱状态,并伴有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等多系统损伤的过程,严重者可导致死亡。
通常情况下,酒精中毒症状因人而异,出现时间也各不相同,与饮酒速度、饮酒量、血中酒精浓度以及个体耐受程度有关。轻度中毒表现为欣快、兴奋、健谈、饶舌、情绪不稳定、易激怒,可有攻击行为;中度中毒表现为肌肉运动不协调,行动笨拙,言语含糊不清,眼球震颤,视力模糊,复视,步态不稳,可伴有恶心、呕吐;重度中毒表现为昏睡、瞳孔散大、体温降低,心率加快、血压下降,呼吸减慢,伴有鼾音,甚至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呼吸麻痹。
醉酒可能危及生命,并非危言耸听。例如,防范误吸对于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是“重中之重”。醉酒患者一定不能仰卧位:头一定要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进入气管。其次,便是双硫仑样反应,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头孢配白酒”,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头孢菌素类药物和硝咪唑类药物,如甲硝唑、替硝唑。还有就是横纹肌溶解急性酒精中毒患者。此类人群一定要定期翻身,防止肢体长时间受压,肌肉的缺血坏死,导致横纹肌溶解。
针对“醉汉”,这些急救措施也需要知道。
首先要保证“醉汉”呼吸道通畅,让其曲身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引起窒息。如“醉汉”是清醒状态,可以让其大量饮水或喝一些果汁促进排尿,加速酒精排出体外,不可采用喝浓茶或咖啡的方式醒酒。如“醉汉”已经意识不清,要密切观察生命体征,比如呼吸、脉搏等,并且尽快呼叫急救人员。一般可以拨打120,在等待期间要注意为患者保暖。
山西晚报记者 辛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