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4

评论

2

4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科考旅行|“中国国家地理”号南极半岛考察新航次报名

何为“中国国家地理”号


“中国国家地理”号是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专项组织策划的极地、海洋、河流主题系列考察活动,主要使用科考船或探险邮轮。


图片

摄影/李航


众所周知,地球表面的 70% 都被水所覆盖

跨出广袤的大陆,我们将探索的视野转向海洋

我们抵达无人岛礁,潜入无垠深海

追寻鲜为人知的神奇生物及其奇特生境

我们从人类与海洋、湖泊、河流的关系出发

讲述海洋文明、大河文明的故事

我们沿着海上丝绸之路

回溯中国走向海洋的历史

我们破冰前行

揭秘海洋如何调节气候,影响大气环境


“中国国家地理”号的航路历程:

2012年12月,南极半岛首航

2013年6月,北极斯瓦尔巴群岛

2016年12月,亚马孙河及雨林

2017年7月,加拉帕戈斯群岛

2018年1月,伊洛瓦底江

2019年12月,非洲尼罗河

2024年11月,南极半岛

……


图片

2024年11月南极半岛考察


“中国国家地理”号

2025年11月

邀你共赴南极,亲历一场

令人欣喜的跨国界、跨学科难忘航程!


图片
图片

本期“中国国家地理”号极地抗冰级探险邮轮

图片
图片

透过阳光,万年陈冰显得格外的蓝

图片
图片

乘坐冲锋艇冰区巡航


2024年是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

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到秦岭站

南极考察站“中国范儿”

体现着科学探索精神

也彰显着泱泱大国的文化自信

40年来,从“向阳红10”号科考船首航南极

“雪龙”号、“雪龙2”号和“天惠”轮货船

南极科考三船保障

从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南极洲上空飘扬

到考察站建立在罗斯海区域

我们在更好地认识南极、理解南极、保护南极


探索自然世界是人类与生俱来的本能

从相信“地圆说”的亚里士多德提出

“未知的南方大陆”

库克船长船队在浩瀚的南大洋上穿越极圈

斯科特等人拖曳着沉重的雪橇从南极点

走向生命的最后一刻

秦大河等人成功横穿冰洲从事自然科学研究

阿代尔角人类的第一个南极越冬地


到目前30个国家建立的70多个科学考察站

人类对南极洲的认知已经从蒙昧走向逐渐了解

图片
图片
图片



一代又一代探险家前仆后继

一个又一个南极地理大发现

为科学探索和科学考察扫清了道路

终于迎来了华丽的南极洲科学时代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威德尔海豹


#

理解南极·关键词


图片

南极点

南极点位于南纬90度,是南地轴点——即地球自转的南轴心点,全名为:地理南极点(south pole),在那里任何方向均是北方。

南磁极/地磁南极

理论中地球磁场是均匀化的并且虚拟出一条轴线,轴线与南半球交点就是南磁极;实测中地球磁场并不是完美对称的,南磁极是地磁场垂直于南半球表面的点,与地磁北极不在一条直径上。

图片
图片

南极圈

南极圈是南纬66度34分的一个假想圈,是南半球寒带和温带的分界线,也是南半球极昼和极夜现象开始出现的界线。

南极洲

世界第五大洲,包括世界上最晚发现的大陆——南极大陆及周围岛屿,大部分都位于南极圈内。

图片
图片

南极半岛

南极半岛位于南极洲的西北部,朝向南美洲的南端,长约1000公里,宽度从数十公里到200公里不等,部分地区属于安第斯山脉的延伸。

冰盖

冰盖是世界上最大的冰体形态,指的是覆盖了超过5万平方公里陆地的连续冰川。南极冰盖面积约 1398万平方公里,地表约90%的淡水存在于南极冰盖。如果南极冰盖融化,海平面将上升61米。

