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疫苗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绩效评价


疫苗接种在预防传染病方面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备受推崇为最具成本效益的措施。保持高度疫苗接种率对于建立免疫屏障至关重要。评估疫苗接种率能够提供有价值的信息,以了解免疫接种计划的有效性,并有助于评估传染病的潜在传播。


1999年起,中国开始监测儿童国家免疫规划疫苗(NIPV)的接种率,并采用统一的报告格式收集接种数据,通过科学评估和分析来确保接种率的真实、准确和可靠。接种率监测依托于专业系统平台。2014年12月,"中国免疫规划信息管理系统(全国联网)预防接种监测模块"正式上线,免疫规划医生可以通过统计操作逐级上报接种数据,形成由社区卫生服务中心(CHS)-县/区疾控中心(CDC)-市疾控中心-省疾控中心-国家疾控中心构成的完整监测网络。该系统使决策者能够及时发现疫苗接种薄弱地区或特定疫苗的接种情况,并提供直观的比较,从而为制定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和措施提供依据,以弥补疫苗接种的差距。


2016年,国务院《卫生与健康“十三五”规划》提出了乡(镇、街道)一级符合条件的儿童NIPV覆盖率>90%的强制性目标。因此,各地区地方政府建立了儿童常规免疫目标的管理和评估体系,并将NIPV覆盖范围纳入政府绩效评估。






在深圳,疫苗接种率传统上通过全国网络报告,与全国其他地区共享数据。自2023年始,深圳开发了独立的疫苗接种率监测平台,并将其与其他免疫计划模块集成于综合免疫信息系统(IIS)中,使该市能够全面、科学、系统地管理免疫计划数据。尽管该系统在初始发布时进行了调试,但在某些方面仍未完全满足一些用户的期望。


近期,中国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IIS-疫苗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进行了全面评估,旨在更好地了解、改进和加强其操作,为工作人员提供完美的使用体验,使数据记录和检索过程更加科学化。


图片
DOI: 10.1080/21645515.2024.2302220


什么是“报告系统”?


该系统是为 "国家常规免疫接种率监测项目"而设计的,是深圳市 IIS 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具有数据录入、制表上报、快速统计、查询和导出等多种功能。深圳市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需在每月5日前将统计数据录入系统并上传。


 输入的数据包括两类报表:"7-1 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 "和 "7-2 非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率"。在 "7-1 "报告中,疫苗接种率的分母是指符合接种疫苗条件的人数。它具体包括儿童保健中心辖区内达到国家免疫计划规定的特定疫苗剂量接种年龄的儿童人数。它还包括错过该疫苗剂量的儿童人数。儿童保健中心的工作人员负责在个人首次接种疫苗时将分母输入系统,分子代表在特定月份接种特定疫苗剂量的实际人数。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需要每月报告疫苗接种率数据时,就有必要对数据进行汇总。


通过系统集成,汇总过程得到了简化——工作人员只需执行一个特定的计算机命令,即可汇总和上传数据。在上传过程中,还可以手动修改数据。经校对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负责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上报的数据进行全面审核,并于每月10日前上传到上级部门。数据在上传到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之前要经过一步一步的检查。如果发现错误,数据必须从目标机构撤回,并再次经过必要步骤修改(图1)。


图片

图1. 系统结构和数据流


调查方法


研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评价指南,制作了一份半结构式问卷,收集了70份问卷,确定了系统的代表性、简易性、可接受性、数据可靠性、稳定性和及时性六个评价属性。问卷内容包括个人信息、评价问题和使用体验意见


研究人员选择了深圳市的三个行政区和每个行政区下辖的10个街道的社区服务中心进行调查。问卷中的每项属性得分均参考了 Sahil Sharma 的评估方法(李克特量表法),其中总体有利选项累计得分百分比高于 90% 的属性被归类为 "优",80% 至 89% 的属性被归类为 "良",60% 至 79% 的属性被标为 "一般",40% 至 59% 的属性被标为 "差",低于 40% 的属性被视为 "极差"。


调查结果


研究共纳入 60 名社区儿童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和 10 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接受了问卷调查。受访者中男性占 29%,女性占 71%。大多数参与者的年龄在 25-34 岁之间(46%)。大多数工作人员的工作属性是全职(80%),包括所有疾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在参与疫苗接种率报告的工作人员中,大多数工作时间超过5年(53%)(表 1)。


表1. 调查对象的基线特征

图片


1
代表性

该系统涵盖深圳所有疾控中心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所有机构每月通过该系统监测和报告一次接种率。最近一次报告于 6 月份进行,覆盖率、使用率和报告率均为 100%。


