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商务部长险胜过关,上台前点名要对中国收“最高水平关税”

图片

美国前任商务部长雷蒙多下台前,曾劝说特朗普继续沿用拜登留下的政策,尤其是对中国的管制不能松懈。但特朗普上台之后,准备对中国沿袭另一套“关税方案”,由特朗普提名的美国商务部长霍华德·卢特尼克执行。卢特尼克是美国官员中的一个另类,美国媒体称他“没有一点政治经验,是一个纯粹的商人”;其原本担任美国金融服务机构康托·菲茨杰拉德公司的CEO,同时也是特朗普的粉丝和竞选时期最大的金主之一。

图片

2月5日,美国参议院委员会以16票赞成、12票反对的结果“险胜”通过了对卢特尼克的提名,他将在即日起出任美国的商务部长。值得注意的是,之前很多人预测他的提名难以通过,因为民主党不看好这位“持有破坏政策的商务部代言人”。卢特尼克上台之前就叫嚣美国必须要对所有国家都加征关税,只要是贸易逆差国全部有必要如此。因此很多人认为其政策激进,加上对特朗普毫无底线的追捧,上台之后必然非常危险。

图片

上周卢特尼克在接受参议院质询时,扬言要对中国征收“最高关税”。他表示中国是美国的最大逆差国家,所以为了平衡美国的贸易关系,对华征收最高水平的税款合情合理;美国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最终利用关税来创造互惠、公平和尊重。此外,卢特尼克还污蔑称中国的AI软件“盗取美国技术”,赞成继续对华强化管制,防止美国的技术外流。政界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卢特尼克对中国的强硬姿态,最终帮他得到了过关所需要的两张选票,顺利上任。

图片

拜登任期内多次警告,对中国的关税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在“非必要领域”。美国人日常生活依赖中国制造,在特朗普执政时期,美国就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贸易战,对大量中国进口商品加征高额关税。虽然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对中美经贸关系造成了冲击,但美国自身也未能幸免,国内相关产业的成本上升,消费者也面临物价上涨的压力,这些都会很快体现出来。卢特尼克的策略是对华“高关税”提高中国商品进入美国市场的门槛,增加其价格成本,从而削弱中国商品的竞争力,让美国本土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获得喘息之机。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中国在2月4日对美国石油、天然气、农业机械等产品加征额外关税,作为美国对华10%税款的反制措施。中部农业和石油产业是特朗普的基本盘,美国农产品在与其他国家农产品竞争中国市场时,并非总是占据优势。美国农产品出口商希望通过政府的贸易保护措施,来改善自身在国际市场,尤其是中国市场的竞争地位,但这次遭到了“反噬”。也在提醒卢特尼克和特朗普的关税政策并非万能的,对中国“无上限征税”更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