图片
图片

冰川

冰川是指在地表上积累的冰雪由于重力作用发生流动、并且长期存在的天然冰体。南极的冰川多属于大陆冰川,南极半岛一些区域分布着山谷冰川。

冰架

冰架是冰川或冰盖向海洋中的延伸部分,是与大陆冰川相连的海上固定浮冰。冰架的崩解是冰山的来源。在它的边缘,断裂的冰架渐渐漂在海洋中,形成巨大的冰山。

图片
图片

冰山

冰山是指从冰川或极地冰盖临海的一端破裂落入海中漂浮的大块淡水冰,通常多见于南大洋、北冰洋和大西洋西北部。

南极绝非仅有冰川和企鹅

去南极,就像在异域星球上漫步

它拥有被时间遗忘的山谷

秘不示人的湖泊

以及水往高处流的冰下瀑布


它还保存着我们星球绝无仅有的历史档案

是集神秘、冒险、有趣、浪漫......

于一身的极致之地


触摸着数十万年前的蓝冰

海豹在不远处的巨大浮冰上休憩

在企鹅的声声鸣叫中

踏上南极大陆

一幅神奇的自然画卷徐徐展开



图片


考察亮点


01

地球往事 · 南极

南极洲并非生来就被冰雪覆盖,也并非一直处在世界的尽头,它曾经是冈瓦纳古陆的一部分。冈瓦纳古陆又称“南方大陆”,包括今天的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南极洲以及印度半岛和阿拉伯半岛。在缓慢而不可阻挡的板块构造压力下,大约1.6亿年前,巨大的陆地开始分裂。南极半岛曾与安第斯山脉相连,是安第斯山脉的一部分,如今,半岛的岩石仍与南美洲山脉的岩石非常相似。

图片
图片


最终,在大约3000万年前,南极半岛脱离了南美洲,让南大洋在整个南极大陆周围自由流动。这使得南极大陆远离了更温和的气候,并阻止了温暖的空气和海水流向南方。这种隔离导致南极大陆温度大幅下降,冰首先在大陆中心堆积,并逐年增多,最终覆盖了这片曾有树木和恐龙存活过的陆地,甚至以巨大冰架的形态流入海洋。

图片
图片


南极大陆的形成是板块运动和大陆漂移的结果,通过对它的了解,我们可以研究地球的构造演化和板块运动的机理和规律。如此可以看出,南极的科学考察和研究,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密不可分,至关重要。


02

从探险时代到科学时代


南极洲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原住民居住的大陆。南极探险是人类早期发现和探索南极洲的历史,也是科学认识南极大陆、解开大自然奥秘的前奏。


早在古希腊时,传说南半球有一个与欧亚大陆相对称的、幅员辽阔的南方大陆。这个所谓的“南方大陆”就是后人所说的南极洲。为寻找它,从 18 世纪末到 20 世纪初的百余年,探险家们驾驶帆船在咆哮的西风带航行,在险象环生的冰海中开辟航线,在裂隙纵横的冰盖上奋力前行,造就了南极探险史上的英雄时代。

图片

“发现号”极地科考船

图片

阿蒙森团队


1772-1775年,英国航海家詹姆斯·库克率两艘独桅帆船“果敢”号和“探险”号完成了一次环球航行,此间他三次穿过南极圈,最远到达了南纬71度10分;


1911年12月14日,挪威人阿蒙森率队到达了南极点,成为第一个到达南极点的人;

图片

阿蒙森和他的爱斯基摩犬


一个月后,英国探险家斯科特也到达南极点。这标志着人类书写了南极探险史上不朽的篇章。

图片

工作中的斯科特


在南极洲的英雄时代,人们与恶劣的自然条件做斗争的同时,互相之间还有竞争。在南极洲的科学时代,这里成了国际科学研究的竞技场,科学发现的竞争依然“激烈”。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特别是1957—1958年国际地球物理节暨国际极地年期间,全世界数以万计的科学家登上了南极冰盖,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来自不同背景的科学家同心协力,相互支持,完成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国际合作的南极科学考察。

图片

1950年代,南极探险队的“雪猫”履带车抛锚

图片

  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

图片

 中国“雪龙”号、“雪龙2”号极地考察船,上演“双龙探极”

 摄影/金楠


























海报设计|李可岚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