2
简易性

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中,80%认为 "登录系统很快"。认为 "查询历史数据方便 "的分别占 73%和 90%。分别有 28% 和 0% 的人认为 "系统增加了日常工作量"。分别有 83% 和 60% 的人认为 "系统中应处理的内容 "比较简单。认为 "系统可以直接反映所有疫苗的接种率 "的分别占 63%和 100%。 


在报告接种率时,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48%)和所有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100%)每次平均花费 15 分钟以上。 


总体而言,72%和 90% 的人认为该系统易于使用(表 2)。对 "简单 "这一有利选项的总体累计百分比为 79%。


表2. 系统简易性调查

图片


3
可接受性

7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100%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认为 "系统语言简单易懂"。 

  • 分别有 78%和 90%的人认为 "系统界面美观舒适"。

  • 分别有 77%和 100%的人认为 "使用系统时没有排斥感"。

  • 分别有 72% 和 90% 的人 "对系统基本满意"(表 3)。 

对 "可接受性 "这一有利选项的总体累计百分比为 85%。

表3. 系统可接受性调查

图片


4
数据可靠性

数据可靠性评估包括利用问卷调查和检查门诊日志与系统的一致性。分别有82%和90%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认为,"系统的自动统计结果基本能满足报告要求"。然而,没有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 "完全能够满足"。 


  • 83%和 40%的工作人员认为 "系统生成的数据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同样,没有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 "完全一致"。 

  • 75%和 60%的工作人员 "愿意将数据作为真实工作的辅助描述",但没有一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 "非常愿意"。 

  • 关于 "工作人员应在报告前修改系统数据",95%和 100%的工作人员选择了 "偶尔 "或更高(表 4)。


表4. 数据可靠性调查

图片


根据 2022 年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年终考核情况,在三个区各抽取一家综合评价较低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检查 2023 年 1-6 月门诊日志中记录的实际接种数据,对接种率普遍较低的第二剂次 "A 群和 C 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简称 A+C 疫苗)进行核查。结果显示,罗湖区、福田区和宝安区的疫苗接种率分别为 43%、55% 和 49%。 将这些接种率与系统内报告的接种率进行比较和统计验证,发现接种率明显低于报告接种率,差异显著(表5)。 


数据可靠性有利选项的总体累计百分比为 73%。


表5. 关于 "第二剂 A+C 疫苗 "实际接种率与报告接种率一致性的调查

图片


5
稳定性
  • 85%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认反馈 "系统在使用时偶尔或经常闪烁或崩溃",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则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 

  • 分别有 77%和 80%的工作人员反馈 "如果长时间不操作,系统会重新登录"。 

  • 4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反馈 "系统偶尔或经常因自身缺陷在报告后自动修改数据",同样,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认为这种情况不会发生(表6)。 


系统稳定性 "这一有利选项的总体累计百分比为 50%。


表6. 系统稳定性调查

图片


6
及时性

关于 "在报告数据时,您会根据质量要求并在规定时间内上传数据 "这一问题:

  • 62%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认为 "可以一直这样做";

  • 37%认为 "经常这样做";

  • 1%认为 "偶尔这样做"。


然而,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80%的人认为 "一直可以做到",20%的人认为 "经常可以做到"。 


报告及时性这一有利选项的总体累计百分比为 71%。


为了评估深圳市疾控中心实施的 "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 "的绩效,研究对数据质量进行了分析,并确定了系统改进的关键领域。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供的评估指南,研究确定了六个评估属性:代表性、简洁性、可接受性、数据可靠性、稳定性和及时性。数据收集采用了现场视察、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属性评分评价则采用了李克特量表法。共有70名参与者接受了调查,其中包括60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和10名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男女比例为1:2.5(男性对女性),大多数人的年龄在25-34岁之间(46%)。大多数参与者从事全职工作(80%),工作经验超过5年(62%)。该系统实现了对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100%覆盖(100%)。在简便性、可接受性、数据可靠性、稳定性和及时性等总体选项中,满意度的累计百分比分别为79%、85%、73%、50%和71%。系统运行正常,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可接受性被评为"良好"。简易性、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及时性被评为"一般",而系统稳定性被评为"差"。根据这些调查结果,开发人员应立即调查稳定性差的原因,特别是要解决社区多媒体服务中心用户所关心的问题。此外,还应逐步改进在其他属性方面发现的问题和不足。


思考


近年来,利用电子健康信息支持临床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趋势不断上升,其中就包括了IIS。作为一个保密的、以人口为基础的计算机化数据库,IIS记录了参与服务提供者为居住在特定地理政治区域内的人提供的所有免疫接种剂次。




IIS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在美国,根据Lynn的研究,IIS为医疗服务提供者提供了综合的免疫接种历史和临床决策支持。在人口层面上,IIS提供了关于疫苗接种的综合数据,使得公共卫生干预措施能够提高疫苗接种率,识别易受疫苗可预防疾病威胁的人群,并优化项目资源。在意大利,Vincenza探索了利用IIS作为消除疫苗犹豫性的工具的优势。同样,Sarah介绍了加拿大使用IIS和非IIS方法记录儿童和青少年疫苗接种情况的流程,概述了这些系统和流程各自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强调了它们之间的显著差异。




