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春节档电影市场迎来大爆发。不过在热闹中,博纳影业和其主控出品的电影《蛟龙行动》却遭遇票房失利。
为此,博纳影业董事长、《蛟龙行动》的总制片人于冬在春节档期间多次对外发声。

博纳影业曾连续多年在《湄公河行动》《长津湖》《中国机长》等项目上吃到红利,不过有业内人士认为,博纳影业对于此类题材的依赖或会成为公司发展的包袱。
灯塔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2月4日大年初七23点,春节档总票房达到约95亿元,创造了中国影史全新的春节档票房纪录,不过档期内6部新片的票房成绩却异常悬殊。

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斩获了约48亿元的票房,将档期冠军的宝座稳稳地拽在手里,而《蛟龙行动》仅拿下约2.7亿元的票房。
《蛟龙行动》上座率指标的不理想,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口碑的两极分化。截至发稿,《蛟龙行动》豆瓣评分为6.4分,且不乏诸多一星点评。

于冬对《蛟龙行动》寄予厚望,认为这部电影能够复制《红海行动》的成功。目前来看,《蛟龙行动》大概率面临巨额亏损,并将会对今年博纳影业的业绩和现金流造成极其消极的影响。凭借《中国机长》《长津湖》等表现优秀的影片项目,博纳影业在2020年和2021年保持着盈利状态。并最终在2022年8月顺利回A股上市。不过上市后,2022年和2023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551万元和-5.52亿元。2024年,博纳影业预计归母净亏损为6.37亿元至8.81亿元,较上年同期的亏损进一步扩大。
根据博纳影业的公告,目前公司储备项目中还有《克什米尔公主号》和《四渡》等电影。有电影行业人士认为,从《蛟龙行动》的市场反馈来看,该类型电影或会成为博纳影业的包袱。财报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博纳影业的货币资金为17.16亿元,短期借款为7.42亿元,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为12.72亿元,货币资金无法覆盖短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