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手脚冰凉现象与女性生理和代谢特征紧密相连,如经期激素水平波动导致血管收缩。
2.中医角度看,手脚冰凉与阳气虚、气血亏虚、寒凝血瘀、肝气郁滞等因素有关。
3.针对手脚冰凉,可通过中医康复科的针灸治疗、背部拔罐、中药泡脚等方法进行治疗。
4.此外,饮食调整、适量运动和保暖措施也有助于改善手脚冰凉症状。
5.如果手脚冰凉伴有麻木、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等,应及时就诊。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潮新闻客户端 通讯员 许紫莹
每年一到冬季,聊天的话题总是离不开一个字“冷”。如果北方的干冷属于物理攻击,那么南方的湿冷就属于“魔法攻击”。即使穿上棉衣棉裤,却还是冻手冻脚。
通常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手脚冰凉。
图片来源于ic photo
这是为什么呢?
浙大二院全科医学科和中医康复科给大家释疑。
为什么女性会手脚冰凉?
这一现象不仅与温度有关,还与女性特有的生理和代谢特征紧密相连。在生理周期的作用下,女性体内的激素水平会出现显著波动,特别是在经期,激素水平的变化可能会引起血管收缩,减少流向四肢的血液量,进而导致手脚部位的温度下降。此外,相较于男性,女性肌肉量普遍较少,而肌肉组织是人体产生热量的关键部位,因此在低温环境中,女性相较于男性更易感到寒冷。
从中医角度看,手脚冰凉往往和阳气虚、气血亏虚、寒凝血瘀、肝气郁滞等相关。脾胃阳虚者,阳气无法到达四肢末梢。气血亏虚者,气无法推动血液运行,四肢末梢血液循环变慢。寒性凝滞,冬季寒邪侵袭人体,使人体血液运行变慢,无法荣养四肢末梢。肝郁者,肝气郁结在内,气病及血,血行不畅,导致气滞血瘀。针对手脚冰凉的情况,有没有什么实用的解决方法呢?当然有!
寻医问药
根据不同的证型辨证论治,选择不同的中药制剂。中医康复科的针灸治疗则可选取足阳明胃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阳膀胱经及督脉任脉上的穴位,通过穴位的刺激,促进气血运行,温通经脉,治疗时间每次20-30分钟,可每日一次或隔日一次。当然也可采用背部拔罐的方式进行治疗,背部是督脉及膀胱经循行所过,在背部拔罐可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拔罐治疗常采用走罐或留罐,每日一次,走罐以背部发红为度,留罐时间一般10分钟为宜。
此外畏苦怕痛的宝宝们,可以通过中药泡脚的方式,可以在水中加入当归、黄芪、桂枝、川芎、艾草、干姜、牛膝等中药,起到活血温阳的作用。
饮食调整多吃肉
增加摄入富含铁和维生素B12的食物,能够有效促进血液循环,从而缓解手脚冰凉的症状。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关键矿物质,红肉、动物内脏和菠菜等食物中含有丰富的铁,有助于提升血红蛋白水平。维生素B12对神经系统健康和红细胞生成也至关重要,牛奶、蛋类和动物内脏是其上佳来源。经期女性因铁质流失,对这些营养素的需求尤为迫切。
深呼吸与冥想
深呼吸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放松技巧,它能够促进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从而帮助身体进入一种放松状态。此外,冥想和正念练习可提高个体的自我意识和情绪调节能力,有助于减轻心理压力。继而减少其对血液循环的负面影响,从而帮助缓解手脚冰凉。
适量运动
运动是提升血液循环和增加身体温度的有效方式。肌肉活动通过促进血液流动和提高代谢率,有助于缓解手脚冰凉。散步、瑜伽或日常家务都能激活肌肉,改善血液循环。定期活动不仅有助于温暖手脚,还能增强整体健康。
做好保暖措施
寒冷环境中,穿保暖衣物对于减少体热散失、维持核心体温极为重要。尤其对于手脚等肢端部位,穿戴羊毛袜和手套等保暖配件,能有效隔绝外界低温,降低热量流失,从而保持全身温暖。
避免过度节食
过度节食可能引发营养不良,影响血液循环效率和体温调节能力。因此,保持均衡饮食并确保摄入适当的热量对维持体温很重要。可食当归生姜羊肉汤、五红汤、桂圆红枣茶、鲫鱼汤等。
中药代茶饮
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加入肉桂、大枣、黄精等中药,每日一剂。记得先煮沸哦,辩证使用效果更佳。
以上所有,请记住最重要一点,如果手脚冰凉同时伴有麻木、疼痛、肿胀、皮肤颜色改变等,请及时至神经内科、血管外科等相关科室就诊。
手脚冰凉虽然是一个常见的问题,但通过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和保暖措施,可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希望这些建议能帮助大家过一个温暖年!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