深圳的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由深圳市自主开发,其功能已整合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IIS系统中,极大提升了数据保存能力。工作人员可以在规定的上报时间内计算任意时间范围的相关数据,并在生成后直接上传,相对于以前使用的国家网络报告,这种方法更为简捷和高效——以往,在通过国家网络报告数据时,工作人员需要从疫苗接种系统导出报告,然后逐步上传至国家网络,并需经过一系列的审批程序。如果在报告中发现任何不合理或明显的逻辑错误,工作人员可以选择在上传之前进行数据修改,但这种做法可能会严重影响信息的准确性。


就系统的简易性而言,有些工作人员可能会觉得系统登录不方便。这是因为系统开发者可能出于网络安全管理的需要,要求用户在访问系统前登录 VPN 客户端。只有在成功建立连接后,用户才能登录并正常使用系统。在访谈中,有些人提到每次登录都要输入验证码,觉得很麻烦,认为这是日常操作的障碍。同样,在访问历史数据时,有些人觉得不方便。


不仅如此,整合旧系统(国家网络)的大量数据导致数据丢失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需要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不断改进和打补丁。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由于要花时间调查数据错误,该系统增加了他们的工作量。此外,开发商的技术支持部门迟迟不作出回应,也进一步加重了工作量。


虽然该系统的设计旨在实现一键式数据提交,但少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该系统不便于使用。在匆忙提交数据时,考虑数据质量和进行逻辑检查就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对于疾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这一步尤其费力。数据汇总中的明显错误需要进行大量修改,从而导致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消耗,以及对工作失误的内疚感。系统在生成草稿后不允许修改单个疫苗接种率,而是必须重新输入所有疫苗,用户认为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该系统不允许在生成草稿后修改单个疫苗接种率,而是必须重新输入所有疫苗,用户认为这是一个繁琐的过程。


该系统清楚地显示了所有计划疫苗的接种率,但三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受访者对此持有不同意见。背景调查显示,这些人的任职时间不到一年,其中一人还是兼职,这可能会影响他们对疫苗接种率的理解。为确保严格的质量控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必须核实系统生成的数据,通常需要 15 分钟以上。


不过,即使存在这些挑战,大多数工作人员依然认为该系统相对容易使用,并注意到与旧系统相比有了改进。由于该系统是由深圳本地开发人员开发的,因此还不够完善,但它具有很强的适应性,可以不断采纳建议来解决一些小问题,促进系统的持续改进。



疫苗接种率的监测是常规免疫计划工作中的关键一环。对于从事此领域、尤其是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的专业人员而言,他们通常具备深厚的教育背景,对相关术语有着全面的了解。但一项调查显示,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系统化的语言相对较复杂。在严格要求接种率监测质量的深圳市,月接种率的计算方法涉及累计接种率的概念,以及对目标人群进行排除和选择等复杂问题。这种复杂性凸显了加强工作人员培训在日常工作中的必要性。


过去,旧系统运行独立,而新系统已与其他系统进行了整合。这种整合体现了广泛的架构,虽然每个系统仍然保持着独立的联系,但促进了数据的共享和交换。然而,这种整合可能给人一种独立性受限的印象,导致一些人认为界面缺乏美感和舒适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未来的系统更新应着重提高界面的可视性和色彩区分度,以改善视觉效果,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作人员的不适感。


大多数工作人员对该系统总体表示满意。然而,也有少数人因各种原因对系统表示不满意,包括技术支持延迟,特别是在周末。由于社区服务中心在周末继续运作,而开发人员则不会,这种错位对满意度产生了负面影响。建议开发人员成立一个小组,在周末提供服务,以便迅速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从而提高响应速度和整体满意度。


在使用旧系统报告接种率时,工作人员可以随意修改数据,这可能是由于系统与接种过程分离、监督机制不健全以及管理方法不当造成的。这种修改也被默许,有时甚至受到上级领导的鼓励——由于要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中每年累计接种率达到95%才算合格,但往往很难完全达到,导致数据被篡改,以应付行政压力,逃避责任,严重影响了工作的真实性。对于上级管理部门来说,这种情况使他们无法辨别不同地区疫苗接种做法的差异,从而阻碍了有效改进战略的制定。


该系统的一个关键目标是确保数据的真实性。该系统强调准确性,但前提是在年度评估中达到 "合格"等级(所有国家免疫规划疫苗的累计接种率达到95%)。因此,满足月度报告要求至关重要,否则可能会因 "累积困难"而在年终时被取消资格。对于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工作人员来说,审查和批准过程更具挑战性,因为数据经常被修改。需注意:没有选择 "完全有能力满足报告要求"的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工作人员。


满足报告要求并不能保证数据完全准确,当数据严重偏离标准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需要进行适当的修改。幸运的是,大多数人认为该系统的数据与实际情况 "基本一致",但没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认为 "完全一致",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该系统的成功。因此,并非所有员工都愿意使用这些数据作为 "真实工作的辅助描述",尤其是疾控中心的员工。除问卷调查外,还就 "第二剂A+C疫苗"的接种率对系统数据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显示,实际接种率(门诊日志)与报告接种率之间存在明显偏差。





在中国,大多数国家免疫规划疫苗通常在18个月之前接种,接种率普遍较高,通常超过95%。例如乙肝疫苗(0、1、6个月接种)和含有麻疹成分的疫苗(8、18个月接种)。然而,第二剂A+C疫苗在6岁时接种,这一阶段家长的疫苗接种意识明显下降,无论医生如何劝说,效果都微乎其微。因此,大龄儿童(3岁及以上)的疫苗接种率普遍较低。


例如,除了第二剂A+C疫苗外,还有第一剂A+C疫苗(3岁接种)和第四剂脊髓灰质炎疫苗(4岁接种)等类似疫苗,而第二剂A+C疫苗往往是最严重的。由于生成的数据与这些疫苗的报告要求经常不一致,如前所述,在管理压力下,工作人员可能会手动修改数据,而系统无法检测和描述这些数据。


门诊日志是儿童保健中心在为儿童接种疫苗时留下的真实记录。这些记录不可修改,基本上属于官方记录。在某个儿童保健中心的门诊日志中,应接种疫苗的儿童人数是固定的,当一个儿童出生或新迁入该儿童保健中心的管辖范围时,该儿童保健中心就有义务按照免疫接种时间表为这些儿童完成疫苗接种。如果未在指定时间内接种疫苗,则将标记为缺失。如果儿童有临时禁忌症,根据中国接种率计算规定,该儿童仍将计入计算分母之一。


对于超过3个月不在管辖范围内的儿童,需要将其移出疫苗接种系统,否则即使无法实际接种疫苗,他们也会计入目标人群。所有这些情况都会导致疫苗接种率下降。因此,无论是因为客观原因还是绩效不佳,为了避免处罚,在向系统报告时可能会修改数据。常见的修改类型是针对大龄儿童疫苗(通常只涉及这些疫苗的日志和报告之间的接种率不一致),方法是适当减少相应的分母以提高接种率。幸好,与旧系统相比,这种做法在新系统中并不常见。鉴于上述原因,建议高层管理人员以合理友善的态度对待真实数据,避免给基层工作人员带来过大的行政压力。同时,建议开发人员增强追踪数据修改痕迹的功能,以便随时调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地区疫苗接种数据的真实性,评估客观的疫苗接种率。


在系统稳定性方面,大多数社区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报告了一些间歇性问题,如系统崩溃、应用程序关闭以及偶尔出现滞后现象,需刷新系统才能显示数据。这种差异可能是由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成了多个系统,而且数据不断发生实时变化。此外,一些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报告称,在合并多个重复记录后数据混乱,导致疫苗接种剂量计算不准确。更令人担忧的是,一些工作人员报告说,系统偶尔会在数据提交后因固有缺陷自动修改数据。出现这种情况的根本原因尚不清楚,但这一问题已提交给开发人员解决。


在及时性方面,大多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工作人员都能按时提交报告,但也有少数工作人员因多次修改数据而被退回,造成了延误。加强对这些工作人员的培训和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对纠正这一问题至关重要。至于疾病防治中心的工作人员,他们通常能按时提交报告,少数延误通常是由于疾病防治中心过多修改数据造成的。



深圳市疫苗接种率监测报告系统目前仍在正常运行。所有相关机构均采用该系统进行疫苗接种率、覆盖率和利用率的监测和报告工作,各项指标均达到100%,具有较高的代表性。该系统的可接受性评价为“良好”,而在系统简单性、数据可靠性和系统及时性等方面获得了“平均”评级,但系统的稳定性评级较低。对于开发人员而言,深入调查系统稳定性不佳的原因是首要工作。


系统的各项属性均未获得“优秀”评级,凸显了系统需要实质性增强和更新的必要性——在数据可靠性方面仍需努力。必须努力提升数据存储和检索的真实性和可操作性。为数据修改提供跟踪查询对于确保系统能够尽可能多地恢复数据非常重要。该系统是在原有国家网络系统基础上构建而成,虽然存在上述问题,却也在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进展,为日常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一旦解决了本文中提及的问题,该系统值得进一步推广。



参考文献

点分享
点收藏
点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